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蔡妍     提交时间:2015-11-25    浏览数:0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No more culture shock 文化差异不再造成冲击

设计者姓名

蔡妍

所在学校

佛山市第三中学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北师大版英语课本第四模块的第十二单元:文化冲击。单元开篇由一封中国留学生的信展示了中国和英国文化的差异,接着的单元课文继续列举了几个中美的不同习惯,还介绍了澳大利亚的风度人情和,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元的世界文化观,引出了文化冲击这个概念。学生对异国文化表现出来兴趣。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随着世界的一体化越来越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趋频繁,文化间的差异带来的冲击也变得无可避免。外国人不断地来到中国,中国人也不断地到国外去,特别是近来越来越受关注的出国留学潮,所以,学生对这种文化冲击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而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则不仅会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冲击的内涵,也能培养学生的国际文化观,这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课题介绍

      本课题主要通过学生调查、收集资料来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的表现、成因和解决方法,然后进行相互交流和查找资料,帮助学生从科学的、抽象的层次上树立较完整的文化差异观,明确文化差异是普遍的、可克服的,并引导学生把这一观念应用到实际的文化差异事例中,消减和外教间的文化冲击。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1)      掌握与文化差异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2)      学会信息的收集、处理、重组和再现

3)      学会探究的方法、团体合作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1)      认识文化差异的内涵,并学会在现实中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

2)      采用并学会团体合作的方法、基本的学习策略、信息收集、分析和整合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动力
2)  在小组活动和信息整合中,学会对旁的事物包容和接纳
3)  明白文化冲击是文化交融的结果,它对互相碰撞的文化有积极的一面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参与学生是高二的一个理科重点班,有一定的研究思维;班上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错,对英语学习时上心的,因此对外国文化也应该有一定的兴趣;如今出国留学越来越受关注,且出国年龄有低龄化的趋势,在抽样调查后发现,班上学生对出国(留学或旅游)有一定的兴趣,但具体到了国外要注意什么,或与在中国的外国人交流要注意什么,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这次的学习可以提升他们对文化冲击的认知,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研究思维。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

研究的问题:

1.                      关注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

2.                                 学会处理文化冲击,培养国际视野,以全球化的角度包容和接纳文化交融

3.                                 掌握文化冲击相关的表达

 

研究内容:

1.       文化冲击的起因

2.       文化冲击的表现

3.       文化冲击的解决方法

4.       中国与外国的文化差异表现及如何处理带来的文化冲击

 

研究方法:

1.       个人研究与团体交流相结合

2.       查阅文书和网上资料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个人调查、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后,得出的成果或以ppt的形式,或是演讲,或是论文来展示。

 

六、资源准备

有关文化差异的书籍,网站,电脑,网络,汉英、英汉和英英字典。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       回顾第12单元第1课中国留学生写给国内亲人的信,思考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接触问题。

2.       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1.       带领学生回顾第1课里的中国留学生经历的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冲击的影响。

2.       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为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冲击作预备。

 

1课时

1.5课时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1.       讨论若要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应从什么方面着手,要了解什么?

2.       讨论后,确定由以下方面入手:   What is called culture shock? 什么是文化冲击?  what are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What are the symptoms and consequences of culture shock? 文化冲击的表现和影响有哪些? What cause culture shock?  引起文化冲击的因素有哪些?      How to fight culture shock? 减少文化冲击的方法有哪些?

 

1.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由泛而抽象的大命题向细而具体的小命题靠拢,形成总——分的知识结构。

2.       引导学生确定总课题和分课题。

45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以在制定方案时需花一定的时间来梳理思路,反复修改,老师也需要时间来检查学生的研究方案稿。)

成立课题组

根据分课题的组合情况,自愿组成研究小组,组内进行分工,推荐组长、记录员。

 

1.       帮助学生选择分课题,避免有的小组内容多,而有的小组内容少。

2.       引导学生将分课题分成3组,⑴⑵为一组,⑶⑷⑸各为一组,共分为4组。

3.       关注和引导小组成员的搭配和组内的分工,确保成员强弱搭配合理,以及每个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事做。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课题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及做好时间的分配,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并制定解决方案。
 

1.       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包括时间的分配。

2.       制定合作学习评价表,让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系统里来,使他们更关注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的互动和合作。

3.       向学生提供资料来源,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按分工要求,收集、整理资料。

2.       将整理结果用ppt的形式展示,并写成小论文。

 

5

 

(参加学生大多数是住宿生,考虑到学校的资源限制,学生的资料收集和处理和最终展示需较多时间。)

 

第四阶段:课题进一步扩展阶段

1.       做完展示后重新分组,新组里的学生分别来自原来的4个小组。

2.       重新分组后,综合手上的资料,设计一份消减和即将到来的外教间的文化冲击的方案。

3.       在阶段汇报时,展示小组的行动效果,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

1.       协调好小组的重新分配。

2.       关注设计方案的设定。

3.       通过与外教的交流和学生的阶段展示来进行评分,并对最后成绩进行汇总。

1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这次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的积极性,学生能认真完成任务,个别兴趣不大和能力不达的学生也能在老师和组员的鼓励和指导下,加入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思路,掌握了一些研究方法,这有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查阅资料和展示成果时,不可避免要接触英语,所以学生的英语阅读和说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完成较预想的迅速和到位,这说明老师对学生的总体能力还是分析得不到位,在下一次的研究性学习中要提高预估值。在最后阶段的提问环节,学生的提问积极性不高,提出的问题也有敷衍的嫌疑,以后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加入这一能力的训练环节。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