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陈健敏     提交时间:2015-11-30    浏览数:0     

 

活用模式    追求高效

  ---例谈高效课堂模式下的预设与生成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陈健敏

[摘要]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以学校“352”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为指引,践行“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思想,不惟模式,灵活运用,积极创新,关注课前弹性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力图构建高效的数学新课堂。本文以一课例从预设与生成的角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 352”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    预设    生成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和实施课改的历程

1、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高效课堂是对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很好地补充了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

高效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手段,来满足“三大目标”:第一是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变“接受式”学习为自选“超市式”的主动学习,并注重学习能力的生成;第二,要使课堂作为“主阵地”,主动承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诸多要旨要义,以培养“完人”为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狂欢、成长的幸福,变“苦学”为“乐学”、肯学、会学、学会,实现真正的终身学习;第三,要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帮助其实现职业的幸福和个人成就,让教师真正享受“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带来的尊崇。[1]

高效课堂的精髓是在于“自主与合作”,其真实内涵是学校应当真正成为“学”校而不是以教为主的“教” 堂,从主要依靠“教”的教育教学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的教育教学,教育从控制生命回到激扬生命,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负责。[2]

高效课堂有三层含义: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率=花最少的时间学最多的内容;高效益=单位时间内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统一;高效果=课堂学习达到了较理想的结果。高效率不是教师教得多,而是指学生学得多,它只是一个结果性的量的评价,不是最重要的指标。高效益才是最关键的一个元素,而高效果是基于高效益、高效率的前提下所收到的较理想的结果。[3]

2、课堂改革的历程

20099月,学校向全国课堂改革先进学校学习,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全面推进课改,两年间实践历经了“摸索”、“临帖”到“破茧” 三个阶段。在综合考虑学校生源情况、学生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效果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尝试建立适合高中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352”课堂教学模式。

3、“352”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

简单而言,“352”,只是课堂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比例,数字上并未涉及课堂的真正内涵,而真正的内涵是在该段时间内的课堂任务。“3”,30%的时间,即12分钟,任务是引发意向(激发动机),小组交流;“5”,50%的时间,即20分钟,任务是展示讲解;“2”,20%的时间,即8分钟,任务是归纳总结与小测。

352”模式的操作步骤基本依据如下“三步走” :

第一步,引发意向(激发动机)、小组交流。首先,引发意向(激发动机),教师对导学案完成、对上一次课的小测表现优秀的或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通过表扬,有目的地引起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状态;然后,小组交流,先组内同质对子互学,再异质对子帮学。

第二步,展示讲解。教师根据学情调查,分配展示内容,学生展示讲解、质疑,教师点拨。

第三步,总结与小测。学生通过画知识图、树等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小测,用小纸条的形式对当堂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352”课堂模式中,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障。其中,独学重于对学,对学重于群学,群学重于教师讲;独立学习能解决的就不讨论,小组讨论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讲;教师的讲,重在点拨,在全班没有任何学生能讲的情况下具体地讲。[4]

4、课堂改革带来的变化

自学校实施课堂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行为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规范。通过模式的贯彻直接达成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辅助教学行为的规范,使教学走向了“教学有法”的境界,较好地解决了备课的不确定性、教学的随意性和学习的盲目性。二是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明显。引导教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设计教学,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体现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教师在课堂上适时介入、激励、点拨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三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小组探讨、展示代替了一言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回答”为“我提问” “我质疑” “我点评”…… 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转变。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想学、会学”。 课改开放了课堂,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变得自由、自主、自信;师生关系变得合作、融洽、和谐。[5]

5、在摸索中前行

在两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经历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个中滋味只有局内人才能深刻感受:开始震动、冲动、激动、行动;曾经兴奋、喜悦、困惑、迷茫;现在反思、探索、改进、前行…

二、高效课堂下的预设与生成是“高效”的核心

在课改的早期,我们的课堂教学显得较为单一:每节课都是通报导学案完成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学、群学研讨导学案中出现的错误—小组展示-学生讲解—课堂测试。

经历了两年的实践探索,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数学科的同事不断尝试、不断探讨、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如何完善导学案的设计,使之更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如何更好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质量?课堂教学如何组织效果更好?如何打造有数学特色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归结起来,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

余文森教授说:“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在课前,“生成”在课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应着重关注两点:

()以学定教:发挥导学案“导”的功能,做好课前弹性预设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生成的起点。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和安排。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有序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统领”,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是教师的指导、引导;“学”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导学案的编写,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心血——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去“备教材”,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地“备学生”,还要仔细考虑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等等。其内容包括:

1、目标预设。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内容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定位准确体现多元与整合。编写导学案时要清晰地告知学生,上课时还要向学生重申学习目标,使学生养成目标意识,让学习目标检验学习结果。

2、学情预设。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的生成点上预设多种通道,使教学预设具备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应着重考虑学习这节课知识需要哪些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有哪些生活经验,还需要补充些什么?教师在预设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同时分析学生,把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做好的导学案在课前教师要收上进行一次抽查批阅。通过查看导学案,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知识的疑点、盲点,及时调整预设存在的问题,做到“二次备课”,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起点。

3、环节预设。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环节的预设。力求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针对性强,恰当的安排复习巩固、知识链接、问题设立,自主学习,新课导入、新课展开,学生合作探究并进行展示、教师适时点评、穿插巩固、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等。同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课堂学生的行为因素随时穿插、变化,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以备在教学中适时调用。 

(二)以教导学: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障,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该要加以重视、强调。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而教师之为导有诱导、引导、疏导、指导之分。善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巧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妙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精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这些处理得当的“导”都会增强学得效果和学得质量。[6]

