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谭达文     提交时间:2015-11-23    浏览数:1     

 

挖掘英语学习资源  促进学生有效语言学习策略的形成

        —— 开设校本选修“英语新闻视听说”的探索和尝试

         广东实验中学 英语科  谭达文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英语新闻视听说”,探讨如何开发高中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并通过联系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策略的运用,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外本文介绍了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尝试为该校本课程的教学构建雏模。

【关键词】  课程资源库  语言学习策略  评价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其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语言技能与其他四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我们在课程改革当中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校本选修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探索空间。

一、 开设校本选修“英语新闻视听说”的背景和意义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听”的目标要求

“听”作为一种语言技能,是实现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抓住所听语段的关键词,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了解当中主要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记住要点;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能听懂英语广播,英语电视新闻的主题或大意。

(二)必修课程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差距

尽管在必修模块教学中现时使用的课本和练习册中的听力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但在教学的实践当中,笔者发现了这些训练的一些不足。如题材不够广泛,所选的材料的语言不够地道和真实(当然会学生的词汇量是考虑的因素),语速和语音语调与本族语实际的交流有一定的差距,导致有一部分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向笔者谈到,他们能不费劲地听懂课本和练习册当中的听力材料,却发现很难听懂CCTV9、明珠台、国际台的新闻及访谈节目。究其原因,除了上述与教材相关的原因外,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学生的词汇量不足。高考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是3500个。由于英语新闻话题的多样性,所涉及的词汇比课标要求的词汇量要高得多。2)对文化背景不熟悉。新闻涉猎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所以如果学生缺少足够的背景知识,将会影响学生对英语新闻的理解。3)对听力策略的掌握不足。由于英语新闻有信息量大、语速快等特点,如果学生不能恰当地使用相应的技巧和策略去听英语新闻,将很难抓住当中的信息点。

(三)开设“英语新闻视听说”的意义

新闻具有信息量大、及时、新鲜的特点,因此英语新闻听力是训练学生通过“听”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一种非常理想的途径,并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时事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培养跨文化交际和世界意识。笔者将结合开设校本选修“英语新闻视听说”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和实践,围绕如何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源,培养他们有效运用语言学习策略展开讨论。

二、 “英语新闻视听说”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所以为校本选修“英语新闻视听说”建立教学资源库,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是开设该课程的前提。

(一)   教学资源的获取

提供英语学习资源的网站有很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资源可以免费下载,从而为该课程教学库的建立提供丰富的资源。例如在www.listeningexpress.netwww.putclubenglish.com 等网站可以找到许多视频、音频格式的英语新闻,讲座及访谈节目。另外有不少英语新闻还附有录音文稿,为该课程教辅资源的编写提供参考。

(二)   资源选择的内容和标准

互联网提供的资源非常丰富,怎样对这些资源进行选择和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在收集过程中,笔者以新闻话题作为单位,除了收集新闻报道外,还会收集相关的新闻背景,然后以文件夹的形式进行捆绑打包。例如在 VOA special news 中一则关于bird flu的报道,会以在国家地理杂志网站(National Geographic)所收集到的两段关于候鸟迁徙的短片打包在一起,帮助学生对禽流感的成因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拓宽他们视野的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在能源危机这个话题上,打包了BBC一则伊拉克石油设施遭到破坏的报道和VOA Talk to America主持人与几位专家围绕能源危机的谈话以及美国总统George. W. Bush在每周电台演讲中谈及的新能源开发。

在新闻的选择上,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标准:1)选择热门话题。如中美关系、禽流感、能源危机等。2)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如美国引进海外留学生的计划,培养尖子生的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 及英国的Alevel考试等。3)选择的材料难度适中。所指的难度包括视频音频材料的语速,材料所包含的词汇量以及学生对新闻背景的熟悉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在语速问题上笔者采用渐进的方式:在前面几个话题,采用慢速的special English材料,而往后的几个话题,则采用常速的normal English,降低学生因语速所引起的焦虑,帮助他们逐渐适应不同的语速和语音。在所选的新闻材料中,所包含的生词的比例不超过20%,避免因生词过多而降低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上文所谈到的新闻背景指的是新闻报道所涉及到的起因、人物、社会制度等一系列知识。若预计到背景将对学生理解新闻构成障碍,会分小组让学生在课前先查找相关的资料,然后安排接受该任务的那组同学在听文段前以“小讲座”的形式,向其他同学展示。

