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林友东     提交时间:2015-11-25    浏览数:1     

 

浅谈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绪论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弱点,比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教学效率的提高受到局限等等。

实践证明,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已无法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潮流。一个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教师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很快会被淘汰;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的教师如果不会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会应用和处理包括网络在内的计算机教学信息,是很难大显身手的。21世纪的教师要能熟练地掌握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努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一个有着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艺术表现力的教师,一旦掌握并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将是如虎添翼,他的教学创新将会拓展出一个全新的空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会和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面对国际竞争,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适应现代教育改革、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要求。因此,努力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合理而又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乃是摆在学校教育者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教育效果、教育影响、教育要求的研究,验证了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空前地提高了人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软件教学、远程教育、虚拟教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 选择学习的自由度大大提高, 按需学习、因材施教将真正成为可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介入,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显然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 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呢? 在不同的层次上, 有不同的表述:

广义而言, 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 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一般而言, 我们在提到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或者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场合的时候, 我们都采用其狭义的含义。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打破了“教师+课本+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媒体, 集光、形、色于一体, 直观形象, 新颖生动, 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 是多媒体教学的最主要的特色。

由于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 动静结合, 声色兼备,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 拟人化, 调动学生各感官协同作用, 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演示功能, 还可以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出来, 同时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更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

(三)、信息技术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解决了常规教学中信息量不足的问题, 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因为网络教学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生由过去的被迫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Internet的出现, 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时间和传播周期。并且形式更加生动, 方法更加简便, 范围更广,效率更高。

三、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效果

(一)、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影响

1.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学手段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所引起的教学手段上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1. 教育信息的处理、传播及管理方面实现教学信息处理化、存储光盘化、显示媒体化、传输网络化,并可逐步实现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和教学管理现代化。2. 教材形态上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外,出现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教学课件,三者构成了相互交叉的立体化教材格局。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课件,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灵活、方便的交互特点,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之中。3. 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这种单一的教学环境,文本不仅印刷在书本上,而且印制在磁盘上,学生不仅能阅读书本上的文字,同时也能听到相应的声音、看到相应的画面,实现了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组合教学环境。4. 教学方式、方法上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的启发、引导式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过程。1

2.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条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的教育活动过程。教学工作的一般环节应包括备课、授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教学效果评估。但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对教学工作各环节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教师和学生诸多教学行为的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和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显然不同。教育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教学环节的影响存在以下几种体现:1.教师备课。教师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学的策划工作,是教师将潜在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教学能力的过程。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就是查阅资料,撰写教案,誊写讲稿,准备教具或实验。而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的备课,是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中心的资源进行设计、复制、编排、加工,形成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计算机储存在多媒体资源中心,以备上课或学生自学调用。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放在了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上,放在了为学生自学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开发上,使时空局限降至最低水平。2. 教师讲课。所谓“讲课”严格来说是教师组织协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学生等各方面因素的关系,解决各方面的矛盾,使学生发生认知结构上的变化。在使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协调教学是一个讲授、讨论、指导、归纳、分析、演示、观察、实验、练习等综合动作的过程。他以“专家”和“引路人”的身份代替了传统教学中主宰和监护人的身份,用大屏幕投影代替粉笔加黑板,用图文、声像代替口说笔画传递信息,用课件中的模像完成演示、参观和实验等多种教学环节,形成一个全新的讲课模式。3. 作业批改与课外辅导。在使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学生的作业不是书写或刻画在纸面上,而是通过联网计算机完成。教师在网上进行作业批改,通过BBS(电子公告板)即时交流并反馈信息。课外辅导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用规定时间和地点,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习。4. 教学效果评估。过去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估主要依据学生的会考结果。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出现,完全突破了会考模式,以计算机为工具代替纸卷考试,用单独考试代替群体考试,一人一卷考试代替多人同卷考试,边考试边计算机阅卷、统计分析成绩代替考后人工阅卷、统计分析成绩,学生当场知道成绩代替事后知道成绩。5. 学生听课。在使用教育信息技术的高职教育中,学生听到的不只是老师的声音,看到的也不只是黑板、教科书内容,改变了单调、信息有限、节奏缓慢、沉闷的学习模式,学生以求索和体验代替了被动学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较好。6. 学生自学。在使用教育信息技术的高职教育中,学生自学模式突破了自己或翻阅笔记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条件下,反复利用网络点播、观看多种资源,包括教师的教案、参考资料等丰富的背景资源。同时可以把有价值的资料下载、复制、加工、打印出来,以便个人保存。也可以自行考试,自己设计,模拟实验,机对机讨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建立了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灵活性极强的学习模式。

