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韩肖妍     提交时间:2015-11-25    浏览数:0     

 

递推数列特征方程的发现

一、问题的提出

递推(迭代)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递推数列问题能力要求高,内在联系密切,蕴含着不少精妙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递推数列中占有重要一席的斐波那契数列,又称兔子数列,是学生非常乐意探讨的递推问题,许多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向教师提出,这个数列有通项公式吗?如有,怎样求它的通项公式?笔者就曾碰到过一位喜爱钻研的学生,带着参考书上的解法而向我请教:

已知斐波那契数列),求通项公式

参考书上的解法是这样的:

解   此数列对应特征方程为,解得

    设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由初始条件可知,

  ,解之得

所以

这位学生坦率地表示,尽管参考书上介绍了利用特征方程求通项公式的一些结论,用上述方法得到的通项公式也是正确的,但他还是“看不懂”。换句话说,这种解法的依据是什么?特征方程是怎样来的?我虽然深知这是特征方程惹的祸,但由于现行教材只字未提特征方程,我也从未在课堂上作过补充,如果将有关利用特征方程求递推数列通项的一些结论直接呈现出来,或者以“高考不作要求”为由来搪塞,学生是难以接受的,也是不负责任的。面对一头雾水的数学尖子,我在充分肯定其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可贵品质的同时,也在苦苦寻觅解答这一问题的良策。其后不久,一次偶然的数学探究活动,竟使这一长期困惑我们教学活动的尴尬问题迎刃而解。

二、研究与探索

问题的解决源于对一阶线性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探求:

若数列满足其通项公式的求法一般采用如下的参数法,将递推数列转化为等比数列:

 ,

,即,当时可得

知数列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代入并整理,得.

将上述参数法类比到二阶线性递推数列能得到什么结论?

仿上,我们来探求数列的特征:

不妨设

,                   

(1) 若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

,

          ,

分别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由等比数列性质可得,

                  ,

由上两式消去可得

.

(2) 若方程组有两组相等的解,易证此时,则

,是等差数列,

由等差数列性质可知

所以

(限于学生知识水平,若方程组有一对共轭虚根的情况略)

这样,我们通过参数方法,将递推数列转化为等比(差)数列,从而求得二阶线性递推数列的通项,若将方程组消去即得,显然就是方程的两根,我们不妨称此方程为二阶线性递推数列的特征方程,于是我们就得到了散见于各种数学参考资料的如下结论:

设递推公式为其特征方程为

1、 若方程有两相异根,则

2、 若方程有两等根,则.

其中可由初始条件确定。

这正是特征方程法求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根源所在,令,就可求得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真是“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将上述方法继续类比到分式线性递推数列),看看又会有什么发现?

仿照前面方法,等式两边同加参数

              

,即                     

记此方程的两根为

(1) ,将分别代入式可得

     

以上两式相除得

于是得到为等比数列,其公比为

数列的通项可由求得;

2)若,将代入式可得,

考虑到上式结构特点,两边取倒数得

                     

由于时方程③的两根满足,∴

于是④式可变形为

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

数列的通项可由求得.

这样,利用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把分式线性递推数列转化为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从而求得其通项。如果我们引入分式线性递推数列)的特征方程为,即,此特征方程的两根恰好是方程③两根的相反数,于是我们又有如下结论:

分式线性递推数列),其特征方程为,即

1、若方程有两相异根,则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

2、若方程有两等根,则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结论在求相应数列通项公式时固然有用,但将递推数列转化为等比(等差)数列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如对于其它形式的递推数列,我们也可借鉴前面的参数法,求得通项公式,其结论与特征方程法完全一致,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

三、应用举例

例1、 已知数列,求通项公式

解   设

     令          可得

于是

,即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从而.

2、设数列满足.

 解: 对等式两端同加参数

,解之得,代入上式

两式相除得

的等比数列,

四、收获与反思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要求广大教师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大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无疑是一项十分现实的课题。由于数学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选择性和数学思维的开放性,教师既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高屋建瓴而游刃有余,还要不断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时时体味“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

 

附件

  • 三水华侨中学韩肖妍——递推数列特征方程的发现.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