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现代农业》校本课程设计
黄 菊
广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一、课程的设计背景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地理学教育要使人们形成一种适合于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价值意识,并将其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现代教育强调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等紧密结合,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劳动素质得到提高,参与意识得到增强,即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人才。
我校是广州市白云区郊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根据我校“成功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农风农韵”校本课程结构的新要求,地理科校本课程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课程内容选择必修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课程形式必修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因此,我们以白云区农业发展方向——现代农业,在学生中开展校本课程教育。
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理论依据:
1、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学校“不少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环节不被重视,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实践教育环节上,当前实践基地的缺乏,造成了学生劳动观念差,动手能力弱等现实问题,因此,在学科内容巨大变革的今天,开发和研究校园实践基地也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总目标
通过对现代农业的学习,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研究的具体目标
(1)通过现代农业的概念,标准,模式的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结合必修二教学内容,为学科教学服务。
(2)通过实践基地的开发,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劳动教育,创新学校德育的新形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专题研究,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提高学生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3、研究的内容
(1)现代农业概述
(2)现代农业在中国
(3)现代农业的标准
(4)现代农业模式
(5)广东特色的都市型农业
四、课程内容(以第五章第三节——白云区现代农业的进展)为例
第五章第三节——白云区现代农业的进展
任务一:调查广州市白云区的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
调查人 |
|
调查时间 |
|
企业名称 |
镇/村 |
企业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务二:实地参观学习,白云区“江村黄鸡”知名农业品牌
任务三:根据学习的材料,分析未来白云区可能的农业发展方向
一、江高打造“中央大厨房”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镇长等人都在为搭建“厨房”忙碌不停,这个“厨房”不是哪家哪户的厨房,而是惠及广州市的“中央大厨房”。其实,忙碌“中央大厨房”的人还很多。
何为“中央大厨房”?一个具体的形象比喻是,指城市流通空间里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基地。这个20多年前曾率先走上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江高镇,在今天仍敢为天下先,新江高人又在着手进行并引发新一轮农业产业革命的“新江高模式”——“中央大厨房””。
1、选择:“中央大厨房”凭什么嫁给了江高镇
实际上,江高镇一直以来被誉为广州的“菜篮子”。 江高农贸批发市场现在年交易额达20亿元,已形成了以蔬菜批发为主,粮食、肉类、水产、干鲜果等配套交易较齐全的格局。每天来自广州及周边城市、外省地区的交易客户有1500多户,采购人员2000以上,车辆500多台,仅蔬菜日成交量就达70万斤,日成交额超过220万元。来自广西的杨奕冲只有19岁,他经常往返于南宁与江高镇之间,倒运小葱已经一年了,他说,每次最多的时候可以净赚1万元。而广州市区70%以上的酒店、企业、机团单位农产品的配送都来自江高镇的各个农产品市场。
在广州区域发展战略的规划版图中,江高拥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发达的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作为“北优”的翡翠及“要塞”重镇,它是“四线三圈”商业规划格局中北线交汇处,承担着为广州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能,过去“江高模式”和已有的市场基础,对构建“中央大厨房”既有地缘及市场“先行”优势,有拥有经济“快车”的便利条件。“北优”不但体现了环境资源的作用及意义,同时也是区域协作分工的统筹安排。
2、安全:如何保证食品以“清白”之身进入消费市场
要进市民“厨房”门,产品必须“无公害”。建成后的“中央大厨房”将破解食品安全这一难题,“中央大厨房”提出,要将无公害食品一路从“田间”护送上市民“餐桌”,确保市民食得放心。
“中央大厨房”的门槛上明确贴着“无公害”三个字,从这里进出的农副产品都必须符合这一检测标准,实行“监管源头、标准准入”,过不了“安检”的全部拒之门外,甚至会被警告退出。
据了解,“中央大厨房”将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注册证”、“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为产品质量基准依据,建立产品资质认证机制;同时具备规范准入功能,按国家及行业等标准设市场准入制度,管理、控制产品物流链,提升“中央大厨房”的品牌效应。
