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张素娥     提交时间:2015-11-26    浏览数:0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3526
活动地点:历史室
活动主题:关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改进

形式:就具体的一节说课进行集体研讨
参加人员:历史组全体教师

主持人:周淑萍
记录人:蔡丹
活动过程:
1.主持人周淑萍介绍校本教研的一些相关内容

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性和创造性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必须切实加强教育科研,向科研要质量,靠科研上档次。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不仅是对原有学科体系进行知识的重新整合,更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继往开来,加强引导,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枯燥为愉悦,变没意思为百听不厌的效果。在课改浪潮下,作为站在第一线的教师,头脑中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要勇于打破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我们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外,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要不断谋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学习历史,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张素娥老师说课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历史教育不仅要关注人做为社会人的生存,更应赋予人求真、求善、求美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感悟与追求,关注对人精神和情感的构建。

  二、教材分析

  文艺复兴教材所占篇幅仅两页半,还包括四幅插图,文字量不可谓不言简至极,我常常戏谑说教材是高浓缩产品,需要大量的水来稀释,这样只有骨架缺少血肉的教材就需要添加更多的相关的历史信息,当然这样的历史教材也给我们提供了相当广阔的历史拓展空间,有很大的自由度,想添啥就添啥,鉴于此,我为学生补充了三篇阅读文章,还有一些图片欣赏资料。

  三、学情分析

  咱们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但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大多说学生历史功底相当薄弱,要知识贮备,库存太少;要能力表达,还没来得及充电;那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即使有几名历史爱好者也孤掌难鸣。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课堂常常死气沉沉,千启万启也不发的原因。

  鉴于此,我在这堂课力求给学生一些刺激,比如,视觉冲击,用艺术精品震撼学生;听觉冲击,尽量用生活化的问题去打动他们。

  四、三维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能力

  1.文艺复兴的原因,核心,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影响。

  2.初步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体验中世纪生活的部分)。

  3.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讨论思想解放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概括(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的能力。

  2.问题探究式学习方式,预设有层次的、持续不断的问题,让学生借助问题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并提出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文艺复兴作品的赏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学习,不断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形成文明交融的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三维目标的确立说明:完全抛弃应试的功利性的目的,淡化知识传授,而在于挖掘蕴涵于历史知识之中的历史理念、历史情感、人文精神的陶冶与培育。重过程轻结果。

  五、教学环节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围绕八个问题进行。

  1.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产生?

  2.为什么称之为文艺复兴?

  3.文艺复兴的核心武器是什么?

  4.如何理解人文主义?

  5.文艺作品、文学作品中(但丁神曲为例)名言欣赏,如何理解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艺术作品赏析,如何看待艺术作品中蕴含人文主义思想?

  6.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7.我们是否需要思想解放?

  1.对于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产生?这个问题的探究,我采用情景体验法。

  导入设计,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切入点。

  圣贤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不但要反省自己,还要反省生活,你对你现在的生活质量满意吗,从而引入体验中世纪生活活动。

  教学预测:肯定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我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顺利进入时空隧道体会文艺复兴的背景,二是渗透历史是现实的延展这种理念。

  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学生(提供补充材料两篇《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及教材32页内容)从体验中世纪生活中能感受到处处都有上帝,上帝是生活的主宰。从而理解中世纪的特征:神一统天下。

  问题:为什么中世纪的人(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公侯伯爵)乐于去修道院,乐于枯朽,而现代人难于忍受呢?从而引出时代变化这一主题。

  时代变化(这是中世纪末期的社会特征),14-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制内部已逐渐形成,但在思想领域,基督教神学紧紧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笼罩着一切,科学教育文学艺术都成为阐发和维护宗教的教义的婢女。

  归结社会矛盾:社会惯性要继续神的世界,而内在世界却孕生了新兴资产者,在这种矛盾中意大利思想界诞生了文艺复兴。

  2.对于为什么称之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武器是什么?如何理解人文主义?这些问题的探究,我先采用让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学预测:这些概念教材上有,学生都能找到,但会有很多学生一头雾水,理解不了这些概念的内涵。其实,要我们成年人去理解人文主义也未必能一清二楚,所以需要下面知识的学习,来理解领会这些概念。

  3.如何理解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如何看待艺术作品中蕴含人文主义思想教师利用文艺复兴文学艺术精品的欣赏来进一步理解人文主义。这也算情景体验教学吧。

  要理解文艺复兴在何处,应先追根溯源,赏析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对照欧洲中世纪的思想语言,再对照文艺复兴作品赏析,从而理解文艺复兴之名,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思想解放)核心(人文主义)。

  文学(古希腊圣贤名言,教皇名言,但丁的名言及神曲)。

  教学预测:其实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去领会人文主义,需要大量的多年的阅读和研究,才能有所悟,一两幅作品只能起到引领的作用,我只想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或者说敲敲门的作用,学生在欣赏后的表达也肯定不会深刻到位,这没关系,亮一亮眼球就是收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然后教师提供名人如何赏析名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4.对于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探究,我采用讨论法。

  教学预测:其实这是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理解,是人文主义者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思想解放,答案容易出来,但理解和操作就需要下一个环节的进一步学习。

  5.对于我们是否需要思想解放?这个问题的探究,我也采用讨论法。

  首先,再一次从现实切入,探究思想解放的现实意义。

  学生冥思后回答:你感觉受束缚吗?你感觉缺失自我吗?主宰你的上帝是谁?你需要思想解放吗?

