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吕晓花     提交时间:2015-11-18    浏览数:0     

 

诗中自是有情痴

——高中语文诗歌内容的整合教学例谈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吕晓花

诗歌,是文学殿堂中瑰丽的明珠,凝练的字句、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动人的诗情画意,涵咏、品味、体悟、联想,诗中情真意切无不感动着阅读者的心。

可当前语文课堂最不受欢迎的就是诗歌教学。其原因之一是语文老师在确定诗歌教学内容时存在以下弊病:一是机械,高考怎么命题,诗歌教学就教怎么答题,将诗歌的文学性和人文性肢解成了应试答题;二是随意,读读、背背,简单介绍写作内容、思想感情草草了事;三是茫然,高考是按照考点命题,如果平时教学也是这样将诗歌肢解成习题,诗歌的文学性与众人文性到哪去了?但不这样教学,又怎么应对考试?一些语文教师便书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自己知道什么就教什么,而很难从宏观上对整个教学序列的每一个具体的点作出科学准确的定位,以致教学效率十分低下,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费力但不讨好的事,不少教师都将之课时与内容减之又减,现代诗歌干脆直接剪掉。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同其他教学内容一样,必须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时下的教研工作重点多集中在“怎么教”上,而对于“教什么”的问题,往往是浅尝则止。其实“教什么”,也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是当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哲学层面而言,内容决定形式,思考教什么远远比探讨怎么教更重要。因此,研究诗歌教学内容的整合,有助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相对准确的把握,有助于语文教师从重复低效的诗歌教学当中解脱出来,使高中语文(必修)诗歌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以教学目标为专题整合

诗歌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学生很难把握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和思想精华。《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以教学目标为主线整合”主要是按照“能够抓住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能够借助诗中意象,体味诗歌的意境”“能够联系全诗,体味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三个教学目标,将诗歌分为“披文入情”“缘象入境”“因境悟情”三个篇章,就是从诗歌语言、意象、意境、感情四维切入整合。这种整合着力于“读懂”“会读”,是其它方式整合的基础。

专题

目标

篇目

披文入情

能够抓住诗中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诗歌写作内容。

《石头城》(刘禹锡)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缘象入境

能够借助诗中意象,体味诗歌的意境。

《登高》(杜甫)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

《山居秋瞑》(王维)

《再别康桥》(徐志摩)

因境悟情

能够联系全诗,体味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王昌龄)

《死水》(闻一多)

每个篇章都按照整体感知——局部精赏——整体感悟教学的流程来实施教学。

首先,设计单元开头的导语,以此为切入点,在导语引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视频、自主诵读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本专题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专题的情感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为单篇课文学习做准备。    

接着,进入局部精赏,指分课或分块学习。它依据教学目标(诗歌语言、诗歌意象与意境、诗歌感情)进行精读赏析,在赏析过程中,将诗歌鉴赏相关术语、鉴赏方法贯穿其中,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  

最后,整体感悟,即学完本专题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每类专题常见知识有哪些?每类专题专门术语有哪些?每类专题从什么角度去赏鉴?并相机向略读篇目或课外拓展:一面组织汇报课外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一面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当我们以教学目标为专题整体运转的取向审视一篇篇课文时,就能够很清楚地分辨出三个目标之间的联系,一个个教学训练点就会在整合中找到位置,逐步落实。

二、以诗歌情志为专题整合

以“教学目标为专题整合”更多是着眼于诗歌教学的知识和能力,较少关注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情感预设和体验。“以诗歌情志为专题整合”可以弥补上述的不足。该主题内设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曾经的浪漫(言情诗)”“心有灯塔(言志诗)”“漂泊人生”来统领课文。

专题

教学安排

教学(活动)目标

篇目

曾经的浪漫

(言情诗)

综合学习活动

第一阶段:精读课文,体会诗歌中“诗言情”的特点。写一篇探究爱情诗的小论文。

第二阶段:广泛积累,阅读其他爱情题材的中外文学著作,开展阅读分享会。

第三阶段:采访长辈,了解他们相识相恋的爱情故事。

1.对诗歌中的爱情有更深入的思考研究,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2.多种形式综合写作活动,提升语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静女》《迢迢牵牛星》《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氓》 《<南吕> 四块玉.别情》(关汉卿)

《孔雀东南飞》

《雨霖铃》(柳咏)

拓展:《节妇吟》(张籍)

《与妻书》(林觉民)

《致橡树》(舒婷)

心有灯塔

(言志诗)

综合学习活动

第一阶段:精读课文,体会诗歌中“诗言志”的特点。写一篇探究名人志向的小论文。

第二阶段:广泛积累,阅读其他言志题材的中外文学著作,开展阅读分享会和演讲活动。

第三阶段:采访活动,了解事业有成的人士立志成长的故事。

1.对诗人的人生志向有更深入的思考研究,树立正确的的志向观。

2.多种形式综合写作活动,提升语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离骚(节选)》(屈原)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陶渊明)

《书愤》(陆游)

《从军行(之四)》(王昌龄)

《热爱生命》(食指)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漂泊人生

    

课堂赏读

了解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体会诗中沉郁的的情感。

《锦瑟》(李商隐)

《念奴桥.赤壁怀古》(苏轼)
 《声声慢》(李清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虞美人》(李煜)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双调> 宫曲.叹世》(马致远)
   

在这一部分整合中,学习内容主要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主,学习活动往往层层递进,分为相互承接几个的阶段。

