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朱建辉     提交时间:2015-11-08    浏览数:2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反思与展望

饶平二中朱建辉

一.十年工作回顾

回顾教改以来走过的历程,谈点个人的看法、做法和想法。

(一)一点看法——教学理念要更新

2004年教改开始以来,本人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的洪潮中,积极参加各个层次的培训,通过大通识、小通识、各模块内容的学习,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并用以指导教学、教育、教研活动中。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彻底转变应试教育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探究,变使学生学会为会学。因此,教师的职业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师生互动的协调者,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者。教师不但要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还要成为具有引导学生拥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组织者,并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者。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走下讲台”。

“走下讲台”不容易。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良好感觉”,要变为与学生平起平座的知心朋友,这是一种蜕变,这需要勇气,需要经历分娩前的阵痛。教师应首先改变自身的旧观念,将已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转变为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才能在课程改革中达到内外统一,协调和全面发展的目的。终生学习的观念也使教师由过去单纯的、经验式教书匠转变为探究式、研究型教师。教师的教学行为也由传统的“组织教学”转变为“动机激发”。

(二)一些做法——教学手段有改观

与新教学模式相适应,教学手段不能单靠黑板和粉笔。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从必要性看,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已经充分考虑并预设多种途径让学生获取信息。如:《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第一专题的活动建议,要求“以国家的产生为主题,查阅有关资料,共同制作一幅显示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的图表。”“收集当前几个重要的国际组织的资料,并对它们进行归类,制作一幅展板。”教材中诸如此类的要求不胜枚举。而要达到这种要求除借助互联网外还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从可能性看,其一,当今的互联网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其二,不少学生家中已连接宽带,并能熟练地下载资料;其三,学校已经给每个教室都安装多媒体平台。

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几乎每一堂课都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告别了黑板加粉笔时代,教学手段上大有改观,每一堂课的内容上大大充实。在高三的总复习中,我们也适当采用部分课件。

(三)一些想法——还看高考指挥棒

教学手段有改观,教学内容更充实,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质量已经提高了。在高考还没有被取消的时代,检验教学改革成败的标准还得看高考是否取得好成绩。尽管这次改革也包括改革评价体系,但那仅仅与学生档案管理有关,指挥着我们前进的仍然是高考这支挥之不去的魔棒。

二.今后的设想

反思走过的历程,我们不能不重视一个既是理论又是实践的问题——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在教学准备时,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要抓实备课尤其是集体备课。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制,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个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备课是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环节,但现实却往往成为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强化质量在备课组的意识,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抓好备课。要切实抓好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真正把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教案撰写可根据学校教师实际,实行详案、简案相结合,并能积极探索完善教案与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案或导学稿。

要充分地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要抓实学习习惯培养。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各校要高度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加强自主阅读、超前预习、及时复习、规范作业、积极思考等良好习惯的培养,真正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

要抓实练习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测试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备课组要集体备练习、磨习题,统一规范,统一要求,

要抓实教研组建设。要加强教研组的学习、备课、教研等制度建设,真正发挥教研组的业务统领和指导作用。要加强教研组队伍的梯队建设,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教研力强的教研团队。要加强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是教研组的一项基本建设。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上、课后、考试使用的题库、经过筛选的教学参考资料(含影碟)、典型的案例分析、成功的精品课、公开课的实施方案、本组教师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及撰写的有价值的论文、外地外校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在教研组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各种原始资料等。要加强各教学部同学科教研组以及各学科组之间的交流和研讨。学科教研组活动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相互借鉴和学习,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低效常常是由于教师的不适当设计或不适当引导而造成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

4、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6、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7、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课后训练的有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四)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辅导重在因人制宜、分类分层。辅导分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等形式。效果最好但也难落实的是个别辅导,特别是在班级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更难落实。各校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多种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附件

  • 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指导.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