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黄向阳     提交时间:2015-11-05    浏览数:19     

浅谈教学反思对高中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桂山中学  黄向阳

 [  ] :教学反思是日常教学行为之一。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的反思,既有利于解决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及时改进今后的教学,使以后的教学更趋完善,是促进化学教学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反思教学 化学教学 促进作用

[  ]

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效,就需要对教学进行反思。让教学反思成为我们日常教学行为之一,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中,使教学更有效。

教学反思就要反思教学流程各个基本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这几个基本环节互为基础,相互作用,只有善于发现其内在的联系,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备课反思

1反思教学理念

作为教师,首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因为教学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反映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从每一节课的具体设计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到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的处理,一点一滴,一举一动,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如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教学过程的安合新课程理念,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目标问题上,是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还是以合理的方式实现合理的目标。在教学行为上,是追求功能的最大化还是最优化。在教学效果上,是追求近期的外显结果还是长期的内在基础等等。对于这些,我们应该经常地自觉地加以检讨、反思。

2反思备课的教学内容

虽然总的教学内容由教材和学校安排,但具体内容的讲授时机和策略则是由教师来操作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的安排设计是否合理和有效,就值得认真研究和斟酌了。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会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安排,还有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否有脱离实际人为地拔高或降低标准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教学内容同样值得认真的反思。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是教材的建设者。监于此,教师备课时须反思所授内容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设置教学定位。这样,教师不仅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还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3反思备课时的教学策略

我们知道学生在以下情况下,有可能学得最好:⑴当学生有兴趣时;⑵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⑶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⑷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⑸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⑹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⑺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⑻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⑼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采用激励性教学策略、自主性教学策略以及探究性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有助于增进教学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价值。布鲁纳曾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同时,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其次,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典型问题的设计、分析和解决,要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即尽量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要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办法,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是由各种教学环节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反思教学过程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诸如教学设计、组织教学、作业布置和批改、检测和辅导等实施全面的调控,以达到抓住局部,优化整体的目的。

如: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首先要做到合理。即教学目标不能过多过大,也不能太小。若教学目标过多过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就难以实现。若教学目标过小,则教学任务和内容也难以完成。教师应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比如铝的化合物一课,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直接抛出,学生很难接受,在氧化铝两性讲解时配合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书写反应方程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氧化铝的性质,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共同性质,所以为两性氧化物;氢氧化铝的制取原理分析,氢氧化铝是碱,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做对比试验,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说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这样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这样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而钻研的精神。

问题的设计可以是递进式的设计,即将某个待解决的问题按照所需的知识转化成系统化、逐渐深入的子问题,构成前后逻辑关系紧密的“问题串”,围绕着问题展开相应的学习活动,以求得问题的整体解决。如《原电池》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④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采取积极态度肯定、赞许、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情绪,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反应。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提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以提高问题质量,更加激发学生思维,学生能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作出解答。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教师不要轻易地把学生思路纳入自己的思路(这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尽可能将教学过程活动化。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自学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和自我评价。

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上,努力做到典型、适量,也就是少而精。且遵循“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的教学准则。因为,通过作业的批改,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补缺。若分发过多的练习和试卷,势必造成无法每次批改。若对练习或试卷不评阅、不批改就直接发还给学生(或学生做了而不交)并直接公布答案,其后果可能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总结和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难以调动,甚至还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过多的练习还会占用学生的其他时间,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反思教学效果

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反馈,并及时加以调整,不能只是根据教师自己原先的设计,一味地埋头苦讲,一讲了事,不问学生反映如何。

1)课堂上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若师生有愉悦的心理体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效果就好。(大脑兴奋时,记忆力特别好。)

2教学中是否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教师要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解其如何学,学到了什么。

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及目标达成状态的统一。若没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就不能激活课堂;单有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容易形成“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另一方面是课内外作业效果的反思,从学生作业中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认真加以检讨改进;也能暴露出学生学习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分析,切实加以整改,并尽量减少直至完全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        通过教学调查反馈,特别是与学生的广泛交流、座谈了解,也可以获取大量的教学效果的相关信息,对此我们更应该认真反思;还有就是来自家长的评价和希望要求,这也应该是我们特别看重的问题,不能有丝毫的忽视。

总之,教学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它可能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常反思,既有利于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及时改进今后的教学,使以后的教学更趋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广东省高考年报,2007

[3]学科网.浅谈教学反思与作用,2009.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