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陆文芳     提交时间:2015-11-09    浏览数:3     

 

让学生学会争鸣和思辨,探究丰盈的灵魂价值

——记一节语文课的构思与反思

中山市实验中学 陆文芳

【内容摘要】:通过一节语文小说讨论讲评课教学构思的梳理,设计的人物形象简析及续写讲评课,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体现课堂活力。整个教学环节除了注重三维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本着求真的探索精神,对文本探究人物向善的灵魂和唤醒、引领、鼓舞学生的美好灵魂内心。灵魂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坚守。教学环节包括头脑风暴大比拼,接着是简评续写:精选学生结尾续写,让小组交流,为佳作点赞,并说明理由。最后引导深度思考。教师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人物的内心活动,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思从教师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崇美的角度,修炼美好的灵魂内心入手。对文本、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目标、操作性、实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头脑风暴大比拼  小组合作探究  争鸣和思辨 灵魂价值

【作者简介】:陆文芳(1976—),女,广东清远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本科,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追求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讲究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堂好课更应有它的独特精神和坚守的灵魂,灵魂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坚守。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本着求真的探索精神,对文本探究人物向善的灵魂和唤醒、引领、鼓舞学生的美好灵魂内心。

今年417日周五上午第三节,我在高一(16)班上了一节校级语文公开课,这是一节颇有启发思维的小说讨论讲评课。我上的是小说《项链》第二课时:人物形象简析及续写讲评课,《项链》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探究人性和灵魂的经典文学作品,值得细细咀嚼和品味。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清晰、环环相扣的环节。          

正可谓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整节课思辨的火花四溅,真正的活力体现在让学生眼动、手动、口动、心动。

课堂一开始,我用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一个快乐方程式导入,快乐=物质消费÷欲望。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常乐。反之,一个物质消费有限,欲望无穷大,那将怎样呢?我们来看小说《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一串项链,让她欢喜让她悲伤,引导学生从中探求文本蕴涵的哲理。

一、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本着求真的探索精神,对文本探究人物向善的灵魂

我的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头脑风暴大比拼: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观点+事例(结合文本和现实)+分析的方法去讨论争鸣。课堂分了四个任务明确的学习小组,分别就以下几个核心问题讨论:主人公玛蒂尔德对梦想的追求是爱慕虚荣还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悲剧到底是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悲剧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必然发生的?对人物形象该如何评价?

我设置问题严谨细致,问题的划分能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展开讨论,而且这四个问题是关照小说人物玛蒂尔德,我处处引导学生处处关照现实,事实也证明,学生讨论的时候也会引用现实生活的实例进行举证。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关注现实,做一个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

经过争鸣,学生主动大胆发言,抓住文本为自己观点找根据、结合现实鲜活事例,有根有据分析论证。我在学生激烈的思想碰撞后,明确人物形象评价(1)、虚荣心过度膨胀导致痛苦如今的社会,众人皆“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为贪图名利不择手段,断送了那份属于人性的良心。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尽职守,抄袭论文;科研工作人为获专利而弄虚作假……社会的风气逐渐被他们的虚荣心所扭曲。虚荣心是为了维护虚幻的面子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爱美是本能,对现状不满,渴求改变是进步思想,美有千千万万种,爱美是无罪的,但我们要懂得如何去爱美。若是一名学生,就要以学习为美,用知识的美来装点自己;若是一名教师,就要以教育为美,用诲人不倦的美来装点自己……美不仅在于外在,更在于内在。追求梦想要切合自己实际。

2)、性格决定命运,环境造就性格。玛蒂尔德这一切都源于她的自卑,她的不知足,她的爱慕虚荣。我们应该用自信做自己最大的财富,会活的快乐的多。脚踏实地,不被一时的光景冲昏头脑,你会活的更美好。正因为当时奢靡享乐的社会风气,玛蒂尔德才会想入非非,而不安于现状,导致借项链,而丢项链的必然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不幸遭遇都不是一种偶然的孤立的现象,而有着为当时社会所决定的必然性的社会悲剧。其实,个人性格和社会环境内外因互为影响。