  教学预测: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估计学生会谈很多。

  历史测试:《大卫》你认为我把这幅图片放到这种场合合适吗?

  假如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假如你不敢正视,你就需要思想解放。

  然后是一组现实图片及欣赏。

  结语设计

  西方人欣赏几千年的艺术精品,在今天已是地球村的时代,我还不好意思甚至不敢正视它,难道这不能说明点什么吗?

  其实,思想解放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神虽然已丧失了他往昔的威力,但我们常常被形形色色的伪装的所束缚,所统治,对于追求物质利益的人,金钱是他的上帝,对于追求仕途之路的人,也许长官就是他的上帝。对于同学们呢?什么又是你们的上帝?分吗?让我们一日三省,找回自我;找回那充满生命力、创造力的个性飞扬的自我。

  课前反思

  反思1:在文艺复兴背景处理方面,思路不是太清晰。

  反思2:人文主义,这一词内涵把握不好,虽然已查资料,但越想越如坠云里,人文主义的现实解析更感到力不从心。总是觉得这一精神与政治、民主有着千丝万缕之缘,却又说不清,讲不确。盼点拨。

  反思3:信息技术的利用。

  所收集的资料不能准确地反映提炼的主旨。

  表现方式不是很恰当。

  3.中心发言人发言

  彭国如老师的发言的大致内容

  张素娥老师所选的这节说课,理论上难度很大,人文主义,别说是中学生,就是成年人理解也有难度,但它又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有极大的启蒙作用。

  这节课要讲好,必须弄懂人文主义的内涵。

  根据「大美百科全书」上的说法;今日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都是在寻求「人」在思想与精神上异于禽兽的理由,所诉求的终极领域是人类的理智,而非任何外在的权威,其目标是在「有限存在中的最大之善」,是指任何以人类福利为本位的观点或态度。

  人本主义强调做为人,应发展「人之所以为人」在思想与精神上的特质,就是在智慧、气质和习性上能有所提升,讲求在人格上能做到有尊贵的心灵。人文主义强调做为人应该过着有文化内涵的生活,因为文化乃是古往今来伟大心灵智慧的累积。人道主义强调做为人应该讲求互相尊重、互相扶持,谋求人类全体的和谐与幸福。因此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人文精神是现实的、自由的、宽容的、负责的,其学习方法则为自由研究、启蒙与学习。

  周飞玲老师的发言的大致内容

  针对张素娥老师的说课,我就网络技术与历史教学课程的整合简单说一下,当今世界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重大变革,历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跨越时空的联姻,改变了历史的存在方式,也将改变历史的学习和理解方式。

  张素娥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从学校的特色出发来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校的资源优势,我们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比较完备,每个班级都有电脑和电视,网络相通,比较便于进行多媒体课件教学。张素娥老师从学校的自身特色出发,充分挖掘信息化课程资源,让学生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使学生直观、动态地体验教学设计带来的新鲜感、刺激感,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信息技术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生成,本课中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作为信息化课程资源,被整合到历史与社会学科课程中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同时,张素娥老师在课余时间致力于课件制作的研究,对于优化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具体做法很有独到之处,我们看到她的课件中并没有堆砌大量的信息资源,而是在课件制作时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对大量材料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只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而且,她的课件制作得十分精美。

  合理的信息资源整合、精美的课件制作,可以说是这节课成功的亮点之一。

  张素娥老师的课件充分利用PowerPoint编制成的电子文稿,课件展示的画面既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又突出重点,图片的选取既符合教材的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程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色彩对比也符合学生的视觉美感,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学生都能一目了然。这样把枯燥的讲课变成听讲者欣赏电影式的享受。使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给出的教学信息,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体现了网络信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立体、交叉、便捷和美观的显著优势。

  但这个课件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所有的幻灯片都在一个PowerPoint文件中,知识结构、图片、资料等内容混杂在一起,使课件显得不够简练。

  其他同志提出的宝贵意见

  一是应该发动学生自主学习,作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资源共享。

二是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是在能力培养上,变单向思维为多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结语

  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开展,使教师们的课改热情高涨,研究氛围浓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走进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我们将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校本教研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