3.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手段的更新,使人们重新理解和认识教学活动,也为贯彻落实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的高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教学中心主要放在教师的“讲”上,忽视了学生主动的“学”。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种现象显然不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改变这种局面,高职教学就必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中心放到启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上,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用“讲”来启发、引导、组织和鼓励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获取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猎取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这种教学模式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现代教育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以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各种网络上按这种方式组织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4.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学方法是指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现行教学方法常用的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演示法、参观法、案例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模块法、程序法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它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种多样。但由于职业教育中“学校精英教育”的倾向,使注入式教学思想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教育理念,因而在总结和运用教学方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限制。一方面,由于传递信息的媒体单一和传递方法单调,教师不能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身或任意切换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等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讲授法的缺陷,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但是像物质结构、细胞变化、化学反应光波干涉、有毒或容易造成人身危险的实验和操作等,仍受到时空、教学组织形式、安全经费和眼睛无法观察的限制。因此,许多教师不得已把许多应“做”的学习经验变成“抽象”的学习经验,采取了讲授法或图示法弥补的方法进行教学。离开感性认识的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往往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各种方法的高度结合化,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机融合,能比较从容地实现电影、电视、动画、模像、仿真、声音、文字等多种载体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对于演示、参观、操作的过程和

经过动画设计出来的想象效果,均能巧妙而容易地实现,真正做到了运用自如,讲、谈、问、演、看、听、做穿插进行,使教学方法达到了高度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形成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独特的教学方法。

5.教育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育技术的普及以及大量教学软件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信息和更多的自学机会,学生的知识在数量和速度上以爆炸式增长和上升。知识经济时代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必定是多样化的。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增多,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摆脱对传统的、单一的、单调的学习方式的依赖。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上的自主权,有了更多的根据自己爱好学习知识的机会。和教师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一样,学生可以因材施学、寓学于乐。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相比,利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媒体,学生更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知识,更能够符合自己学习个性的要求,可以告别或基本告别过去那种机械、呆板的记忆背诵方式,通过更加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趣味性浓厚的方式达到学习目的,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

总之,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且呈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里,教育信息技术不仅现代化、形象化,而且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改变教学媒体的同时,也将改变课堂结构,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要求

当现代化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时,对教师的一个具体的要求便是对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的掌握及熟练程度。为了保证各种媒体在教学领域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掌握各种先进技术设备的操作方法。实践已经证明,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教师,发挥先进技术手段的优势,其教学效果明显比不能利用这些先进媒体的教师要好得多。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接受利用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是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在未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势必将成为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硬件”要求。传统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板书,简单的教学制图及教具等,而今天对教师技能的要求无疑应加上对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新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不但掌握教材,还应有相应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如网络、软件等方面的知识。要研究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要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要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最佳信息呈现方式,突破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要研究和评价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充实和改变教学内容准备资料。

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的介入,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也是明显的,也带来了诸多观念及教学方法上的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应有所更新。一方面将充分利用先进手段充实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节省时间, 制定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 在“教”的同时,侧重“导”,使课堂教学更能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相对降低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劳动强度,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将会发生改变,教师由原来课程的实施者转换为课程的设计者、规划者和评价者,由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必增加教师工作量和难度,所以教师的负担并不会减轻;相反,如何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却成为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尤其是应当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使教师和学生

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而所有这一切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予以重视,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使自己的教学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变化。

四、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总之,运用新颖、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仅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而且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展望: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也还存在以下值得注意的问题:

1. 实现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优化,应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媒体的性质、形态、功能等,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综合考虑,切忌盲目选用媒体。

2. 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在慎选媒体的前提下,更应重视媒体的切入时机和使用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课型教材选用。

3. 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要把电教媒体的科学使用和启发式、讲授式等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教师积极引导、启发、点拨。

4.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不当。

尽管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未能充分利用或应用不当,可能对教学效果不是提高,而是适得其反。为此,对于实现教育信息技术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非常值得关注,今后,我将会对这方面继续深入研究,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 1 ]南国农,李运林. 电化教育学[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 2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