3)、事情是偶然的,一念之差的,人生是充满变数的。但是,虚荣必然决定参加舞会,自尊必然决定还债。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既是性格悲剧,又是资产阶级追求虚荣、崇尚奢华的必然产物。如果说丢项链是偶然的,那么她的悲剧则是必然的。联系现实生活,何尝又不是有许多和玛蒂尔德一样爱慕虚荣的人,我继续引申身边的现实情况,就拿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吧。今天你穿了李宁牌的鞋,明天我就背NIKE的书包,后天他还要戴Kappar的帽子,最近苹果6手机出了,有些同学就整天喊着要买,尽管自己家里经济状况并不好……因此,追求梦想要走正道,选择正当手段。

4)、小说讽刺嘲弄虚荣心和享乐主义。肯定赞扬人性的本真与善良,以及对命运抗争不妥协,是一名单纯的女性,还是一个诚实守信、勇敢、有担当,还有自尊自强的女子!她既可怜可恨,又可爱可敬!可爱可敬在于她在用十年辛勤的劳动救赎她曾经虚荣无知的灵魂。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命运不仅仅是天注定,还要靠人打拼!

稍后,我对小说人物评价小结别具一格,评价玛蒂尔德,传统评价只片面的看到她虚荣而无视或忽视她的优点,我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断送”和“拯救”思考,让学生深入体会玛蒂尔德在“赔项链,还债”的情节中展现出来的“自尊”、“坚强”、“勇敢”,“担当”都是令我们敬佩的。我还引出一幅评价玛蒂尔德对联:一夜风光出尽,项链变锁链;十年辛酸熬空,饰品是赝品。读后让人扼腕叹息,痛惜不已!

在指导学生评价小说人物的方法中,我认为这个问题在考试中会经常出现,小说大都会涉及到人物形象,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答题模式和规范答题也是必要的。如果再能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学生对人物形象分析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师要唤醒、引领、鼓舞学生的美好灵魂内心。

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简评续写:教师精选学生《项链》结尾续写4篇,让4人小组交流,为佳作点赞,并说明理由。阅读优秀续写佳作并跟帖点评,同时思考评价小说人物的方法。

学生点评时抓住几个角度展开:情节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环境,是否运用情节的悬念、转折(突转)、暗示或伏笔、巧合等手法,能否表现人物情感和小说主旨,结合文本点出亮点,学生的点评精辟到位,分析头头是道。点评有的续写想象丰富,构思巧妙,设置悬念并善于解疑,有的续写暗示悲剧一直循环上演,个人遭遇带有普遍性,符合当时的奢靡享受的社会风气,有的续写想象丰富,描绘了人物从追求错位到回归人格本真的过程,演绎成一曲人性赞歌,还有的续写构思为疯狂的毁灭结局,辛辣地讽刺了膨胀的虚荣心给人生带来灭顶的灾难,奏成一首盲目追逐美的挽歌!

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深度思考:评价小说人物的方法以及探究小说主题和还项链对主人公灵魂的救赎。教师设计了“玛蒂尔德其人大家谈”:这是一篇关于什么主题的小说。经过学生热烈讨论,明确了小说丰富的主题:

比如这是一曲美的挽歌、一曲令人赞叹的英雄之歌、献给勇于向命运抗争的小人物、对爱美女性的警示和勉励、一种人格本真的回归、和青春相关的忧伤、讽刺小资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如果说,玛蒂尔德丢失、赔偿项链是个悲剧,那么她执迷于十年前的梦想,不是继续苦恼就是自甘堕落;虽拥有青春,却让无穷无尽的苦痛伴着青春度过,未尝不是另一个悲剧。

而事实上,她因丢失项链被迫从虚荣的云雾里扎扎实实跌落到生活的地面上,虽然失去了青春与美貌,但在艰苦劳动的过程中,她发现现实中的生活才真正属于自己,从中感受到丈夫对自己的真爱,找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尊严,成了远离虚荣并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她经历了灵魂由错位到归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过程,变得美好而可爱、真实而成熟。这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一出喜剧!

教师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 、人物的内心活动,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环境对人物的影响。(生活环境、社会风气、习俗)要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小说人物。学生通过对同学佳作的点评理解到评价人物要客观全面,变化发展,这是学生本课的一大收获。

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地争鸣、思辨,我耐心机智地倾听、点拨。课堂气氛活跃,生生交流,师生互动频繁,高效有活力。

临近下课,我送给学生一段真诚的寄语结束了课堂:仰望星空是美好的。繁星闪烁下,无数遐想应景而生,美丽悠远。但要记得,绝不能迷失于眼前的美景,而忘了只有脚踏实地才可能让梦想成真。脚踏实地是真实的。前路漫漫,挑战与未知可能随时接踵而至。但要记得,绝不能止步于暂时的坎坷,而忘了苦难是为了磨练意志,最终才可能体会仰望星空的美好。仰望星空追求梦想,脚踏实地实现梦想!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塑造时期,我们可以利用文本教育学生走好人生每一步,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更要学会修炼内在的灵魂美!