(三)   课程教辅资料的编写

每节课前,笔者会发放一份教辅资料。资料的内容主要设计为以下几个部分:Part I: Pre-listening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该部分设计两至三个问题供学生个人思考及小组讨论,把学生引入到新闻所涉及的话题,达到听前热身的效果。Part II: Vocabulary focus。该部分采用英英释义、选词填空、词根比较选择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闻文段里的新词,强化对词汇习得策略的训练。Part III: News listening。作为训练听力策略这部分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听力训练题目,帮助学生抓住新闻的大意及重要的信息点,理解新闻的内容。Part IV: Transcript。对大部分听力材料,笔者都会提供录音文稿,但并不会把文稿一词不漏地完全呈现给学生,而是把某些关键词、短语及句子挖空,以spot dictation的形式让学生填写。

三、 校本课程“英语新闻视听说”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渗透

(一)该课程词汇的教与学策略

    词汇量与听力材料的难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笔者认为,在Pre-listening的听前活动中,有必要指导学生学习部分生词。但是用究竟怎样对学生进行指导是急待我们去思考和解决的。例如,是否每个生词都需要在听前进行处理?生词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笔者认为,对材料理解不会构成障碍的词,像地名、公司名、商品牌子等,以及一些是可以通过上下文(context)进行猜义的都不需要在听前进行处理。而对于一些可能会影响对材料理解的生词,笔者认为可以设计成练习的形式,如用英文释义、选词填空、近义词替换等让学生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例如在英文释义中,笔者把四至五个词归为一组,学生则要求从另一个框中选择这些词所对应的英文解释,从而引导学生查阅英英词典,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选词填空就是需要选择生词,把他们填入相应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懂得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该词。近义词置换就是在一个句子中把生词呈现出来,让后让学生在三个较为熟悉的词或短语中选出与生词意义相近的其中一个,使学生认识到英文表达的多样性。所设计的这些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生词。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构词法,对词义及构词的特点作讲解,使学生逐渐掌握构词的特点,为今后词汇量的扩充奠定基础。

(二)该课程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渗透。

新课程标准首次将学习策略作为英语五项能力素养之一,按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学习策略大致分成以下四大策略,而各策略又可细分为几种微技能,见下表:

学习策略

微技能

认知策略

1)联想

2)用推理和归纳分析解决问题

3)总结规律

4)抓重点记笔记

5)借助情景/上下文猜意思

6)借助图表等帮助理解、表达

调控策略

1)制订学习计划

2)拓宽学习渠道

3)创造把握学习机会

4)遇困难求帮助

5)交流经验体会

6)自我评价

交际策略

1)课内外用英语交流

2)借助手势等增进表达

3)通过解释、重复等克服交际障碍

4)利用机会用英语作真实交际

5)监控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资源策略

1)有效使用字典等工具

2)通过图书、网络等多媒体学英语

下文将结合该选修课程教学中的实例,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这些语言学习策略的运用展开讨论。

1.认知策略的训练和渗透

在让学生听取一段有关“印尼大地震”的新闻文段前,笔者采用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的形式,让学生联想与地震相关的词汇和信息,激活他们的知识库,为他们理解新闻文段的信息降低障碍。在学生听取文段的过程中,笔者利用预先设置好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和目的地记下该段新闻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句,利用推理、归纳等方法整合该段新闻广播的信息,然后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概括该段新闻的大意。听取新闻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该话题,笔者结合在网上找到板块图及近几年在全球各地的地震列表,补充介绍了表示时间、方位、频率等一些在报导地震的新闻中经常出现的词和表达,增加学生今后听到有关地震的新闻报道可以调动得到的知识库存。

2.调控策略的训练和渗透

在课程开设的第一节课,当向学生介绍完该选修课的内容和要求后,就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制定一份学习计划:What do you want to learn from this course? What difficulties ties will you probably meet in this course? How are you going to overcome them? 借此帮助他们规划这门课程的学习并制定学习目标。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主动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笔者在课堂上设立奖励积分制,对课堂上主动争取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同学给予Bonus card,期末根据所获得的Bonus card的数量,在期末的课程总评中给予加分。此外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针对新闻文段的内容,背景及所涉及的词汇表达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引导其他同学通过小组讨论,课后查找资料等方式帮助该同学解决问题。例如在听文段前进行的背景小讲座后,各为同学都可以围绕背景知识,对参与演讲的几位同学进行提问,并由那几位同学解答,如果主讲的同学解决不了,可以寻求其他同学帮助。如有一次在让学生听取少数族裔争取在美合法居留权的一段新闻报导,由于内容牵涉到议院的表决,于是在上课前让参与演讲的小组同学查阅美国法律体系中的三权分立体系。而参与演讲的学生则只谈到立法、司法、行政各自的职能。演讲后,有位学生提到: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three branches? 但是参与演讲的几位学生未对三权之间的关系查阅了解。而这个问题正是帮助理解新闻文段的关键,所以当时笔者立即鼓励其他同学根据在历史课上所了解到的以及平时所涉猎的知识,一起解答这个问题。尽管他们的回答并不完善(之后需要老师进一步补充),而且中英文夹杂(词汇量毕竟有限),但从许多学生的表情都可以看到他们正享受着通过平等交流,一起解决问题的课堂氛围。通过这种形式,笔者欣喜地看到他们合作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逐渐建立起来。在学生自我评价方面,当学生听完三个话题的新闻文段后,笔者要求他们填写一份课堂学习效果自我反思(见表1),让他们对自己在该课程的学习作阶段性反思,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好调整和规划。

