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郭平     提交时间:2015-11-24    浏览数:0     

 

把启发式与生活化结合起来,增强初中思品课的实效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特点,把启发式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所学内容,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从而增强思品课的实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   启发式   生活化   实效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这种教学思想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原理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教学指导思想。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注重、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更加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并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启发学生去体验生活世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以此增强思品课的实效。

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以生活化启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如在《提升情趣,陶冶情操》一课,我在上课前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常回家看看》、《我的中国心》,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亲子之情,爱国之情,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启发、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与他人、社会等之间发生的情感故事,并画出自己的“亲情树”。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以生活化启发学生学习课程内容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讲《团结协作,互助前行》一课时,我拿出一盘散沙和一些水泥,在演示中让学生知道“一盘散沙并无力,如果加上水和泥,凝固以后硬无比”的道理,并用一手指和五手指举排球做实验,创设一种“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眼目睹,耳有所闻,心有所悟。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以生活化设置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学习内容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学习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思维。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在《人生而平等》一课的教学,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某宾馆来了几位客人,陪同人员向服务员介绍:“这是某某市长的儿子,那是某某局长的女儿,……”。服务人员极为反感,义正严辞说:“他们是不是没有职业和姓名?捧出当官的父母,难道身价就变了?我们可不吃这一套!”学生真情表演,教师现场点化,启发发问:“陪同人员为什么得不到服务人员的尊重?”学生经情境的渲染,通过热烈讨论,悟出了: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只有懂得平等待人、礼貌待人、友善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生活化,启发学生对身边生活的热爱

在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是: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珍惜新起点》教学中,为了帮助新生全面了解学校,我组织了参观校园活动,课前准备好学校简介,课上让课代表做导游,教师当顾问,带领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通过参观活动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宽松、愉快,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热爱学校之情。在《新学校,新同学》一课的教学中,我组织了学生自制名片活动,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的纸张,在规定时间内设计自己的名片,名片设计完后,每位同学当面双手送给自己最想相识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教《我们身边的规则》时,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他们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比较在遵守公共秩序和不遵守公共秩序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下,对自己和他人各有什么样的影响。上课时,先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我很自然地切入了讲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己,对照同学,赞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从而使学生明辨是非、真伪,懂得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若教师运用了大量相互对立的观点和材料,启发学生对比,同时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

附件

  • 浅谈在中学《思品》课加强生命教育的意义和实施途径.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