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袁晓明     提交时间:2015-11-28    浏览数:1     

类比和比喻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  袁晓明

 

摘要:学生普遍感觉高中物理知识较难,不好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概念比较抽象,定律、定理的内涵和外延比较丰富,学生很难真正领悟并灵活运用。倘若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类比和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模型的构建形象化,复杂的物理过程直观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克服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又能使物理课堂妙趣横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学史上对物理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个个都是“比喻”的高手,比如:汤姆生提出的“枣糕式”模型,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说,开尔文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它们的存在使得物理学的优美性和明晰性黯然失色-两朵“乌云”即是“紫外灾难”问题(导致相对论的产生)和“以太漂移” 问题(导致了量子论的出现)。

科学家们在解释某些非常抽象的道理时经常用到“类比”“比喻”的方法。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感到有些抽象知识点很难讲清、很难让学生真正领悟,倘若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类比和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模型的构建形象化,复杂的物理过程直观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即以浅喻深,以简喻繁。把原本枯燥难懂的物理概念、规律,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克服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又能使物理课堂妙趣横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物理来自于生活,物理的学习也应该还原回生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自己的教学和学习中的一些体会。

一、物理教学中随处可见的类比和比喻

1.力学

加速度的概念(向银行存款)-“做加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在不断增大”,很多刚入高一的学生对此很难理解,不少学生认为加速度减小,速度自然也减小。这时我们可以形象地比喻:你去银行存钱,每天分别存100、80、60、40元,虽然每天存额在减少,但你的银行存款总额却与日俱增,因为你一直往银行存钱,正如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只是每秒钟加速得慢了,但速度是不断增大的。 

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把时刻比喻成数学中的元素,时间比喻成集合,时间是由大量的时刻所组成。

惯性的概念-很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物体只有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才有惯性或表现出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速度大的物体难停下来是因为惯性大”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人来背这个物体的难易来比喻物体的惯性大小。那么背这个物体的难易程度就只由这个物体的质量决定了,不管这个物体是在运动的车上还是在静止的地面上,是在高速的车上还是在低速的车上。只要物体的质量不变,那么要背起它来用的力都是一样的。不能说,你不背它它就不重,那么惯性的理解也是一样。再套用现在的流行语:你动或者不动,质量在那里;你快或者不快,惯性就在那里,不增或不减。相信会令学生豁然开朗,解除疑惑。

标量为何有正负之分-学习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后,学生常会难以理解:“电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为什么是标量而不是矢量?”这里我们当然可以用“是否符合矢量运算规则”来判断它是标量还是矢量,但是运用类比更简单明了。力是矢量,只要改变其大小或方向,力就改变。用电炉烧水,当改变电流方向时,电能转变成热能的不会改变,因此电流是标量。在这里也可以总结下:电流、磁通量、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物理量都有方向和正负之分,但都是标量,而比较大小时: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等物理量正的比负的值要大,而电流、磁通量、功等物理量比较大小时需取绝对值,与正负无关,其正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

“独舞者的录像”和“团体操的集体照”来分别描述振动图象是“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波动图象是“多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由于形象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区别这两种图象。

2.电磁学

电动势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可以用小孩子坐滑梯来比喻,小孩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高处往下滑,小孩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少。小孩子不能自己爬上滑梯,只能通过大人把他抱上去,借助于外力的作用。电子在电源外部电路中靠电场力的作用做定向移动,在电源里面是靠非静电力做功而移动的。(对干电池而言非静电力是化学亲和力,做的是正功,它要克服电场力做功)

电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在讲它的性质时可用试探电荷来检验,但试探电荷的线度和电量必须足够小,电场的存在和强弱并不因检验电荷的有无和电量大小而改变。这一性质与“人的体温可用体温计来测量,体温计很小,放入人体不致引起体温变化;即使没有体温计,人的体温也照样存在,并基本保持不变。”电荷产生的电场不可能对自己产生电场力的作用,如同运动员力气再大,“气场”再强,也不可能对自己施加力的作用把自己给抱起来。

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和决定式)-可用盛水的直筒容器作比喻,水量相当于电量,水面高度差相当于电势差,不同的直筒容器,使它们水面升高1厘米所需水量不同,只决定于筒口的形状和尺寸,而与水无关。这与使不同电容器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电量不同是类似的,它也只决定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和尺寸。这样的类比可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电容的定义式和决定式。我们说:“当电容器充满电后,改变极板间的距离d或正对面积S,电量Q是不变的”,类似于用杯子在饮水机下接水,当水装满后,再倒入到另一尺寸大的或小的杯子时,水量(电量)是不变的。

电流和磁场的方向的符号-通常用“⊙ 、Ä”和“ • 、×” ,分别表示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向里,这种表示方法比较形象,但学生初接触往往容易混淆,这时老师教学时可用“一支箭”作比喻,“垂直纸面向外”好象“箭射向读者”,只能看到一点;“垂直纸面向里”好象“箭从读者处射入”,只看到箭尾的“×”或“Ä”。