课堂学习效果自我反思 (1)

Name _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___

n         How do you like the cla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e cla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Did you feel interested in the cla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What progress have you made in the cla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Were you active to express yourself in the cla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What suggestions do you have for the teacher’s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the less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交际策略的训练和培养

    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语言交际的能力又可分为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交际策略运用能力及语言流利程度。在该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笔者在交际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课堂上,尽可能营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创设信息沟(information gap),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例如在让学生听完一段“绿色和平组织”阻止捕鲸船进入捕鲸海域的新闻文段后,就让他们以34人小组为单位,模仿CCTV9 的访谈节目Dialogue。其中一位同学扮演节目中的主持人,根据新闻文段的内容及自己对“绿色和平组织”感兴趣的方面,设计若干问题;而小组其他成员则扮演“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应邀担任节目的嘉宾,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又如在学生听完一段“禽流感”在东南亚爆发的新闻文段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国家卫生部的新闻发布会。其中让两位同学扮演国家卫生部发言人和专家,其他同学扮演记者,针对新闻的内容,提出问题。由于高中学生的词汇量及语言知识有限,他们之间的交际往往因此而中断。笔者通常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理解运用恰当的交际策略维持交际的重要性。下面这一例子,是笔者邀请一组学生上台展示角色时遇到的一幕:

Student A:扮演记者(提出问题) Student B:扮演国家卫生部专家(回答记者问题)

Teacher:笔者

Student A : Do you think the disease can be epidemic in China?

Student B: (feel confused) epidemic...epidemic? (repeat the word)

Teacher Student B : What should you say to her if you don’t understand her words?

Student B: Say it again?

Teacher Student B: Please make it more politely.

Student B: Would you please say it again?

Student A: Do you think the disease can be epidemic?

Student B (He still feels confused about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epidemic”)

Teacher Student A: Could you say it in another way or explain it?

Student A: Do you think the bird flu can make many birds fall ill in other areas?

Student B: Oh, I see… (voices his opinion)

当笔者发现两名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学生B不了解单词epidemic 意义而中止时,就暗示学生 B向学生A 再次获取信息。而学生B 要求学生A 再发问一次时,由于用语不够礼貌和得体,笔者要求学生B再用得体的用语向学生A请求。当学生A把问题再重复一次时,学生B还是没有弄懂epidemic的意思,而使交际再次受阻。此时笔者鼓励学生A运用协商(meaning negotiation)的策略,使交际得以维持。

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笔者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主要是在交际策略这一块作了一些尝试,对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交际策略,还需要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作更多的探究。

4.资源策略的训练和培养

在信息载体多样化的时代,怎样在信息载体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如通过计算机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获得广泛的信息,拓展所学的知识已成为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由于本课程所涉及的新闻文段有一定的背景,了解这些特定的背景将会加深对新闻文段的理解。怎样让学生了解这些背景?经过笔者的思量,决定还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搜集相关的信息。由于一个班人数较多,为了避免搜集信息的重复,减轻学生课外的负担,提高课堂的效率,笔者把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课前负责一个话题背景的搜集,上课时通过mini-lecture的形式向全班其他同学作介绍。在资源搜索和获取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内部合作过程以及合作过程中所运用到的微技能,同样引起笔者的关注和重视。笔者为此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小组成员填写(见表2)。这份表格的填写将成为该课程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对学生资源策略的运用起到反拨和指导作用。

小组资料搜索合作过程评价表  (表2

Members of the group     (小组成员)

Questions to be resolved

(研究问题)

Means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资料搜集方式)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in collecting information (资料搜集分工)

Student A

 

Student B 

Student C 

Student D 

Information resources

(资料的来源)

Websites(网址):

References(参考书目):

Outline of the presentation (课堂汇报的提纲)

Reflection (活动后感受)

四、 校本课程“英语新闻视听说”的评价模式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笔者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及广东实验中学选修学分认定细则,把校本课程“英语新闻视听说”的终结性评价分成两大部分: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笔试,分别各占40%和60%,以此检验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一)  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