教学反思:

一、一节课是否成功在于教师的文化底蕴、价值判断和追求。抓住核心价值观分析,教师要引领学生有求真的探索精神。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解释体系,教条、僵化、单一,它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离开来,甚至取代文本,使我们教师在解读中失于盲从和牵强。随着新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颁发和实施,随着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民主多元意识的加强,原有的解读体系正逐渐瓦解,文本多元化的解读,不仅体现了对原著作者的尊重,同时体现了对阅读主体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因此,通过传统名篇《项链》为课例,试图通过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的探讨,对文本进行一新的解读。

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两点,意识进步和物质丰富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总是两者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的结果。我们今天又偏向了另一个极端:物欲横流。现代人缺乏幸福感正是因为忘了基本价值观。骗人容易,骗自己难,做了亏心事就做不到内心坦然。真诚换取真诚,美德呼唤美德,而恶行激发恶行,欺诈必受惩罚,这是被生活无数次证明了的事实。诚实劳动不但能创造财富,还能给人成就感,爱心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人生才能幸福;贡献社会才能得社会的回馈,实现利益最大化当我们确立了基本价值观,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成熟稳健。

对玛蒂尔德的解读,传统的理解,人们常常从单纯的阶级论出发,忽略了从人性和灵魂的角度去诠释这一人物,所以,要正确引导学生鉴赏和评价玛蒂尔德这样既有虚荣心又有诚实、坚强、善良的复杂的人物。玛蒂尔德一夜的风光,付出了十年艰辛的沉重代价,作者总是把她放在命运的痛苦中去煎熬,使她的灵魂得到净化,玛蒂尔德被折磨得完全失去了当年的风采,但是,她的品质却是诚实的,行为是清白的。她冒着极大的风险赔偿了项链,甚至用十年的辛勤劳动来清偿债务,值得称道。穷人想幸福,女人爱漂亮,本是人之常情,关键是采取什么手段达到目的。玛蒂尔德以非常的勇气和实实在在的行动顶住了命运的作弄,始终没有用自身资本作交易,没有做丧失人格的事,表现出灵魂极大的诚实。

“玛蒂尔德其人大家谈”:这是一篇关于什么主题的小说。经过学生热烈讨论,明确了小说丰富的主题和灵魂之美。走近文本,回归文本,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课教出“语文味”的重要体现。而瓦解原有的僵化教条的解读体系,是回归文本的首要前提。我以前教了几遍《项链》,一直带着学生贴政治标签。玛蒂尔德成为一个令人厌恶的女人,她的品行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尊重,她的命运也很难获得一丝同情(许多学生在续写结局时不是说玛蒂尔德遭受车祸,就是遭受火灾),一篇悲天悯人的人性小说,成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檄文。因此反叛自我,挑战传统,打破教条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维定势,带领学生走近文本,回归文本,是本堂课的主要目标。从最终的效果来看,课前设想的这一目标基本达到了。学生在阅读体验中,不仅鉴赏了小说精巧构思和布局产生的结构艺术之美,更重要的感受了小说主人公身上洋溢的人性和灵魂之美。能大胆让学生探讨小说主题的多异性进而阐发人性之美是这堂课的亮点。

二、抓住阅读教学目的是提升素养和对灵魂追寻和守望,对文本探究人物向善的灵魂。

学生对玛蒂尔德还项链思想行为探讨,认为小说文本表现出灵魂极大的善良诚实和纯洁高尚。玛蒂尔德人生有梦彰显灵魂的魅力,夫妻共度难关成为灵魂的内聚力,舞会美好回忆就是灵魂的原动力,丰厚回报体现灵魂的感悟力。

 玛蒂尔德辛劳了十年,债务还清了,也不再美丽了,但是她却耐劳而健壮,务实而能干。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没有失便没有得,这便是生活给于她的丰厚回报。这是生活的辩证法。

阅读教学是为了提升写作素养和对灵魂的追寻、追问、守望。所以这节课我是通过阅读《项链》文本,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灵魂救赎。我经常关注高考作文?后来终于感悟到:作文不仅能折射教学理念,也是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思维的一种反映。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作文这种内心的表达中,应该有鲜明体现。学生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很多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内心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操守。

