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李熙波     提交时间:2015-11-13    浏览数:0     

新课标理念下高考诗歌鉴赏备考技巧研究

中山市横栏中学   李熙波

 

摘要为了让学生在古诗鉴赏的备考中有针对性,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答题水平,提高答题的准确率。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对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分析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积累一些必备的古诗词知识,增加储备量,提高理解能力。平时多分类阅读优秀作品和各种赏析文章,增强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练习时,强化鉴赏答题思路,提高表达能力和整合能力。下足工夫,调整好心态,在高考中就能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鉴赏  积累  阅读   答题思路

 

 

高考古诗赏析是历年试题中难度较大的题型,考生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很多,比如学生不理解诗词的内容,缺少积累,缺乏诗词赏析的基本常识;表述未能抓住题干,未能根据题干的暗示用准确的术语规范地表达。针对这些现象,为提高考生赏析古诗的答题水平,提高答题的准确率,笔者浅谈一点诗歌鉴赏备考的个人看法,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要有效的进行诗歌鉴赏备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积累。

具体来说,应该有意识地积累下面的一些知识。

1)古汉语常见词语的意思。扫清阅读的文字障碍乃是深入鉴赏的第一步。古典诗词是用古汉语写成的,需要平时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长期积累,丰富自己的文言词义仓库。例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可怜”一词常常被误解作“令人同情”,以致影响对诗意的理解。

2)古代诗歌的句法和章法知识。为了平仄、押韵的需要,古诗中常出现倒装句。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的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正常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又如杜甫的《奉济驿重送严工四韵》的前四句:“远送从此别,青山复空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前人评论道:“诗用倒挽,方见曲折。”说的是这四句诗在章法上巧妙地采用了倒装的形式。诗的首联本当“青山”句在前,颔联本当“昨夜”句在前,但如果按这样的顺序直叙,首联就会使人感到感情过于唐突,不知所云,颔联则流于直而少致。现在将次序一倒,就使诗作平中见奇,而章法又谨严有度,可谓是别出机杼。

3)古代诗歌的体裁与题材知识。诸如诗歌的分类、平仄、押韵等。2005年广东卷诗歌鉴赏题就考到宋代诗人寇准的律诗《春日登楼怀归》,本题有三个小题,第一小题要求“写出这首诗颈联中对仗的词语”,既考到律诗的体裁知识,又考到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4)古代的文化历史知识。如罗隐七绝《西施》,在历代文人的观念中,吴国灭亡最大的原因是西施的美色误国。而罗隐一针见血地指出:“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只不过是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一个美女,本不能决定吴国的命运,何罪有之!言下之意十分明白:吴国的兴亡在于吴王夫差此一时彼一时的不同情况:昔日励精图治,为父复仇,故而打败了越国;后来骄奢淫逸,锐气销尽,自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诗的后两句用事实的推论为前两句作了论证,使他的观点更立于不败之地。诗人先退一步说,假若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西施懂得如何倾覆吴国,那么,勾践并不宠爱女色,为什么越国还是灭亡了呢?使越国灭亡的,又是谁呢?这基于历史事实的论据是无可辩驳的,显出了强有力的逻辑力量。

5)了解重要诗人的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不了解作者的身份、家庭、经历和个性,诗歌鉴赏就难免有所偏颇甚至南辕北辙。对李商隐的七律《锦瑟》,历来争议颇多,很难作确切的把握。李商隐少年得意,后因陷于党争,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而终。由此可见,在这首诗中,李商隐把自己一生经历的难言之痛、至苦之情发为诗句,幽伤感慨,往复低徊,所以读来感人至深,实不亚于呼天抢地之悲、生离死别之痛。杜甫,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时期,亲身经历过安史之乱,大半生居无定所,漂泊流离,艰苦备尝,生活困顿不堪;他目睹人民的痛苦,伤时感世,达要兼济天下,穷也要兼济天下;他渴望安定幸福,他想解民于水火,他想为国效力……如果熟悉这些背景知识,读他的《旅夜抒怀》《倦夜》《孤雁》《登楼》等就非常容易理解诗的内容,体会出作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004年广东卷鉴赏题考到杜甫的《江汉》,在题目的注解中明确说明:“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注意这个细节,结合诗人的思想经历,就能很好的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答题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6)了解重要诗人的作品风格。风格指在作家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诚于中形于外的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如陶渊明的平淡自然,李白的飘逸奔放,杜甫的浓郁顿挫,王维的冲淡清幽,李商隐的典丽精工,杜牧的俊爽洒脱,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的婉约细腻等。风格往往凝聚着时代、民族、社会、个性及审美诸特性,风格是一个作家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了解一个作家的风格,对我们的诗歌鉴赏会有极大的帮助。