附:综合学习活动方案

心有灯塔——言志诗

——高一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构想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陶渊明的不悔的选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是屈原深情的呐喊,“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边关将士的铿锵誓言……课本里的诗词告诉我们,“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指明人前进的方向,纵使前方有千沟万壑,也会有希望的曙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初中学习了一些有关言志的诗词,对这类诗的写作特点初步了解。

2.这个年龄的学生对理想已经不陌生,但理解比较粗浅,感触并不深。

3.高一记叙文写作要求有真情实感,写身边人、身边事符合学生的实际。

4.学生对理想题材有兴趣,尤其是采访身边的人理想激励故事,是一种新鲜体验。

三、活动目的

1.对诗人的人生志向有更深入的思考研究,树立正确的的志向观。

2.多种形式综合写作活动,提升语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落实写作教学要求。

3.学会从多角度挖掘人性表现的不同方面。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堂学习+课外阅读+阅读分享

活动目标:精读课文,体会古典诗歌中“诗言志”的特点

活动内容:课堂学习以下篇目:《离骚(节选)》、《短歌行》、《归园田居》、《书愤》、《从军行(之四)》、《热爱生命》(食指)、《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写作任务:结合所学课文,联系课外的相关篇目,作深入的探究学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

听说任务: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部分阅读成果。(学生堂上展示)

备注:教师补充若干课外文章进行阅读。完成练习册的相应内容。

推荐阅读:

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李清照词《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课外:

1.杜甫《望岳》

2.流沙河《理想 》

3.汪国真《致理想》《走向远方》《我喜欢出发》《热爱生命》

4. 席慕容《雨后》《青春》

自主收集阅读:

根据自己喜好,收集不少于10首言志诗。

第二阶段: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活动目标:广泛积累,阅读其他言志题材的中外文学著作

活动内容:利用好图书馆资源以及每周的阅读课,进行阅读摘抄

写作任务:结合所读的课外书籍,作深入的探究学习,围绕一个话题写成读书笔记

听说任务:举行读书沙龙活动,设计一个核心话题,结合平时的读书笔记进行深入探讨

备注:沙龙的主题参考,“理想的味道”、“当理想遇上风浪”等

推荐小说阅读:

1. 路遥《平凡的世界》

2.兮念《幸福逆藏着悲伤之三部曲》

3.叶萱《十年花开

4.夏暮《小新的夏天

第三阶段:采访+写作

活动目标:采访长辈(父母亲人),了解他们立志成长的故事。

活动内容:选择自己的父母或身边的长辈亲人,倾听他们立志成长的故事。记录采访过程,抓住精彩细节,整理采访的内容,对长辈成长过程中确定的人生理想、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心有更全面真实的、切身的体会。

写作准备:整理分析素材,找到情感的触发点,结合所思所想构思好作文

备注:教师补充若干影视作品欣赏,帮助酝酿写作情绪,开拓写作视野

推荐影视作品:

1.《肖申克的救赎》美国

2.《阿甘正传》美国

3、《美丽人生》美国

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香港

5.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

6.《逆光飞翔》台湾

第四阶段:写作+交流

活动目标:堂上作文,复杂记叙文写作

活动内容:写复杂的记叙文,强调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的细节描写

写作任务:以“理想——人生的灯塔”为写作范围,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听说任务:教师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学生修改作文,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为作文写点评

五、活动成果展示

为优秀作品打造展览平台:

1.优秀作文可在级组展示或推荐在校刊和校报上发表

2.选取父母或长辈的一张或一系列相片,配上作文,制作成一份图文并茂的手工作品,可在年级展览,亦可作为送给父母长辈的爱心礼物

三、以诗歌流派为主线整合

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段话可以说是对于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形象概括和生动说明。诗歌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如文学高峰上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从流派的视角来整合诗歌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这两个流派的特点,体味诗歌不同意境的美。

本文中整合的“豪放体”与“婉约体”视角,源自宋词的流派称谓,但又不拘泥于宋词。“豪放体”诗歌是指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的诗歌,“婉约体”诗歌是指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着力于抒情的真挚和细腻的诗歌。

专题

目标

篇目(含选修篇目)

豪放诗歌

1.了解豪放体诗歌的特点。

2.了解豪放体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3. 体会诗中旷达豪放的意境。

《书 愤》(陆游)

《蜀道难》(李白)

《念奴桥.赤壁怀古》《水调歌头(落日乡帘卷)》《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长江之歌》(胡宏伟)

《望海潮(东南形胜)》《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婉约诗歌

1.了解婉约体诗歌的特点。

2.了解婉约体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3. 体会诗中委婉含蓄的意境。

《雨霖铃》(柳咏)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声声慢》《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虞美人》(李煜)

《扬州慢》(姜夔)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花非花》白居易

整合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代课程设计领域的主要趋势。诗歌教学内容的整合,注重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融合,想办法让教学内容形成序列和系统,做到听说读写相结合,并适当补充教学内容,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不同的整合方式构成又是一个生态系统,每种整合方式中都由不同的专题构成,专题又由篇目构成。以上整合关系不是简单的堆积和拼凑,不同于以往教材大多以单一的体裁或知识体系为标准的编排,而是尊重学生学习诗歌的规律,从“读懂”“读会”到“会读”,将知识体系与情感情意相结合,一个专题就是一个学习情境,专题与专题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每个专题及专题中的篇目都是可以生长、延展、创生。

参考文献

王铁军.单元整组主题教学探究[Z]

附件

  • 高中语文诗歌内容的整合教学例谈(吕晓花) .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