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罗玉玲     提交时间:2015-11-29    浏览数:0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傣族舞蹈创编    说课稿

一:这节课堂的价值所在

舞蹈的本质已决定了它的群众性,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的总结与实践中,就会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也是通俗的说是舞蹈的创编能力)所以说针对于从事艺术教育特别是从事舞蹈学习的学生来说,舞蹈不是单纯的跳的有多好,技术有多高而是在于舞蹈能给别人带来美的享受以及通过舞蹈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而这个关键在于一个好的编导就如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导演。所以说学习舞蹈的创编是重中之重。根据我校音乐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我时时刻刻注重学生舞蹈素质的培养(培养合格的舞蹈人才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舞蹈人才)也就是要注重学习舞蹈当中舞蹈创编能力的发展,现在的舞蹈教学当中大部分都是填鸭子式的教学方式,我时刻注意在教学当中一定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兴趣是第一要素,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是看老师怎么去引导学生,所以我特别注重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我所教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的自主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我教学方法当中特色环节之一,也是我上这节课的价值所在。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是高一级的音乐班学生,全班共有16人,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零基础的学生占大部分。经过将近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对舞蹈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舞蹈技能,上课积极性强,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学习舞蹈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课后能主动积极复习以及参与社会实践如表演等。

三、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傣族舞鲜明的特点、独特的视觉美、韵味美,增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美的欲望。通过学习促进学生鉴赏、审美和表现美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

2、在欣赏、模拟、表演、创编等活动中,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现力,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乐舞交融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

(三)教材的重、难点及处理

1、重点: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不仅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动律,也就是傣族舞蹈特点“三道弯”(臂部、腰部讲求曲线美),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与韵律美。

2、难点:

难点是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片段。

3、解决重难点办法

①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以及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习来体会三道弯等动作的特点并逐个学生纠正动作的标准性。

②采用集体、分组以及教师参与当中的组合训练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师生互相点评,互相激励从而达到学生对创编的信心以及兴趣。

四、说教法

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即使是学艺术的学生也是如此)在掌握舞蹈基础与舞蹈技能的基础上,以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编能力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这是我构思整堂课的指导思想。本着这个原则,本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对比式教学: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对比。

2、示范教学:教师舞蹈动作示范。

3、互动式教学:贯穿整堂课的教学,积极启发学生的创编能力。

五、说学法

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因此这节课将让学生积极实践、积极探索,积极创编,让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和创编的兴趣。

1、对比法:通过对比,感知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内在联系。

2、讨论分析法: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总结新知识。

3、实践法:通过创编实践进行对比 分析 整合而达到提高舞蹈创编的兴趣和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各教学环节之间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紧密联系的。

导入新课——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傣族舞蹈7个基本手位组合训练

——创编实践

 此次说的是傣族舞蹈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傣族舞蹈的基本手位及手型,特色部分是利用现学的内容进行创编舞蹈片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进行。

(一)情景引题:(2分钟)播放云南的美丽风景以及生活环境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顺势说出为什么傣家人民的服饰是A字群多。而音乐特点是如何的,导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是傣族舞蹈,而傣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呢?带着疑问我们进行学习解决疑问。

(二)讲授新课:(共80分钟)

1、由上引出课题——学习中国民族舞——傣舞。

2 由老师示范表演2分钟的舞蹈片段。

3、详细介绍傣族舞蹈的基础知识(15分钟)

简介傣族民间舞的特点。

傣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域,与姑娘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与他们信仰小乘佛教,与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等,均颇有相关。我们可以看出,服饰的特点、佛教的雕塑、孔雀的姿势神态等都较为直接地反映在傣族舞蹈中。

傣族民间舞蹈的基本手型有:掌型、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头)、嘴型(模仿孔雀嘴)、爪型(模仿孔雀爪)等;基本脚型主要有形成三道弯的勾绷脚等。其舞姿造型上的“三道弯”即是模仿栖息在树桩上的孔雀,那长长的尾翅垂下来的自然的三道弯形态。

  傣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湿热,又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这种律动不仅模拟孔雀行走时的步态,还颇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健稳的力量美。

2)学习傣舞的基本7个手型(20分钟)(详细分解讲解以及示范每一个动作,老师在教授动作的同时走到学生当中检查学生动作的规范性,纠正错误的动作。还要分小组练习检查,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比较薄弱的同学给予帮助。)在这个环节当中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很快的。因为是傣族舞蹈的第一课相对比较简单,我的目的重要就是要让全班的学生从简单入手,积极的投入到下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利用现学的知识进行创编。既是用7个简单的手型动作使学生编成一个个不同的小片段,这就是我的教学的特点之处,也是提高学生对舞蹈自主学习提高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的。

3)熟悉音乐:(3分钟)倾听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讨论、分析音乐的主题、结构特点。作品由三段组成:ABA

4)编排与创编组合:(30分钟)

①教师根据学生水平编排与创编的情况,提出要求

②动作运用衔接自然、流畅。

作品能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

主题与音乐吻合。

   ③把学生分成2人一组,3  4  6  一组,这样分组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

④编排与创编:把已掌握的傣族舞的基本知识、手形、等技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进行组合编排与创编

⑤教师讲解一些创编的技巧给学生,如队形的变换,角度的变化,方向的变化,高度的变化等等再加上7个手位的不同的交叉,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反应出来。(就像7个数字一样不停的交换重叠再交换再重叠)

⑥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强、弱搭配,共同进步。

(五)分组展示编排的作品:(10分钟)由学生说明编排理由,教师、学生共同讨论各组编排的优、缺点,现场大家共同修改,形成一个个完美的作品,最后老师给以同学们百分白的肯定,因为音乐舞蹈不分好坏。

(七)总结:(2分钟)今天我们学习了傣族舞的基本内容,它只是傣族舞蹈中的一小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傣族人民生活的变化,大众鉴赏水平的提高,傣族舞将会有更大的创新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更是我们教学、表演、创造的源泉。

布置作业:全班同学共同创编一支完整的傣族舞蹈。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