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由三部分构成(1)阶段性自评(参见调控策略的训练和渗透):通过学生自己在语言能力发展、学习策略运用等方面的反思,使他们了解到这阶段通过学习该课程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可以对教师阶段性的教学作出反馈,使教学目标和手段及时得到调整。(2)资料搜索小组合作过程评价(见表2):帮助学生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及引导学生运用资源搜索的策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中在资料搜索过程中的表现。(3)课堂口头汇报(Oral presentation)的评价:采用课堂口头汇报评价量表(见表3)分别从自我、同伴、教师三个角度对汇报者的表现进行评价。而评价的内容则细分成几个具体的方面作表述,针对学生在该活动的具体方面进行分析性的诊断,从而帮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有利于他们今后在某些具体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课堂口头汇报评价量表(表3

Name____________  Date _____________   Topi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cales:  5- Excellent  4- Good  3- Fair    2- Fairly poor    1- Poor

Items to be evaluated

(评价内容)

Self- evaluation

(自评)

Peer

evaluation

(同伴互评)

Teacher

evaluation

(教师评)

A. stands straight and faces all the students(站姿端正,面向同学听众)

B. maintains eye contact with all the students and uses body language appropriately(恰当运用眼神、身体语言)

C. speaks loudly enough to be heard by the audiences(声音足够大,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

D. articulates the words with natural intonation(语音准确、清楚,语调自然)

E. chooses precise words that convey meaning(用词准确、恰当)

F. organizes information clearly and logically(根据逻辑整合信息,使之清晰表达)

G. expresses ideas and thoughts fluently(流利表达观点、思想)

H. arouses interests in deeper learning of the topic(能激发进一步了解该话题的兴趣)

Total

Measure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今后进一步提高的方法):

(二)  该课程的终结考试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指出,终结性考试(如期末考试和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试卷设计分成四大部分:I.新闻背景知识(10%),II.词汇运用(20%),III.听力理解(50%),IV. 新闻内容复述(20%)。第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通过该课程接触过的新闻背景常识的掌握,如 _____________ stands for the power of executive branch? (Key: President),帮助学生认识到异域文化的了解对理解英语新闻文段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考查学生是能掌握在英语新闻广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生词的词义,以及它们在新闻语境中的运用。题型包括词义匹配和选择恰当的词填空。第三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能否通过运用听力技巧策略,捕捉到新闻广播的主要信息点,并理解其大意。题型包括:T/F判断、单项选择、听取信息填空。第四部分就是让学生观看英语新闻电视报道两遍到三遍,并在此过程记下关键的信息。获取的信息经过整理后,再以书面的形式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输出。本部分从多角度考查学生通过听取英语新闻广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从考后学生的反馈及他们成绩的数据分析来看,试卷的信度和难度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五、 对该课程开设的几点反思

在课程的开设的一个学期里,笔者在课后邀请部分学生作访谈,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开设的反馈和建议。在访谈中,许多学生表示该门选修课让他们接触到更原汁原味的英语,意识到英语是获取世界范围资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而且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懂得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处理在理解英语新闻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障碍。这些都是让笔者感到欣慰的。但在访谈中,也让笔者了解到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碰到了不少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正是阻碍课程开设的拦路石。部分学生认为,所选的部分新闻材料的内容与他们生活的体验关系不密切,增加了理解的难度,降低了对新闻内容的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尽管在听前学习到部分生词的词义,但新闻广播中出现的新词还是成为他们理解新闻的一个大障碍,因为对于新学的生词,他们发现较难在语段中捕捉和理解。要解决上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一些方面寻找办法解决。在新闻材料的选取上,可以多参考他们的兴趣,选择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如娱乐、体育等方面的新闻,使新闻的题材更具多样性。对于词汇的问题的解决,除了在选材时认真考虑该材料是否会因为过多的生词而对学生的理解构成负担外,笔者认为还可以用更积极的方法去解决,如课程开设初期,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本词汇手册,含括了这学期课程所要覆盖到的生词,让学生利用课余尽快熟悉这些词,提高学生的积极词汇量,减轻课堂上的压力(教师在编写词汇手册前需要对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内容,特别是新闻材料的选择,作好计划和安排)。此外还需继续加强词汇习得策略、听力策略的训练,帮助他们恰当地运用各策略,克服在听取英语所遇到的困难。另外,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笔者觉得每节课内容的安排也是比较棘手的难题。因为每节课的容量相当大,如何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安排,提高课堂的效率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非常希望看到有意在这门校本选修课程上耕耘的同行,为这门课程添砖加瓦,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使这门课成为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英语选修课。

参考文献:

1Hedge, T. 2002.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Richards, J.C. 2002.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教育部.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何安平. 2006. 高中英语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