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陈保腾     提交时间:2015-11-04    浏览数:0     

浅析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与广东卷之差异

                                     ——以2015年为例

  陈保腾

 

根据国家考试中心的全国统筹,为了加强全国高考选拔的公平性,广东省自2016年起要摒弃进行了多年的高考自主命题,变为与全国大部分省份一样使用全国卷(新课标Ⅰ卷)。由于广东卷和全国卷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个对以后广东考生尤其是参加2016年高考的考生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对2016年的地理高考备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了解清楚全国卷与广东卷的差异进而改进备考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以2015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Ⅰ卷)与广东卷为对象,来对比分析广东卷和全国卷存在的差异,方便对高考备考提供有用的参考。

由于不同的出题单位,虽然都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但广东卷和全国卷在试题结构、考核侧重内容、具体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考试卷风格的差异势必影响到高三高考备考甚至整个高中地理教学方向及深度的影响。

 

一、试题结构

 

1、设置选考题目

     满分100分的试卷,广东卷与全国卷都分为选择题部分和综合题部分,选择题题都是有11道,每道题4分。广东卷除了44分选择题剩下的56分为两道综合题,其中一道为中国区域地理,另一道为世界区域地理,这个与全国卷基本上保持一致。但全国卷除了两道综合题外,还有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的三道每题10分的选做题,分别以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为主题,学生只需选其一来作答。广东卷没有选做题,不过在题目中有时会包含自然灾害与防治以及环境保护的内容,例如选择题第九题

9.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                       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                       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

但广东卷几乎鲜有涉及旅游地理的题目。这方面的区别对于我们的高考备考内容选择方面需要适当地增加旅游地理方面的内容。

2、组合型选择题凸显

所谓组合型选择题即一份题干材料有两道或两道以上的题目与之关联,每道题都共同分享题干的条件,有时几道题目之间相互联系,即一旦题干理解有误或前面题目作答有误即会影响到后面题目的作答,对学生而言难度增加不少。尽管全国卷与广东卷都是11道选择题,但其组合方式差别很大。全国卷11道选择题全部为组合型题目,分别是1-3题,4-6题,7-9题,10-11题。而广东题仅仅有7-8两题组合成一组组合型题目。由于结构上的差异,这个也明显看出全国卷的选择题在结构上多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拓展,而广东卷多注重知识的广度。

3、综合题无填空

    两道综合题中,全国卷与广东卷最大的区别就是全国卷没有填空题,全部都是简答题。填空题的填写内容简单、字数少,是学生相对容易得分点,全国卷没有填空题这一结构特点,也增大了广东考生的得分难度。此外,综合题的答案撰写方面广东卷相对简要字数较少,每个知识点两分,所有题目和答案点都是双数分。全国卷的答案撰写相对具体全面,地理思维性强,有个别答案是单数分。例如全国卷36(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答案: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

这个对习惯于广东卷每个知识答案点两分的学生来说,如何转变其中的传统经验是个较大的考验。

 

二、考核内容

 

1、侧重自然地理的考核

    具体对比全国卷和广东卷的考核内容(表1),可以看出全国卷较为突出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广东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相对均衡。

题号

分值

全国卷

广东卷

1

4

(读图)水循环

(读图)地理信息技术

2

4

(读图)水循环下渗净化

大气受热过程

3

4

(读图、材料)水循环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4

4

交通运输区位条件

(读表)人口数量

5

4

交通运输区位条件变化

(读图)人口数量变化

6

4

经纬度计算

河流地貌

7

4

(读图)海洋环境

(读图)判断区域位置

8

4

(读图)海洋资源

雾的影响因素

9

4

海洋资源开采条件

内涝的防治措施

10

4

(读图)流水作用

城市建设选址

11

4

(读图)地表径流影响原因

地形对居民点的影响

         表1 全国卷与广东卷选择题考核内容对比

    根据表1,全国卷自然地理方面32分(1-3、6-8、10-11题)占72%,人文地理仅12分(4、5、9题)占28%,广东卷自然地理方面占20分(2、3、6、8、11题),人文地理占24分(1、4、5、7、9、10题)。在选择题方面可以明显地比较出来,全国卷的自然地理占了主导的地位,考核的内容集中在水循环、交通运输、海洋环境和流水作用等几方面,题目对每一份材料内容都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延伸拓展。例如1-3题雨水花园的材料,第一题对示意图的功能进行考核提问,意在考核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运用。第二题进而对雨水花园的原理作用进行考核,要求考生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判断。第三题则对雨水花园的功能进行提问。广东卷考核的内容相对比较广泛,包括地理信息技术、大气受热过程、人口城市、河流地貌、城市内涝治理措施、阴坡阳坡对居民点的影响、雾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覆盖面比较广,大部分也比较贴近生活贴近平时的高考备考教学内容。

