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杨建平     提交时间:2015-11-18    浏览数:1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案例向学生介绍信息鉴别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学生分析

在信息时代对获取大量信息的鉴别是当今学生中的一个空白,培养高中生能够正确的评价信息是一个必需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整个信息社会的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鉴别和评价信息,并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能对信息的真伪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能初步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过程与方法:采用案例学习、问题驱动的过程,掌握鉴别与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别生活中常见信息真伪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信息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对信息形成一定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设计思想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在课前播放《雾里看花》视频。

一、情景导入(4分钟)

[教师活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信息传播的大提速,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各类信息纷繁复杂,真伪难辨,使我们就犹如“雾里看花”。因此,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双慧眼能够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里能够看清这“雾中花”,利用什么的方法能够做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真实”的谎言》

[教师活动]:生活中之所以产生大量的不良信息,就因为发布这些信息的人摸清了大众的一些本性,知道有的人会在这些本性驱使下上当受骗。那么,他们究竟利用了人们的那些本性呢?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视频中的介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贪婪: 2.同情:3.好奇   4.担忧 5.需求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老师活动]为了鉴别获取信息,我们不但要克服人类的本性,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同学们平时个人都有什么招数,能不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共享呢?

[学生活动]学生会根据自己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来回答.

(一).从生活常识鉴别与评论信息

“微波炉充值说”

“我昨天把公交卡放进微波炉里,加盐3克,糖3克,鸡精少许,酱油少许,淀粉勾芡,待凉后放进滚油炸成金黄色。结果今天一看,你猜怎么着,变成中国银行的金卡了。”

[学生活动]学生会根据生活常识和学到的化学实验的知识,判断出这条信息的真假。

得出结论:用日常所掌握的科学常识即可立即鉴别和评价某些信息。

(二).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李明平时喜欢上网。一天他无意进入一个国外网站。据网站介绍说,如果接受它发过来的带有广告内容的电子邮件,上网就可以免费。

  李明在网站登记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地址、电子邮箱等个人资料。没过几天,他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航空信件,说他中了23万元现金大奖,只要他立即电汇150元的手续费,两天内就可以将现金送到他手上。

   李明将信将疑,到银行咨询。银行职员告知他,最近到银行办理这种汇款的人特别多,怀疑这有可能是国际诈骗,目的就是为了骗取这一定数量的手续费。于是,李明报了警,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所有把钱汇进去的网民,均没有获得相应的大奖。

 [教师活动]:请同学说说为什么李明对获奖信息会起怀疑呢?

[学生活动]:同学们心里明白但不能说出理由或不知如何说清楚理由.

此时教师提供思考的思路,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1.李明从那里获得“中奖”信息?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为什么?

(从信息的来源,从信息的要素,从交手续费这个常识)

2.李明问银行,银行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

(相信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并进行相互比较,考证,这是一个调查的过程)

3.除了公安机关跟踪调查,还有什么可以辨别该中奖信息的真伪吗?

(网上调查,追踪,电话查询,向他人咨询,通过媒体告知)

4.评价李明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等资料的行为,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发表对该例的看法及回复老师的问题!

结论一:

从信息的来源对其价值进行判断,可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查看信息来源,判断信息要素是否齐全,运用逻辑推理和查阅的方法进行考证和进行深入调查,来判断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构成信息的各个要素是否真实。

2)可以通过把获取的信息与同类信息作相互比较,考察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考察其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此信息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3.从信息对自己有用的价值鉴别与评价信息

(三).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具有价值

[快速浏览]

①据闻广东省明年高考科目只考语数外。

②nba 2006-2007赛季将在10月13日拉开战幕。

③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大陆游客在台湾遭遇车祸。

④东莞市商品房价格平均已经超过4500元/平米……

⑤10月份以来,国际油价走高,国内出现柴油油荒.

⑥广东省高考采用原始分。

⑦中国“嫦娥”飞天成功.

[教师活动]:

1.     你关注什么信息?获取了什么价值?

2.为什么这些信息对自己有价值?

[学生活动]:学生一般都会选择高考和nba这两个新闻,从中得出一个是与学习有关,一个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

*结论二:(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一个人不可能接受所有的信息,他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他才是有价值的。

(四).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学生活动]:《突发事件:两位老人曾在广东断桥边舍身拦车》

经历九江大桥“6·15”事故的司机,特别是从佛山段断桥折返,捡回一条命的人,他们至今还记得,在九江大桥坍塌之后的5分钟里,曾有两位老人站在路中央,不顾生命危险,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用尽全力示意前行车辆停车。当时,他们甚至被当成了抢劫犯,直到一些司机回过神来才真正理解了老人们的用意。在  老人们的拼命拦截下,有近8辆车紧急刹车、倒车,安全止步悬崖边沿

[教师活动]

1、5分钟对文中提到的8辆车意味着什么?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2、在阅读这段信息的时候我们获取了什么价值?

 *结论三:(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对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渐进式的事实,应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来判断时效性;过去发生的事实,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可以通过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和来源的办法加以弥补。

小结归纳:

回顾一下,我们通过几个案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鉴别与评价信息呢?

信息的特征有许多,我们鉴别与评价的信息的方法不仅仅只有课本的这几种方法,在生活和学习中同学要慢慢体会,掌握更多的方法,使我们能够具有一双慧“眼”看清楚这纷扰的信息世界。

教学反思

记得在最初推出新课程的时候,我校的老师拿到必修模块教材,说的最多的话是:这课怎么上?教材思想最大变化就是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前两章的教学理论多于技术,提纲挈领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全面认识的,这种课对比较注重技术的信息技术老师来说,是一种新的考验吧!对学生来说也与他们对电脑课的认识相去甚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感觉难,不知如何讲,感觉难于把握课堂,教学效果无法预测。教学中的困惑体现在每节课中的,如何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容易理解的生活常识,把呆板理论的转化成学生乐见乐闻的,我曾仔细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也在网上查阅了其他的教学设计,因此在《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一节中注重增强课堂中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围绕“鉴别与评价”这个关键词采用案例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