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周业安     提交时间:2015-11-29    浏览数:2     

 

《透视》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周业安

授课班级:

5)班

授课地点:示教室

授课时间:

2015 10 16  

课型:新授课√  

复习课□ 

讲评课□ 

其他□

课题: 透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透视基本原理,理解透视现象的产生与应用。

2.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的课前记录为例,通过“引起兴趣——分析对比——建立自我判断——实践检验”使学生学会透视原理的正确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绘画知识产生兴趣,懂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信心。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懂观察,勤思考的学习习惯,建立多元而远大的艺术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透视现象的产生与应用。

教学难点:透视原理和实际透视现象的联系与误区。

解决方法:对比分析、范例欣赏、示范讲解,建立学生自我判断。

针对透视原理的实际应用,讲解原理推理的过程,分析透视原理与透视现象的应用。

针对透视理论与透视现象的误区,举例分析,通过学生互相点评,提高判断力。

针对透视变形的情况强调观察,注意大仰视、大俯视的透视现象,观察静物各部分的比例,线条倾斜度等等。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级学生中,比较多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绘画,对美术基本概念比较陌生,对自身的发展目标也不清晰;学习了三大构成,但不了解知识迁移的重要性,不理解三大构成对绘画的帮助。在学生当前的情况下,需在教学中强调理解与应用,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巩固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铅笔。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时间

课前准备

一、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感性了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的透视现象。

二、布置学生在校园寻找具有透视现象的景物,进行记录。

三、布置学生思考:

1.记录下来的景物透视现象的特点是什么?

2.预习三点透视的透视现象。

任务驱动教学法

4节课时

引入

一、      提问上节课布置的预习内容:三点透视又称什么透视?

从消失点的数目、透视现象特点解释透视名称。

1、 大视角的建筑效果对比:范例图片。(提问:效果的区别,原因?)

首先透视是人眼的一种视觉现象,并不是绝对准确,但可以找出规律。

人眼是球体,所以会产生透视变形,相机移轴镜头就可以调整透视现象。

2、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重点:透视现象的产生与应用。

演示法

讲授法

5分钟

教学过程

二、      简述透视的基本原理,分析各钟透视的效果。

解释透视的由来:

介绍德国著名画家丢勒,简述画家丢勒的成功原因:感兴趣、肯专研

(引导学生培养艺术目标,建立自信心。)

通过透明的玻璃画面描绘事物,画面的事物有了透视效果。模拟视线的运动,把透视效果记录在画面上。

解释透视关键词:

视点:人眼睛的位置

视角:人眼观察物象的角度,通常视角最大限度不超过60°,不会出现变形

视距:人眼与物象的距离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等高的水平线。

灭点:消失点,透视线消失的汇集点

1、 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中心灭点,称为平行透视(图示)。加以运用范例图片,解释应用与感受。

2、 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灭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图示)。加以运用范例图片,解释应用与感受。  

3、 倾斜透视(三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图示)。加以运用范例图片,解释应用与感受。

三、      围绕学生作业分析透视原理应用容易产生的误区。

误区一:一点透视与视角的关系。(倾斜度、近小远大)

误区二:两点透视两灭点的距离过小。(仰视、俯视过于强烈产生广角变形)

误区三:不同物体的灭点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画面透视混乱)

引出透视现象的正确表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高远低等

四、点评并总结。

1、点评学生绘画记录上三种透视原理的应用。

2、强调透视原理,通过提问使学生对透视现象的产生加深理解。

3、学生互相点评,让学生学会判断各种透视的表现效果。

五、布置作业。

1. 三种透视表现效果在基本绘画中的应用,每种2副,共6副。(可以是自己绘制,也可以是大师作品)

2. 三种透视表现效果在摄影、创作与设计中等领域的应用,5副以上。(可以是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大师作品)

演示法

讲授法

 

35分钟

课后延伸

拓展练习:

思考题:圆形,不规则图形的透视表现效果,该怎样应用,并作简单绘画记录。

课后反思

好的方面:通过课前让学生感性了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的透视现象,并寻找具有透视现象的景物进行记录,为学生学习透视的知识打下了基础。在教学范例中,强调透视的理解应用,通过多方面的图片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显得容易接受新知识,并懂得知识应用的途径,达到教学目标。在透视知识的学习中通过艺术家成功范例,引导学生成功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建立目标。

 不足方面:课堂节奏把握不足,学习与反馈的时机控制不够,未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内容过多,还需精简与调整,在教学方式上还待丰富。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