全国卷

分值

    考核内容

广东卷

分值

      考核内容

36(1)

6

自然区位原因分析

40(1)

4

气候类型特征

36(2)

4

产业区位原因分析

40(2)

4

河流海拔判断

36(3)

8

产业区位原因分析及影响

40(3)

6

区时计算、交通运输方式

36(4)

4

开放题

40(4)

6

工业区位分析

37(1)

8

冻土形成原因

40(5)

6

农业区位分析

37(2)

8

影响道路安全原因

41(1)

6

湖泊走向、径流量影响因素

37(3)

8

热棒工作原理分析

41(2)

4

读图判断

42

10

旅游地理

41(3)

6

湿地减少原因

43

10

自然灾害与防治

41(4)

6

工程对地理环境影响

44

10

环境保护

41(5)

8

环境保护措施

 

 

 

 

 

 

           表2  全国卷与广东卷综合题考核内容对比

   综合题方面,全国卷和广东卷都是一道世界区域地理,一道中国区域地理。不过在世界区域地理方面,全国卷相对集中于小区域,相对比较偏远的地区,而广东卷偏向于国际热点地区,以洲际或国家大范围区域为背景。

    全国卷在综合方面有30分的分值与自然地理有关(36题第一问、37题全部),这在46分总分的综合题中(不包选做题)比重高达65%以上。这也提示我们在高考备考时需要重视自然地理部分的备考,强化区域的自然地理部分。

 

2、图形材料地理学科性突出

     图表是地理的特色,也是地理表达的重要素材,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广东卷,都足够重视对图表的运用(表3),且图形类型也较为丰富,相对而言全国卷图形略比广东卷多,几乎每道题都与图形有关(表1)。

试题

示意图

统计图

景观图

区域图

等值线图

表格

总计

全国卷

2

2

1

3

3

0

11

广东卷

0

3

0

2

2

1

8

               表3   全国卷与广东卷图表统计

     广东卷的图表信息多以表示单一简单内容为主,如数字高程模型图、人口统计表、人口数量变化曲线、雾日数分布图等,对图表材料的要求是能够快速、准确且全面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全国卷的图形材料则多来自专业的地理研究成果,如雨水花园来自杨锐、王丽蓉的论文《雨水花园:雨水利用的景观策略》,示意图中包含的信息多样,图形结合文字材料,地理学科专业性非常强。渤海海冰材料则来自许映军、顾卫等的论文《渤海海冰资源理化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将区域位置、气候、等温线等信息集合一体,对地理综合思维要求较高。黄河三角洲监测剖面统计图那一材料,表面看似只有简单的一条变化曲线,但是其材料来源非常具有地理学科特色,将流水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相结合,流水作用的影响与固定水深的距离相结合,最后再得到距离的统计图,也就是把考核的流水作用的知识点隐藏在距离里面,若要短时间内彻底地了解材料内容,需要非常扎实的地理综合思维。

 

三、试题风格

 

1、综合题放射提问

   全国卷在综合题提问风格方面与广东卷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其问题设置多会针对一个地理问题或地理现象进行放射性的提问,进行不同方面的提问。例如36题美国大盐湖的卤虫为此题的核心地理事物,由此衍生出盛产卤虫的原因、卤虫产业规模、卤虫产业的发展、发展卤虫捕捞业的影响等问题,所有问题的核心都是指向卤虫同一对象。换言之,全国卷对地理事物的拓展较深,对地理综合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同时要求较高。广东卷的综合题提问则侧重对区域地理事物扫描式的考核,例如40题的第一到第五题分别涵括了这个地区的气候、水文、交通、工业、农业,面度广难度浅。

对于提问的动词,多为“分析……原因”、“说明……原因”、“推测……原因”、“推测……影响”,“原因”一词更成为高频提问方式,两道综合题共7道小题,提问“原因”的占了6道题,这也说明全国卷非常侧重对地理原理的分析,重视地理过程的考查,重视地理推测能力、地理综合能力,强调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坚持开放题设置

   全国卷保持了开放题的设置,这几乎成了全国卷的一个固有的特色。近几年全国卷中都有开放题的设置(表4),主要集中在对地理观点的认同与否,并强调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撑观点。

 

年份

题号

分值

题目内容

2015

364

4

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014

373

6

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2013

363

8

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说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2012

373

8

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表4  2012-2015年全国卷开放题统计

 

