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何旭东     提交时间:2015-11-30    浏览数:0     

 

《培养中学生体育素养》的校本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

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学校通过开发、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下面笔者就以我校为例来谈谈个人体会。。

2、本科组的课题是清新区一中教育科学规划关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讨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

2)研究高中生体育素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3)培养良好体育素养教学策略研究。

3、化学科在许多年的各类活动中积累了一些素材,很有必要重整,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课程目标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内容 1.总目标 (1)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2)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形成运动爱好和专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4)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5)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培养高中生体育素养》参照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高中生体育素养》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体育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与历史,加深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2.获得有关体育的基础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的体育动作。

(二)过程与方法

1. 体会体育学科的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认识体育学的基本性质。

2.经历对体育运动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体育运动探究的意义。

 3.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4.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体育运动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运动带来 的快乐。

2.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

四、课程设置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院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做以下规定:
       
(一)、一年级第一学期主要是普修课、第二学期主要以选项基础课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等实际状况,在进行摸底,体能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分班分项教学。开设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形体、散打、保健体育。
       
(二)、二年级第一学期统一开设选项课(提高)。主要以提高运动能力、建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培养健身习惯为主。开设课程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保健体育。
       
(三)二年级第二学期、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主要以参与俱乐部体育锻炼为主。所设置的体育课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
       
(四)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二学期,三年级第一学期,对部分学生开设拓展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等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其内容为进一步提高机体能力、拓展体育项目、加深对体育的了解。
       
(五)、保健与康复体育课。该课程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的学生开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太极拳,太极剑,基本素质,球类运动,康复保健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掌握锻炼方法手段,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五、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一)体育课程内容
       
体育课内容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组成。理论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理论和知识;运动健身的基本原理与锻炼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养生及保健知识;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与评价;运动处方;职业病的预防手段与方法等方面。并将理论部分以理论知识窗的形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可有选择的进行,形式多样,突出理论教学的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实践部分以运动项目作为教学素材,突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过程,这一过程的学习内容、锻炼方法、组织形式始终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紧紧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在现有教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满足学生选课和学习的愿望。
       
(二)课时分配
            1
、体育必修课的教学时数为108学时,一、二、三学期96学时,每学期32学时,每周2学时,每学期16周。四、五学期共12学时,每学期6学时;拓展选修课每学期32学时,每周2学时。
            2
、理论部分占总学时数的10%--15%,每学期3—4学时。以理论知识窗的形式在单周上课中利用10分钟左右进行讲授,专项理论根据教学内容随堂进行讲授。
            3
、实践部分占总学时数的85%--90%,其中(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专项练习占40%。身体素质(专项素质、一般身体素质)约占35%--40%,考试占10%。
四、体育课程的评价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对于体育课程的评价采用定量评价即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即行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大学生技、战术和理论知识进行评价的同时,把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学生的进步幅度、考勤等纳入评价内容,并成为教学效果的组成部分。
      
(一)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各专项技术、战术、专项身体素质占总成绩70%,理论知识占总成绩20%,课堂表现占总成绩10%。
      
(二)考试标准:课堂表现除考勤外,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对技战术、专项素质和理论知识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三)考试办法:
            1
、理论知识考试主要采用笔试、大型综合作业、提问、口试等形式,第二学期、第三学期末各进行一次。
            2
、术课部分项目及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
、学生第一学年都必须通过一次12分钟耐久跑的测试,无故缺席者或没有通过测试者,则不给予本学年的体育课程成绩。
            4
、学生必须按时听课,方准参加本课程的考核。若未经请假,缺课累计达到或超过课程学时数6学时/学期或迟到、早退累计达8/学期者,则取消参加该课程考试的资格。(无故缺课一次扣10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2分,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共体育课程成绩评定细则》综合评定后总分中扣除)
            5
、考试的组织与管理由学院体育部负责实施。

附件

  • 《培养中学生体育素养》的校本课程设计.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