3、保鲜:开辟“绿色通道”提速商品流通快节奏
为了实现“中央大厨房”商品流通的便捷、顺畅,广州市将考虑在相关公路收费站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绿色通道”政策的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实行免费通行,对进入广州市区的车辆提供市区通行和停靠的便利,同时确保收费站开辟的“绿色通道”专用道口安全、畅通。“绿色通道”的高速运转将确保每日食品能“生鲜”送到市民餐桌。
3、价格:能否逃得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命运
“从中央大厨房进入市场的食品,首先是无公害食品,目前超市现有的无公害食品价格也会比普通食品要高一点”,业内人士称,从目前超市“无公害”食品的交易状况来看,虽然价格略高,但每天仍然售卖一空,这就说明,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情形下,市民们普遍认可并接受了“无公害”食品,“食得放心最重要,价格稍稍高一点也不至于不能承受”。
经过“中央大厨房”加工的食品,全过程保证“无公害”、“无污染”的同时,已经是净菜,市民买回家不用清洗、整理、切割就可以直接下锅烹饪,与传统肉菜市场买回来的食材相比,净菜几乎没有什么浪费,其实相对还是划算的。
4、效益:对促进农民增收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经过广州市经贸委、白云区经贸局、江高镇政府、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一年多的“纸上谈兵”,广州市(江高)中央大厨房项目策划报告已经出炉,配套项目工程已经开始建设。
江村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扩建后总占地面积达306亩,由15座交易棚组成,将形成物流、商务信息和生活三大中心。
根据规划,江村市场每天进场交易的人员接近8000人,其中外来人员从事固定档位经营的有1000多人,结合对外来人员及出租屋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市场将设置生活配套设施,如外来人员公寓、医疗保障中心、绿地休闲场所、饮食机构等,从而营造一个商住和谐的社会环境,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经营者进场交易。而未来华南最大的江村家禽批发市场预计今年6月投入使用后,将为“中央大厨房”提供配套,建成后,可为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为村、社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200万元。
5、进展:“中央大厨房”核心项目进展顺利
在此次制订的《广州白云江高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下称《规划》)中,江高镇提出要用15年的时间、投入20.2亿元打造“新江高模式”,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以配合广州市的“菜篮子”升级为名副其实的“中央大厨房”。
位于夏花三路的江村家禽批发市场已被列为今年广州市农业重点项目之一,计划总投资4000多万元(其中市政府拨款2000万元),占地约11万平方米,其中用于交易的面积达2.4万平方米。该市场建成后预计年交易量将达1亿只家禽,成为广州市最大的家禽交易市场。与此同时该村还计划在3年内完成对目前占地200亩、日宰家禽5万只的三鸟集团加工配送基地的扩建和提升,规划建设包括鸡鸭鹅等三鸟的收购、检疫、交易、加工、分割、冷存、包装、配送中心。
二、养鸡场创出“江高模式”——广州“江高模式”引领中国农业产业化
作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丰实业),靠政策和投入奠定了“江高模式”的基础,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江丰实业成立于1975年,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前身为“广州江村养鸡场”。开始时只有几名“知青”和两间简陋的茅草棚,几年后才逐步扩大。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策略,到1983年,江村鸡场开始产生带动效应,他们将鸡苗卖给农民,并派出专业人员到农民中去传授现代化养鸡技术,周围农民的养鸡业迅速发展起来。这种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策略,不仅打破了几千年来的一家一户散养几只鸡的传统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江村养鸡场的经验也在广州白云区推广。
1985年市场全面开放后,养鸡场遍地开花,鸡制品供过于求,江村养鸡场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这时,我们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决定尝试走外向型发展的路子。我们主动联系外贸部门,把大批成鸡出口香港。由于江村黄鸡风味独特,供不应求,很快就打开了香港市场。”江丰实业董事长谭距添介绍说,“随后,我们开始着手进行规模扩张。起初收购了几家养鸡场,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饲料供应告急,于是我们便办起了一家饲料厂。江村养鸡场在当时已初具农业产业化规模。”
由于江村养鸡场的成功经验在白云区的大力推广,带动了全区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全区畜牧业比重占农业比重的65%。国家畜牧水产局看好这种规模生产的前景,提出与当地的四位农民合股成立养殖场,专门为香港供应肉鸡及其制品。当时,这种既包含国家股份又有农民个体参股的多种经济成份的联合实体,比现在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早了将近20年。
1986年江村养鸡场一年出栏达400万只黄鸡,养鸡农户赚了钱,拆掉茅草房,盖起小洋楼。江丰实业的产业化模式不仅影响带动了白云区,而且辐射到广州天河区、芳村区,以及增城市、佛山市农村等等。
1987年,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在江村养鸡场召开现场会,将这种以养鸡场为龙头带动农户发展养殖业的方式,命名为“江高体系”(江丰养鸡场在江高镇);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室称之为“江高模式”……