7)积累常见的典故、意象。不明典故,肯定读不懂作品。初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不看注释就不可能懂。课本上出现过的典故或相关的历史知识,要有意识地加以记忆。常见典故要留心,常见意象更要留心。所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古典诗词中有一部分意象,它们的感情色彩相对稳定,诗人们往往用它来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例如“柳”表示“惜别怀远”,与离别、思念密切相关。学过的诗句有“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岸、晓风残月”,考过的有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积累诗歌的表达技巧及鉴赏术语。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它是诗人运用语言的各种具体技巧和方法。对表达技巧的理解掌握要结合具体诗例反复进行。利用诗歌理解表达技巧,通过表达技巧鉴赏诗歌。如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常用的鉴赏术语要弄清其含义,如意境、风格、韵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象征、虚实、衬托等等,便于规范答题。

二、多分类阅读一些古诗词名作,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古代诗词鉴赏需要比较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比较多的鉴赏实践经验。为此,我们可以把初中和高中学过的诗歌重新汇编起来,通读遍背(这对名句名篇的填空也有作用),待背诵熟透之后,从不同的角度类聚比较,以获得具体丰富的阅读鉴赏经验和对有关问题的一般性认识。

    比如送别诗。这类作品有何共同特点,常见的写法有哪些,如果不借助丰富的实例,便很难理解。但如果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赠汪伦》《别董大》《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雨霖铃》读熟、想透,再课外拓展补充一些写送别的作品,如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许浑的《谢亭送别》,并进行反复比较、揣摩,那么送别诗的直白或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感的眷恋缠绵或旷达劝慰等都可以烂熟于心,再遇到其它的送别诗,鉴赏起来就容易多了。

    分类阅读,可多角度进行。可以按题材去分类,也可以按作家去归类。例如把杜甫的作品放在一起,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作家伤时伤民伤己的苦痛和愁愤,把李煜和李清照前后期的词分别类聚在一起对照起来读,可以深入领会不同时期词人的不同风格、不同的题材内容和不同的情感,同时对知人论世的评鉴方法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三、强化“整体感知——局部品味——规范表达”的鉴赏答题思路。

读古诗不能一字一句地孤立理解。应总揽全篇,摸清作者思路,把握诗歌语境,注意前后内容的逻辑联系。因而,答题第一步应是平心静气,通读诗歌二至三遍,整体感知,运用想像和联想化开精炼的语言外壳,使得整首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景象)立体地浮现于脑海中。

示例:                             

三闾祠

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江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才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这首诗首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首联描绘了萧条冷落的意境(总说)。作者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放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由远及近,渐渐收回目光,却看到古老的三闾祠背城而立(具体说明)。面对荒芜寂寥的眼前风物,不禁感慨万千,对屈原痛惜追念的情怀油然而生(表达效果)。

第二步,解词品句。古典诗歌特别是体制要求严格的近体诗、词和曲,因篇幅的限定,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诗人们非常讲究字句的锤炼,“一字传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等是许多诗人的自觉追求。我们在解读时就要着重去探寻理解诗中的那个最精炼传神、最有效地表现诗歌意境的字眼(即通常说的“诗眼”)。很明显,对字词的局部品读也离不开全诗语境的制约。

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寻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真切地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明确:“看”字形象地写出了离别时的酸楚情态(总说)。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具体说明)。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表达效果)。

第三步,规范答题。一要紧扣题目要求组织文字,有“要点”意识,答到点子上去,才能得分;二是紧密结合诗词本身作答,把结论(观点)和分析(论据)有机结合起来。切忌架空分析,无中生有,答不对题。

高考古诗鉴赏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只要在备考的过程中下足工夫,多积累,多阅读,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考试时调整好心态,掌握好答题方法,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⑴周维杨著,《杜甫研究学刊》,201204期。

⑵陈锦华著,《浅论艺术的创作个性》,201020期。

 

附件

  • 教学实录.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