  其实,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都很注重向善的价值导向,以今年的海南作文题“谁更具风采”为例,是关于三个职业和品质的选择:一个人是创新,一个人是爱岗敬业,一个是为了梦想而努力。无论是“为梦想而奋斗”,还是选择“创新”,抑或是“爱岗敬业”,都在诠释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这种勤劳、诚实、创造等积极信息,凸显主流价值观。在这种思考中,在和英雄主义的相伴中,让学生们的精神得到升华,实现“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精神拔节。作文不仅是一种“诗情画意的倾诉”,更要和苍茫大地、火热生活密切联系。在关注自我的同时,更要有历史担当感,有传统文化自豪感。当下的莘莘学子,最应该具有这种心怀善良品质的人文情怀以及使命感。

三、教师要唤醒、引领、鼓舞学生的美好灵魂内心。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值得我们现代人仰慕和践行它。留心文学发展史,受到后人敬仰而传诵不衰的,往往是那些情真意切、言之有物的作品。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而更多的是作品背后的精神承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心灵比智慧更加重要,承担比回避更加重要,参与比置身事外更加重要”。当下,在中西价值观的激烈碰撞中,年轻一代更应该有这种厚重的情怀。

  我们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我们需要“胸怀中西”,更需要敬畏传统;我们要关注“浪漫的优雅”,更要“关心脚下的厚重的土地”。在笔者看来,过分的诗情画意的纾解、苍白无力的叙说,不值得提倡。我们需要通过作文教学、观念的争鸣,得到一种思维的扩展,真正形成现代化教育思维,把厚重的思想、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当下的“互联网一代”。

四、反思本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关于文本的深入与知识的拓展,特别要强调对真善美价值观的坚守。

任何一种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进都必须立足文本,课堂阅读教学应以引领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研究为主,而过多的课外知识的介入就会干扰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如何把握好文本研读的深度与知识延展的宽度,这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对真善美价值观的坚守,这就是灵魂价值。真善美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操与人性人品,决定人格的高低、涵养的深浅和作为的大小。并让学生在文本中挖掘主人公精神品质的真诚和善良、美好的东西,从现实中找到相应的事例去阐述和论证。

假如有时间,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续写进行评论:1)、情节是否合理;2)、人物命运的走向是否和前文表现相冲突;3)、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出其作用;4)、找出对话、动作、细节、神情等描写,并试着说明它传递的潜在信息。让课堂效果延伸到课后。上完课也不应该划上句号,应该是省略号,拓展阅读课外书籍:莫泊桑的小说通俗易懂,但你会越品越有味,莫泊桑的小说经典有品位,我向学生推荐他的其他著作。推荐学生阅读他的中篇小说《羊脂球》《一个儿子》、《珠宝》、《菲菲小姐》让学生对作品含英咀华,有所收益。

2、关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要求讲究实效性和深刻性。没有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探究,问题一出就进行小组讨论,结果成了少数精英的天地。学生个体思维的力度深度受到限制,质疑的概率也大为降低。如何作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链接,让壁上观者的思维也活跃起来,这也是一大课题。先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后再讨论;给小组成员编号,布置不同任务,每次轮换。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必须有目标、有操作性、讲究实效性。这节课还可以更完善,比如提前时间把合作探究任务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组长在组内分配小任务,可以通过上网、微博、微信、QQ     等充分讨论,制作成小组的主题课件,在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课件讲析,当然在时间上有限制。另外,在课堂讨论上,教师可以简单指导,比如学习小组内,各人都畅所欲言,专人记录讨论要点、专人代表发言、一人负责补充,总之,让每一位小组成员有所为,不做旁观者。深刻性在于学生在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可以存疑,可以争鸣,甚至留下问题课后探讨。

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或者与同行多切磋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写读后感等,多产生课堂的衍生品,使课文的范例作用辐射得更远,更深。

本堂课存在的不足提醒了我:一堂好课更应有它的独特精神和坚守的灵魂,这个灵魂应该出于教师的文化底蕴、价值判断和追求。教师要达到一种境界,需要不断地修炼和完善。教师的要提升课堂教学的境界,体察扑捉自己学科的灵魂,关系到课堂的立意和格调,灵魂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坚守。整个教学环节除了注重三维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本着求真的探索精神,对文本探究人物向善的灵魂和唤醒、引领、鼓舞学生的美好的灵魂。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