开放题的设置,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只要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个也反映出全国卷注重发散性的地理思维,允许考生差异性表现,也强调在对于地理问题需要辩证地去思考问题,而并非是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对错是非。从表4可以看出细微的变化,尽管全国每年都保留有开放题,但其分值在逐渐地减少,也就是降低开放答案带来的评分标准的不确定性。再具体细看每年的具体题目,从2012年的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到2014年甲乙两地加工磷酸盐矿石哪个造成的污染危害更重,再到2015年的是否大力发展卤虫捕捞业,都是表现出答案的两面性,并无太多的开放和不确定性。从之前的“唯一”标准,变成现在的“唯二”标准,这也是得问题的难度得到可控。这方面的变化特点也有利于在高考备考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较为明确的思维指导,不是进行毫无方向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3、跨学科特征明显

    全国卷不仅要求综合性的扎实的地理学科知识,有时也会涉及地理学科之外的知识,跨学科特征明显。如第7题渤海湾海冰问题,比较渤海湾四个地点哪个地方海冰厚度最大,表面考核的是海洋环境下等温线的判读,但仅仅依靠地理基础技能的等值线判读只能选出同样温度范围的甲和乙两个地点,要进一步确定答案则需要对比甲乙两个两地的海水深度,因为海水越深那么说明水体越多,那么热容量就会比相对靠岸边的浅海域要大,不易结冰,所以最后的答案就是相对靠近岸边的乙点。这道题明显涉及了两点物理知识:1、气温越低,低温时间持续约长,海水越容易结冰。2、海水越深,热容量越大,越不易结冰;再如青藏高原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一题,表面问的是地理的季节判断,但实际上需要理解热棒的工作原理方能做出判断,如材料中所述“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这就是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物质三态变化”,即处于地下的蒸发短气温高于处于地表的冷凝段时,那么蒸发段就通过气化吸收地下的热量,带到地表的冷凝段通过冷却液化来把热量释放到大气中达到降低地下冻土层温度的效果。在这道题中,地理知识只解决的是什么季节地表温度低于地下温度,而剩余的散热机制则全部都要物理知识才能完成的。全国卷知识点跨学科的特点给我们高考备考带来挑战,因为什么需要在备考的过程中要适当地拓展与地理有关联的学科之外的知识,这个也对我们的老师带来了很大的考验。

 

4、地理思维要求高

     为了更好的进行高校人才的选拔,全国卷与广东卷在试题难度方面存在这较大的区别,而难度的区别多体现在题目具体的思维要求方面。对于各种图文材料,广东卷每道题都有情景交代,如高程模型应于与地貌形态、火山爆发可能降低地表温度、地带性表述、雾的概念等,情景加上适当地理解,对解题的思维要求相对偏低,难度也偏低。而全国卷这地理思维方面明显要求高于广东卷。如同广东卷第9题和全国卷第3题都是涉及城市内涝的相关知识考点,广东卷的考核要求仅为措施的判断,对于选项而言,ABD三个选项也相对浅显地看出一致是达到加快排洪的效果,而答案C明显不利于排洪,甚至是阻止排洪泄洪,对考生而言无需过多的地理思维要求。全国卷的第三题,无法像广东卷那样直接从选项的区分中获得答案,需要分析材料和示意图“雨水花园”的功能“收集雨水”,通过增加雨水的下渗量从而减少地表径流,达到降低城市内涝控制雨洪的效果。在获取答案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地理的思维加工。再如全国卷第6题和广东卷40题第三问都是计算类题目,但两题也体现出明显地思维要求差异。广东卷一题为简单的区时的计算,通过图中的经度计算出当地时区,再根据区时计算的公式可计算出正确答案,虽需要经过图中获取经度换算时区,不过总体难度都不大。全国卷一题,需要先对飞机的飞行方向进行假设判断。假设若是沿着纬线飞行,那么飞行距离则对最后的纬度没有影响,也就是机场的纬度就是飞行后的纬度,根据区域图看出机场纬度约为48°N,没有符合的选项,由此排除沿着纬线方向飞行,那么就是沿着经线方向飞行。飞行一个小时650千米,由于经线上每一度表示111千米,故飞机在经线方向上飞行了约6°,可能是向北飞也可能向南飞,由此可得知最后的纬度约为54°N到42°N之间,则可以得出最佳答案C。这题先进行地理假设再进行地理计算最后再进行刷选,地理思维要求明显高于广东卷一题。

   

    基于不同的能力要求和选拔要求,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和广东卷存在着个方面的差异,对于未来将要该用全国卷的广东地区,在高考备考时需要全面地向着全国卷的要求去靠拢,根据两者之差异来调整备考策略,需要结合各自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形成适合学生的高考备考教学教法。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