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熊伟     提交时间:2015-11-22    浏览数:2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校本课程规划

信息技术科组

发布者:熊伟    发布时间:2015-11-22

一、课程建设目标

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使学生能够用计算机初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课程建设的策略

通过主题活动形式,以小组创作模式、情境启发模式、任务驱动模式、自主探究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等方法组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三、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1、校本课程理论: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又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其基本内涵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1)是学校依据国家与社会需求,根据学校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在对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进行学科评估基础上自行决策的课程。(2)是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内部,当地社区综合性资源自行开发的课程。(3)是学校师生自行研讨、设计、筛选或与专业人员及其他力量合作编制的课程。(4)是学校师生自主编制,自主实施,自我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多种价值,它可以充实学校教育的内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等等。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真正适应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不同,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构建的,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

3、认识主义学习理论:

人作为学习的主体,总是与认知对象与认识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人的认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四、课程建设的结构及设置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结构

校本必修

校本选修

数据管理技术

网络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初步

选修II

社团

选修III

Pascal语言

C语言

电子报刊

实用网络技术

视频剪辑处理

Flash动画制作

计算机硬软件维护

闪客部落

图片万象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设置

项目

课程名

课程负责人

学期总学时数

可供学生选修人数

(暂定)

必修

网络技术应用

熊伟

18

高一

数据管理技术

谢林海

18

高一

多媒体技术应用

李艳芳

18

初中

人工智能初步

黄碧婷

18

高一

Pascal语言

凌丽聪

15

60

C语言

谢林海

15

60

电子报刊

左睿

15

60

实用网络技术

曾雨挺

15

60

视频剪辑处理

李艳芳

15

60

Flash动画制作

凌丽聪

15

60

计算机硬软件维护

熊伟

15

60

闪客部落

左睿

15

60

图片万象

刘卫忠

15

60

五、课程实施

教学方法: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学生实际,选择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启发式、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式、协作学习式等方法组织教学。

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学生实际使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实物展示、播放光盘或录像资料、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学生尝试、个别辅导等教学手段。

教学设备:授课教师应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内有学生用机、教师用机、教学广播系统、各教学模块必备软件等)中进行教学,此外,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用于辅助教学的各种资料,如光盘或录像资料、任务卡、教学模具、教学讲义、教学课件等。

六、课程评价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总要求,同时要将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个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始终有阶段学习目标和总体学习目标,将被动应考转为主动测评,在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总体学习目标。

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反思自身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既要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学习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应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而不是在学习过程结束之后再进行。教师应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的指导性的评价。

建议采用上机考核的方式,要求学生将信息的查找、筛选、处理、输出、保存等操作揉进作品中。以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信息能力。

附件

  • 校本课程规划(信息技术).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