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黎春婵     提交时间:2015-11-20    浏览数:0     

 

《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设计

设计人

黎春婵

 

历史

任课班级

高二(  )班

课题

《挑战教皇的权威》

总课时 1      1  课时

教材

分析

《挑战教皇的权威》是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13课。第三单元的主要线索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而本课的宗教改革作为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情

分析

    这节课知识理论性强,课本的阐述比较生硬,加上学生对宗教知识不甚了解,预计学生学习本课会有困难。因此课堂讲授时适当介绍一些宗教概念并解释当时的社会背景,使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找些直观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全面的贯彻课标要求。

三维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掌握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材料展示,学生从中认识和体会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腐化;运用材料,创设问题,再结合课本,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畏教皇权威,敢于坚定信仰的顽强意志,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品质。

重点

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及其影响

难点:宗教改革的背景和人文主义的含义,加尔文的先定论。

教法及意图

采用情景导入法、讲述法、问题式教学法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诱导学生思考、钻研的过程中,让学生系统接受知识。同时利用课本及图文史料,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

  导入新课:

情景营造:用多媒体展示三张分别关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图片。

问题预设: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了什么教?本节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中的教皇是哪一教的?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课标分析

教师结合课标要求点拨本课的重难点。

  新课讲授

围绕着本课题“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师再次发问:当时罗马教皇有什么权威?为什么要挑战教皇的权威?怎样挑战教皇的权威?带来什么影响呢?(同时教师将以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四个问题。

探究一: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拥有什么权威?           

课件展示图文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材料二:经济上,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会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是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中最大的一个。

材料三:思想上,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材料四:图片《生的洗礼》和《死的葬礼》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分析上述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教皇权威的具体表现。

课件展示:

1.政治:教权高于王权;

2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3思想:控制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4社会生活:人的一生离不开天主教。

过渡: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教皇,他和其他教士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挑战教皇的权威呢?

课件展示:

探究二:为什么要挑战教皇的权威?           

结合教材P52一、二、四自然段和下列材料分析西欧发生宗教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成长。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负担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齐世荣《世界史》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教师先个别提问,再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指导和评述,最后归纳宗教改革的原因,并用多媒体展示:

一、宗教改革的原因:

1.经济: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教会的独裁和腐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3.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过渡:16世纪,腐朽的天主教会已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新兴的资产阶级急需在宗教领域里发起一场挑战教皇权威的运动。而谁也没有想到,欧洲宗教改革的烈火是由原来的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点燃的,他会是谁呢?他怎样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展示:

探究三:他们怎样挑战教皇的权威?           

二、西欧宗教改革的概况:

1)序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德意志)

1.标志: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质疑赎罪券。           

2.思想核心:因信称义

3.其他思想:P.53 

4.影响:P.53 

①序幕 ②性质 ③三足鼎立        

(这里的重点是“因信称义”思想,教师利用图示法将因行称义和因信称义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因行称义的本质和因信称义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2)扩展: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瑞士)

1.内容:①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信仰得救。           

②先定论    

2.意义:

①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

②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作辩护。

③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④为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先定论是难点知识,要利用课件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理解先定论如何体现人文主义以及先定论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出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课件展示:

三、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否定教皇的权威,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探究四:挑战教皇的权威有何影响?

四、宗教改革的影响:

问题一:这场改革由哪个阶级发动?新兴资产阶级

问题二:矛头指向何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

(最大的封建主)

问题三:在哪些领域进行?思想、社会

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运动。

2)意义:①否定了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使人摆脱了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

②思想:宣扬了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

③经济:大量教会财产转到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政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分析宗教改革的意义时教师采用新颖的手法吸引学生注意,即虚拟马丁·路德是博主,以加尔文、资产阶级、恩格斯、教皇在博客留言的方式将相关材料展示。)

  课堂总结:

  课堂巩固练习:

多媒体显示(略)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通过创设情境和设问导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习任务在黑板上简单列出,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有效性。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的材料中归纳其背景。提示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教材能力。      

   

             

课件的展示越简洁,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越明确。

抓住关键词有助学生记忆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

引导学生比较因行称义和因信称义,培养学生从比较中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结合课本和材料,提示学生从教皇、资产阶级、个人、国家的角度思考先定论的意义。

层层设问,启发诱导学生回答宗教改革的性质。

“博客留言”的形式俏皮活泼,能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精选练习题,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利用题目教给学生一定的做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板书设计

有什么权威?

文本框: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为什么挑战?

            

            

怎样挑战?

             

            

有何影响?

            

教学反思(或设计体会)

本节课的思路清晰,围绕权威与挑战权威展开。在创设情境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和教师讲述,使学生在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之余,还学会分析史料,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能力。但仍有待改善的地方,如未能较好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