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陈晓玲     提交时间:2015-11-29    浏览数:0     

 

李清照《永遇乐》教学设计

                          汕头市六都中学 陈晓玲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身世经历

2、体会词中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

1、诵读理解,领悟情感

2、鉴赏语言,品味意象

3、掌握乐景写哀情、对比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入设计

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但是,对于那些伤心失意之人来说,这良辰美景的喜庆热闹那是别人的,与她无关,借用朱自清的一句话说就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特别是一个饱受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孤身流落他乡的老妇女,佳节引发的更是愁情,是深沉的身世之悲。那么这种愁情具体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永遇乐》,细细品味词人这样的一种情感。

教学内容:

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一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人,其父是著名学者,母亲是状元孙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丈夫赵明诚是宰相之子,婚后夫妻情投意合,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多年搜集的书画文物也散失殆尽,她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在孤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之类如《如梦令》《一剪梅》等。南渡后,南渡之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得她的词作内容丰富得多,主题的社会意义也扩大了。《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就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二、初读理解,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知。

2、自由诵读,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

整体把握: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但此词不是着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景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3、学生齐读,把握感情基调。

三、研读鉴赏,品味情感

1、开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描写出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二句又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明确: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形象飞动。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转笔写初春之景:在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调,原来先春而开的梅花已经调谢了。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

2、在这样的景中词人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

 “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

 一句“人在何处”,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3、以上词句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明确:

     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词的上片,写的是乐景,但作者所要表达的却都是哀伤的情感。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4、如何理解“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的心情?

明确:

     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

5、下片着重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下片着重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情景。“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几句写了当年元宵节时,心情欢快,精心打扮的情形,一个“争”写出了当时女宾满座,莺歌燕舞,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但是这些繁华和快乐,早已成为幻梦,因而,作者的心路,又从忆昔,转为伤今。

6、下片词中,词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首先是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同时,又用他人与“我”作对比,乐与悲作对比。“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这一主题思想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四、归纳总结:

 这首《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此词写的不是她什么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节日,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宁肯呆在家里听听人家笑语。事情本来琐细,可是通过这样一些微细情节,却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运用今昔对比与乐景哀情相映的手法,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