1991年,在原养鸡场的基础上成立了广州市江村家禽企业发展公司,1999年公司由村办集体企业转制为股份制企业——江丰实业有限公司。目前,江丰实业已通过广州市政府审批,进入上市辅导期,更名为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丰实业卓味 正宗极品客家盐焗鸡
|
多年来,江丰一直有意识地将养鸡场建在贫困村,每在一村建场,先赠送20万元资金给村委会,以解决村务开支和村民的实际生活困难。同时和村民共同投资成立股份制养鸡合作社,江丰出资50%至60%,剩余部分村民投入,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招收当地农民为合作社职工。江丰派出技术员到合作社指导养鸡,保证售鸡农民在养鸡场每只鸡最少获得一元钱的利润,由于“旱涝保收”,深受村民欢迎。
除养鸡合作社以外,江丰还计划与村民共建立养猪、养鱼、花卉种养合作社,通过种养殖农产品的粗加工、深加工,吸收大量劳动力。同时为村民买医疗保险、退休保险,使离开土地的农民拥有更充分的生活保障和更优越的发展条件。
三、 神山农业现代化规划
1 农业发展现状
神山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西北部,北部为低丘陵区,西南部属水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镇内河涌纵横交错,农田水利设施好,大部分镇区具备旱涝保收的条件。交通便利,条件优越。全镇总面积 44.5 km
2,总人口 3.5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 64.3%。农业用地面积 3363 hm2,占总面积的 76.6%。耕地占农业用地的 78.7%,水面占 11.7%;园地占 6.7%;林地占 2.9%。1999 年全镇农业总产值为 2.21 亿元,其中种植业 0.78 亿元,禽畜养殖业 1.04 亿元,水产业 0.40 亿元。
2 农业现代化主要发展项目规划
根据神山镇的现状特点、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目标,要达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支柱产业;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复合生态型农业生产模式,为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水产业发展规划
水产业生产规划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扩大水产养殖面积,改造鱼塘、开展多种形式的养鱼方式方法,提高水产业比重,建立本地特色的水产业。
(2)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主要是建立生态型畜禽业生产功能区及其生产模式,扩大现有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产、供、销一条龙的优势,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全镇畜禽业的发展。
(3) 蔬菜生产发展规划
蔬菜生产发展规划主要是提高总体效益和综合效益为目的,成片规划,规模生产;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蔬菜,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蔬菜。
(4)花卉生产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花卉业生产,建设发展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品种主要以绿化苗木为主,适用周边城市不断增长的绿化苗木需求。
3.3 农业现代化规划用地布局
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项目规划建设要求,结合镇域自然资源配置情况与农业发展现状,规划建设4 个分区:(1)中西部水产、畜禽、加工分区:位于镇域中部与西部,规划建立“鸭基鹅基—鱼塘—农田”生态型生产模式,主要以发展水产业和畜禽业生产为主。
(2)中部蔬菜、畜禽、粮食、加工分区:位于镇域中部,建立“畜禽—稻田菜田”生态型生产模式,主要以发展蔬菜种植业、畜禽生产为主。
(3)东部畜禽、粮食、蔬菜、加工分区:位于镇域东部,建立“畜禽—稻田菜田”生态型生产模式,主要以发展畜禽生产和粮食生产为主。
(4)西南部水产、花卉、蔬菜、畜禽分区:位于镇域西南部,建立“鸭基鹅基猪基—鱼塘—菜田”生态型生产模式,主要以发展水产与花卉生产为主。
3.农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农业生态系统规划发展模式是建立在现有的农业生态系统基础上,利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原理,将原来各个相互独立的农业生态子系统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大系统,提高系统内的能量利用率,充分利用系统内参与循环的物质,特别是对各级子系统所产生“废物”的充分再利用。在原有的基塘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基础上,对其进一步调整与发展,建立更加完善、系统化的生态生产模式,使系统内部流动的能量利用率、参与循环的物质利用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降低系统废物的产生率,降低系统对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规划进一步完善的生态系统主要是在原有的基塘系统上增加一个农田种植子系统,形成由塘基养殖、鱼塘养殖、农田种植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在三个子系统之间物质形态分别以菜梗菜叶等青料饲料、粪肥、塘泥在子系统中循环流动,只要控制好各个子系统的生产规模,使其所产生的废弃物质为接纳子系统所能够承受,那么复合系统对外所产生的废物将可以降低到极低水平,复合生态系统模式物质循环流程见图 1。
本规划中在各个分区主要规划建立的“鸭基鹅基—鱼塘—农田”、“畜(猪)禽—稻田菜田”、“鸭基鹅基猪基—鱼塘—菜田”等生态型生产模式,均能够在系统内部形成良好的物质循环,实现废弃物质再利用,减少浪费,以及达到能量充分利用的目的,均为比较理想的复合型农业生态系统模式。
【参考文献: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应用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神山镇为例 吴顺辉,蒋成爱(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