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克服电场力做功时,电势能增加。学生对电场陌生,而对重力场熟悉,可以借用重力做功来类比,重力(电场力)对物体(电荷)做正功时,物体(电荷)的重力势能(电势能)减少;克服重力(电场力)做功时,物体(电荷)的重力势能(电势能)增加。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区别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和磁通量变化率的概念,学生容易搞混,这时我们可以类比于对加速度的理解: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的概念,在已经掌握好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涵就很容易理解。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般用来求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一般用来求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类似于一般求平均功率,一般求瞬时功率。

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数学表达式形式上非常相似,属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一个研究天地万物间的普遍适用的引力,一个是研究电荷间的电场力,两个公式惊人的相似,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物理世界规律是和谐、是美的。

“万箭穿心,一指定乾坤”-在讲解左手定则时,为了让学生牢固地记住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可以说万“箭”穿心(老师做痛苦表情状),而一“指”定乾坤则是:指拇指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所受力安培力方向。高度概括,方便记忆。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定律,也是很难理解的。不少学生把“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理解为和原磁场方向相反,混淆了“阻碍”和“阻止”的含义,为让学生准确理解“阻碍变化”四个字,拿一个性格孤僻而又好客的双重性格的人作比喻。即:当家中有客人来时,他持反对态度,不愿别人来他家做客,客人来的时间久了也就自然了,而当客人要走时他又想让客人长久的住下,不愿其离开。就是“来时拒之,走时挽留” 即“来拒去留”。 还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

3.热学

分子势能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用“弹簧连接的两小球”这个模型来作类比,帮助理解和记忆,即从r0开始,不论分子间距离增大或减小,分子势能都增大;当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势能几乎为零。

4.光学与原子物理学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也是令许多学生困惑的,因为现实生活很难找到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的物体。可以这样类比:“你在学校学习,你的身份是学生,你回家,你的身份就是父母的孩子。”光在相应的条件下表现波动性或粒子性,其实只是从不同方面来看待光的本质。

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入射光的频率要大于极限频率,即入射光的能量要大于逸出功”,学生总误以为:“长时间照射总能发生光电效应,增大入射光子数量能提高光子初动能”,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老师可以这样类比:部队射击训练,一个距离很远靶子,手枪因为射程不够是打不到的,你用手枪打一百发,都是够不着。

玻尔理论量子化解释-“原子能级是量子化,只允许取一系列不连续的值”,可以类比为:人站在台阶上,人的势能只能是某一台阶处的势能,不能占据任意两级台阶间的任意能量值。“核外电子跃迁时只能吸收或辐射相应能级差的光子能量”,可以类比为上楼梯(类似向高能级跃迁,人要提一口气吸收能量),而且只能一个或几个台阶上。

原子结构模型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来类比,核外电子受到的库仑力类似于卫星受到万有引力,都提供向心力。为了说明“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这一事实,可以这样比喻:老师在上课时,距讲台近的学生个子比较小,能量也比较低,被老师牢牢掌控,距讲台较远的学生,个子高,能量就大,越容易摆脱老师的吸引,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溜出教室。

二、物理课堂教学运用类比和比喻的两个基本原则

应该说创设物理教学中的比喻,比普通平常说话打比方更有难度,它需要教师对物理现象、物理模型、物理性质和规律有本质性的深入了解,同时又得具有比较敏锐的洞察力和不凡的想象力,在类比和比喻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1、 同构性原则

即本体和喻体从性质、特征上要尽可能相似,不能生拉硬搬,用格格不入的事物、现象来作比喻。如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类比,电场力做功引起电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引起重力势能变化的类比,原子结构模型与天体运动的卫星模型的类比等都满足同构性原则,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分析出他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简化性原则

即运用简单和学生熟知的客观事实、现象作比喻化解知识难点。不宜用教师熟悉学生不熟悉的,涉及过多背景知识的,有可能节外生枝产生新的疑点的。现举两个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和爱因斯坦的例子共同学习: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他实验时发现有的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甚至几乎达到时,大吃一惊,感到不可思议,他感叹道:“这就像一枚15英寸的炮弹打在一张纸上又被反弹回来并击中炮手那样。”卢瑟福对他所发现的实验结果描述得令人怕案叫绝,因为比喻的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揭示出当时原有理论与实验现象的矛盾之处。

“相对论”妙解-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著作后,据说当时全世界只有几个高明的科学家看得懂,有一次,群众包围了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大家说:“比方这么说―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唔,这就是相对论!”因为对普通老百性来说,不一定都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无法从专业的角度解释清楚,爱因斯坦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让老百姓亲身感受体会,大家均释怀。

物理教学中还有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需要我们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特点,努力挖掘,并逐渐积累。合理恰当地运用类比和比喻,将其他知识相互迁移、融会贯通,这样的物理课堂更生动更有趣。同学们对这些形象的比喻教学法,“一见钟情”“永志不忘”,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会改变学生对物理难学的片面认识,让学生更喜欢物理、乐于学习物理,老师教起来也更顺手,更显得教师幽默风趣,何乐而不了呢?

附件

  • 类比和比喻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石门中学 袁晓明).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