高效的课堂不是看老师教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要根据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教师“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要充分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 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容易产生认知障碍,这些障碍往往会出现模糊的、肤浅的、甚至错误的理解。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及时指导。通过教师的“导”,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导”成为一条纽带,促进课堂的生成,使课堂显得精彩而“丰满”,简单而言:

1、导之以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效课堂是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在“352”课堂教学模式规范之下,建立了小组评比制度和课堂学习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武器功能,通过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方式加强了组间竞争,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进取氛围;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改变了课堂师生从属关系的定位,构建了亦师亦友、相互学习的新型关系,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积极、大胆自信。

2、导之以行---以学习目标为导向,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讨论与展示是课堂上非常精彩的环节,其精彩之处就在于课堂的互动生成、质疑对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重点问题,敢于质疑,激烈辩论,思维碰撞;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3、导之以疑---以学习重难点为着力点,通过启发疏导,理清思考,排除障碍,消解疑问。以问题激活问题,通过追问、变式、点拨等方式促进有效的生成。

4、导之以法---通过知识的认知过程领会思想、掌握方法。指导学生整理导学案,及时归纳小结;自主反思,整体构建,查漏补缺,提升学习能力。

三、例谈数学课堂的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

下面以《1.3.1函数的单调性(第一课)》为例,分析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导学案的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单调性,能写出简单函数的单调区间。

2、会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函数的图像和函数值的变化理解函数的单调性,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单调性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二、【课前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画函数图像的步骤是:                             

新课导学(预习教材P27 P28,找出疑惑之处)

1、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观察他们图像的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

                   

2、完成下列表格

观察上面12的图像和表格得出结论:随着的增大,相应的随着             

抽象概括增函数的定义: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在区间         称为           区间。

3、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观察他们图像的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

                 

4、完成下列表格。

观察上面34的图像和表格得出结论:随着的增大,相应的随着            

抽象概括减函数的定义: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在区间         称为            区间。

三、【课中探究、合作、展示】

5、下图是定义在上的函数,根据函数图像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它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6、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根据函数图像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7、用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是增函数。

四、【课堂巩固练习】

8、用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是减函数。

五、【课堂小结提升】

1、函数单调性概念;

2、用定义判断或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1)取值;(2)做差;(3)变形:常用因式分解出现因式;(4)判断符号;(5)下结论;

3、单调区间用“和”或“,”连接。

六、【课后反思】

1、如何判断、证明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2、了解常见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二)通过课前学情调查,进行“二次预设”

通过课前导学案完成情况的批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增、减函数定义的数学符号表达不理解;

2、识图能力不足,相当多的学生划分单调区间错误;

3、单调区间的表达不规范;

4、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大部分学生完成不了。

及时调整预设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

1、对学(5分钟):对子讨论增、减函数的定义:重在理解

随着的增大而增大

随着的增大而减小

2、群学(5分钟):小组内讨论第5题,探讨怎样识图?如何划分单调区间?哪些是关键点?如何表达?等问题。

3、布置任务:小组内讨论任务,统一意见后推选一人板书、一人展示(3分钟)

题号

组号

要求

12

1

讲解增函数的定义,找出关键词

34

2

讲解减函数的定义,找出关键词

5

34

写出答案并讲解划分单调区间的思路,3组展示,4组质疑

6

56

互对答案,改错纠正,不作展示

4、展示环节(15分钟)

5、教师讲解第7题,学生作变式训练,其中78组各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完成后互相对照改正(8分钟):用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是减函数。

6、归纳小结,整理导学案(4分钟)

7、布置课后作业:独立完成第8题后,对子互改,红笔纠错。课代表收齐交老师检查。

(三)教师主导,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1、展示一:第12

1组生A:只是复述了增函数的定义

师:(追问)关键词语是?

A:任意;

师:(追问)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吗?

A:在区间内,随着的增大而增大。

师:对,函数的单调区间可以描述函数的变化趋势。

2、展示二:第34

2组生B,在区间内,随着的增大而减小。

师:很好,我们要学会用数学的术语和符号规范地表达概念,并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

3、展示三:第5

3组生C减函数; 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

4组生D:应为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

师:你们赞同哪一个答案?

生:4组的答案,因为图像的左右两边是无限延伸的。

师:还有什么疑问吗?

E:应为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

师:(解疑)函数的单调区间描述的是该区间的变化趋势,端点不影响趋势,区间可开可闭,但是如果端点的值不在定义域内,则只能写成开区间。

师:(追问生C)划分单调区间的关键是什么?

C:回答不出

师:关键在于找出转折点或叫拐点(趋势发生改变的点),你能找出本题的拐点吗?

C

师:好,巡堂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用这三个点的y值来分区间,对吗?正确的做法是用这三个点的x值来分区间。

4、变式拓展:第6

师:两个组的答案都正确,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注意求单调区间要先求定义域。

第(2)小题函数 在区间均为减函数,能否说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生:不能,因为函数的图像不连续,举反例:,不符合减函数的定义。

5、教师讲解第7题:重点强调证明的步骤和变形的方法。

学生作变式训练:用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是减函数。其中78组各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完成后互相对照改正。

6、归纳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函数的图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数形结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是研究函数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课后反思

本课例以学校“352”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为指引,践行“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思想,不惟模式,灵活运用。以导学案体现预设,通过学情调查进行“二次预设”,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习起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课堂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为主,教师通过点拨、变式、拓展等方式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对于程序性的知识,严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适当讲解,体现学科的特色。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预设也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力的。高效课堂的理念赋予了“预设与生成”丰富的内涵,多样的组织方式,多层次的互为作用,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使高效课堂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5

[2]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何淑红 《把握理念、精编学案、展示高效》 20102

[3][6]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1

[4][5]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2010年教育年会主题报告

附件

  • 活用模式, 追求高效---例谈高效课堂模式下的预设与生成.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