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杨慧丹     提交时间:2015-11-24    浏览数:0     

 

     高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的尝试

              

   课程改革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新课改的重大课题。这就意味着新形势下,历史教学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真正使素质教育融入历史教学中。我们经过近两年的新课程实践,认为“合作探究”教学方式能较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合作探究”是在一定的历史课题下,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的探究性学习。下面我们以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活动课为例,介绍“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求教于各同仁。

        一、“合作探究”教学的操作流程:准备—实施—总结。

       (一)准备阶段

        1.确定探究课题,分列子课题。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这一课题涉及衣食住行等领域的变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接近,能唤起大多数学生求知欲望和兴趣。因此确定它为探究课题。当然,这一课题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我们将其分列出反映民生变迁的服饰、饮食、住房、交通、习俗、 娱乐六个子课题。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开展探究,我们甚至还对每一子课题作了一些问题设置,供学生参考。如:     

      百年服饰变迁——

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男装、   女装和学生装的流行样式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流行趋势 

‚五十年代中国民众着装有何特点?原因何在?

ƒ从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中国服装颜色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装发展情况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划分课题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从6个子课题中选题,自由组合成课题小组。由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做好小组成员学习任务的分配,以做到各尽所能,各尽其责。

      (二)实施阶段

        1.资料搜集。学生搜集与探究课题相关的资料。资料搜集的途径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社区、家庭等多种渠道搜集。结合具体教学资源的实际,我们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并介绍网上搜索资料的方法。我们还鼓励学生向家长、老一辈进行调查访问。

      2.撰写论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讨论,相互启迪,集思广益,最后确定小组课题报告的基本思路并撰写论文。

      3.制作课件。各小组将收集到的图文资料制作成电脑课件。没有办法制作课件的小组允许准备图片、实物等资料提供展览。

      (三)总结阶段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每组由一名同学作报告,另一名同学操作课件或展示搜索到的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为保证汇报能如期完成,规定每位同学的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最后我们进行总结,大力肯定学生成绩并指出以后改进的方向。

       二、“合作探究”教学的意义

      首先,“合作探究”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较为明显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活动”课中,很多学生都能认真、热情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他们除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外,还多渠道地挖掘资料,如探究饮食课题的学生从收藏爱好者借来了5080年代的粮票和油票作为实物资料;介绍住宅变迁的学生则用照相机拍下了我镇的民居作为资料之一,负责服饰变化的学生则找来了家中珍藏的民国老照片,作为反映服饰变迁的佐证。

      其次,“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探索中开阔了眼界,学会了学习,提高了能力。学生通过上互联网、跑图书馆(书店),进行家庭、社区调查访问,自主搜集材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历史知识的能力。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逐步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再次,“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相处和交流,学会尊重和理解。在活动课中,学生互相交流收集资料的途径,一起分析处理材料发表各自的看法、互相质疑、自由辩论,最后大家对材料和各种意见进行优化组合,完成了小组的课题任务。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超越原来的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行为”,由此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学生间的质疑和辩论,也有利学生“同他人,尤其是与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最后,“合作探究”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要求高中学生有原创性的发明发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中历史教育要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和创新精神”。探究活动中,学生从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到制作课件,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使思路得到开拓,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合作探究”教学的实施,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有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团结协作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当然,在活动课开展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由于兴趣原因或偏重其他科知识的学习而敷衍了事;个别小组由于熟悉电脑操作的同学极少,造成资料贫乏,学习效果较差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也要注意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针对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

                        

参考资料:

1.《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