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李雪芹     提交时间:2015-11-19    浏览数:0     

 

题目:奶奶的粮票

作者:中山市桂山中学高一(15)张栋

指导老师:李雪芹

说明:本文获得中山市首届历史论文比赛一等奖

A文:

暑假,我只身回到乡下老家。 路途颠簸,经过6个小时的等待, 我终于下了车,呼吸到了家乡那令我魂牵梦绕的气息。

我站老家那铁锈斑斑的大门前,没有门铃,我大声喊着奶奶。终于在几分钟后,奶奶仿佛是刚睡醒,竭力的答应着我。此时已经是深夜了,奶奶带我在走到她二楼的房间,我三岁以前都是在这里住的,所以格外有一份亲切。

也许是太兴奋了吧,我竟无法入眠,想起了爷爷,便像一个小孩子似的嚷嚷要奶奶讲过去的事。

奶奶从床头的柜子里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边角已经被腐蚀了,这兴许是三四十年前的一张老照片了。

奶奶说以前刚和爷爷结婚的时候,在中国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由此导致了商品的匮乏,生活水平低下。想要什么东西都要靠粮票来换,当时爷爷在农机公司上班,一个月领几张粮票,以维持家里人的生活。

粮票的产生是在苏联十月革命后,但是苏联国内政局动荡,内乱外战不断,商品匮乏。列宁政府采取商品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城市中实行供给制,把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在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发放票证领取物资,是一种特殊背景下的必然途径。二战时期,美国也曾因为商品紧张发放票证,其中便有类于粮票的种类。

新中国成立后,自195312月起,在全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并从1955年开始陆续引发米粮油票证。第一套全国粮票也是从1955年正式发行。

这时,奶奶又从柜子翻出一本“粮簿”,说在当时,这可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物件,没有粮簿,连饭都别想吃了。

“粮簿”,即《居民粮油供应标准》,按照定量、定点、定价的三定原则,粮簿上详细写明家庭每个人口的粮油供应标准。

奶奶一边翻着破旧的“粮簿”,一边说:当时,每人每月购买的粮食都是固定的。你爷爷因为有固定职业,所以按照他的工种分配,我们没有职业的,就按照年龄和相应标准定量给予供应。只有拿上粮簿,而且还要到指定粮店才能购买。奶奶摸着“粮簿”里夹着的几张粮票,从她的眼中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过去……

我心想,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如今去购物,再也不用带着“粮簿”了,我们只需要带上人民币,甚至是信用卡,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购买商品。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这还得归功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良好途径。

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粮票可是维系着一家人的生活的。粮票的现实意义和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家庭好的大概不用操心,但是家庭条件并不优渥的人们却总是因着一斤甚至更少的粮食而愁容满面。

当时的奶奶也许也有因为粮食而愁容满面过吧,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奶奶也就不在用为此担忧了。

我突然想起小品“粮票”来了,讲的是不同的粮票在当时不同的作用。我又问奶奶当时有哪些粮票,奶奶说当时的粮票可多了,有面票、油票、布票、糖票、盐票、香烟票、肉票、酒票、煤球票、棉花票,反正缺什么,什么就得用票,甚至后来出现的豆腐票等等。每一种粮票所对应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家家必备都是供应并不完全的。在市值上,最初的粮票采用16两制计量,1959年改为10两制计量,从1985年起改为公斤制,公斤和市斤并存、混用。面额有半两、壹两、贰两、伍两、壹斤、贰斤、拾斤,甚至百斤、千斤。 当时每天能够果腹已经是很大的满足,逢年过节或者是亲戚来访,想要准备一顿好饭,往往要存上好久的粮票才能换来一只鸡或两条鱼,不过这在当时,就像是在吃燕窝鱼翅一般的奢侈了。我不由想起爸爸每当我吃饭吃的没胃口就会说的话,他说他小时候每天白饭淋上一点鱼露,就可以很满足的吃完了。当时我们家的粮票其实也不算少,只是当时祖奶奶持家节俭,很少去买菜,就连自己种的菜,也要拿去和别人换粮票。后来我奶奶就用省下来的粮票去和别人换地,换砖瓦,盖起了一栋当时全村最漂亮的两层楼房。

 

                                   已经成为收藏品的粮票

到了八九十年代,粮票才在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视野,慢慢失去了的实用价值。但其艺术价值却越来越高。如今的粮票多半是用来收藏的,各地粮票精心选用本地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工农业建设工程、风土人情为票面图案,并且采用多色印刷,从而使粮票有了独特的收藏价值。在这些粮票票面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的毛主席语录、农业机械、人物花鸟、火车轮船等图案,还可以欣赏到那些展现新中国丰收的田野、沸腾的矿山、繁忙的海港、茫茫的草原的感人场面。

从粮票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与复杂的历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它,深深的镌刻了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与记忆,它也刻画着那个时代与新世纪的巨大鸿沟。

粮票作为特殊经济条件下的产物,种类繁多,使用范围广、时间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一方面标志了当时社会的落后与生活困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经济历史的前进。

而如今,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良好,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中国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悄然改变着世界。

当我们随心所欲的逛街购物,甚至是网购的时候,两个时代的色彩,正在悄然变化着。

注:主要参考文献

1、《粮票》——百度百科名片

2、《粮票的故事》——摘自李桂杰《不会尘封的记忆:百姓生活3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出版)

B文:

1993年以前的 40年间,粮票悄然普及,影响人们的生活,又悄然消失,成为一段历史。

当我看到奶奶手中一张张泛黄的粮票,不仅是看到了上面令人触动的斑驳画面和美丽图案,更多的是长辈们生活的艰辛。我终究还是幸运的,我没有体会到当时的困苦,但是,对于我们90后来说,勤俭节约的精神或许是我们恰恰缺少的。我们虽然没有体会到当时的生活,但是从奶奶对她上半生的描述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时代脉搏的跳动。奶奶从小就开始和粮票打交道,以前是生活,而如今是在回忆生活,粮票,成为了她萦绕灵魂的字眼。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一张张小小的粮票不但承载着中国4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我爷爷奶奶他们一代人的生活,也明白了历史不仅仅记载在书上。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