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李翠琴     提交时间:2015-11-22    浏览数:0     

 

《新年音乐会》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设计首先注重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现了“三突破”的原则。“三突破”即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学会为会学,变教学内容的多、繁、死为少、精、活。打破了原来陈旧的教学模式。

音乐欣赏教学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欣赏课能满足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的听辨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使他们积累听觉经验,发展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作品分析、评价、鉴赏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趣。

21世纪,音乐教育教学面临着深刻的改革和观念的更新。为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来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拟采用以学生探究、交互式学习和创作,律动表演等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并采用多媒体现代化设备作辅助手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奠定学生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定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本课选题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三首曲子——《春之声圆舞曲》、《拔弦波多卡》、《拉德茨基进行曲》。

本课体现了音乐的欣赏性,加强了对乐曲反复聆听的机会,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音响勾划出了美丽的画面,提高了学生对乐曲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开扩了视野,得到了美的享受。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运用启发式教学,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欣赏、观看、演唱、律动、讨论、回答、归纳、创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教学方案】

【年级】

高一

【使用的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书音乐必修——音乐鉴赏(花城出版社)

【课型】

欣赏课

【教学目的】

1.了解新年音乐会的历史与传统,并能作总结或概述;

2.掌握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的音乐特点;

3.了解“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作品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热爱高雅音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趣;

4.熟悉各音乐主题,分辨出《春之声圆舞曲》的各段音乐主题;

5.今后能进一步关注和了解“新年音乐会”的举行。

【教材分析】

《春之声圆舞曲》是约翰、施特劳斯的一首圆舞曲。本曲与作者其他的圆舞曲迥然不同,它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体裁。本曲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bB大调、拍子,其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全曲的结构为: A   B   A   C   D   E   F   A

《拔弦波尔卡》

本曲仅由管弦乐队中的弦乐部分来演奏,而且所有的提琴都不像通常的演奏那样“用弓子拉奏”,而是放下弓子,一律采用手指拔奏,发出新奇而美妙的音响,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由C大调转入G大调,拍子。

《拉德茨基进行曲》

本曲是老施特劳斯他一生创作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本曲为进行曲,D大调,拍子,旋律生机勃勃、意气风发。

【教学重点】

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难点】

欣赏、评析、表现作品的同时,提高品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约翰、施特劳斯画像,《蓝色多瑙河》交响曲音乐片段。一幅“早春”山水画挂图,5张幻灯片设计:①约翰、施特劳斯的简介及代表作,②贯穿全曲的《春之声圆舞曲》A段主题曲谱,③“新年音乐会”的有关常识,④老约翰·施特劳斯的简介及代表作,⑤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的概念。

【教学设想】

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归纳、欣赏、观看、演唱、律动、创作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蓝色多瑙河》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乐曲导入

(以圆舞曲体裁的作品,引出本课内容)

1.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如协奏曲、交响曲等,那么,我们今天又要接触什么体裁的音乐作品呢?

播放《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片段。

2.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曲子?生:《蓝色多瑙河》。师:曲作者是谁?生:约翰·施特劳斯。师:同学们对约翰·施特劳斯和他家庭的作品了解多少?(请几个学生回答)

三、新课

1.作者简介

(幻灯)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庭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共有500首左右。创造了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结构,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代表作包括:《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圆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16部轻歌剧,对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其圆舞曲更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演奏曲目。

2.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幻灯)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世界音乐生活的一件音乐盛事。于每年的11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由维也纳爱尔乐团演奏。

19391231

举办首届“新年音乐会”

194111

举办第二届“新年音乐会”

1945

因战争原因停办一届

1946

正式命名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59

第一次进行电视转播

1987

中央电视台进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

3.《春之声圆舞曲》欣赏(初听)放录像;

全曲欣赏,使学生对乐曲有初步的整体感受,并引导学生创设情景,用画画的形式把乐曲意思表现出来。

4.它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体裁。其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很少用于伴舞,曲中的结构带有回旋的特征。

本曲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贯穿全曲的A段主题:

(幻灯)

1 = bB  

·  ·

·  ·

·

·  ·

·

·

# 4 5  | 6 5  #4 5  2 1  | 7 1  4 3  #2 3  | 6  0  0 6  |

·

·

·

P

·

5  0  0 #4  | 4  0   0 #2  |   0  0 #1  |  -- |  -- |

(教师范唱或钢琴演奏)

5.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圆舞曲的产生、风格、表现形式等。

(幻灯)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三拍子的舞蹈,舞时双人成对地旋转。其音乐特点为: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节奏明确,旋律流畅,常伴以“×××”的节奏伴奏,现在常听到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

6.复听

师诱导学生联想春游、夏令营、旅游等所看到的春天的美丽景色,并出示描绘“早春”山水画桂图。让乐曲把学生带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使他们产生情景联想,仿佛置身其境,产生“音画”效应。以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把生机勃勃的“春景”用画笔描绘出来,进行激发出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7.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波尔卡——《拔弦波尔卡》

①作品简介

当这首由“施特劳斯兄弟”共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乐曲首演之时,曾引起不小的轰动。本曲仅由管弦乐队中的弦乐部分来演奏,而且所有的提琴都不像通常的演奏那样“用弓子拉奏”,而是放下弓子,一律采用手指拔奏,发出新奇而美妙的音响。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其音乐特点为:快速跳跃的二拍子。(幻灯)

《拔弦波尔卡》乐曲虽然短小,但演奏形式新鲜,因此许多有名的交响乐团都喜欢把它作为加演节目,因为它能吸引听众,鼓动人心,取得极好的演出效果。

②《拔弦波尔卡》欣赏(初听)(放录像)

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前面有个短小的引子,好似在招呼人们来跳舞;第一段,弦乐组的四种乐器以不同的音型、节奏演奏了活泼、可爱的旋律,配合的十分默契,加上力度的对比变化,十分扣人心弦。第二段音乐明显加大了力度,接着出现的半音下行,力度减弱,十分优美;它反复一遍之后,出现了与前奏相同的间奏,把乐曲导入在尾音,速度也逐渐加快,最后在轻快的情绪中结束。

③复听(巩固音乐知识,进行趣味教学)

指导学生为作品创作“声势”进行欣赏。

第一段:拍手。

第二段:拍腿、跺脚。

重复段:拍手。

8.请2名学生上讲台走路。

①很随意性,无音乐走路。

②听《拉德茨基进行曲》走路。

提问:哪个整齐?为什么?让学生从两种走路分析音乐有统一速度的作用,导出课题——进行曲。

课件展示:进行曲体裁是用于伴随步伐前进的音乐,常用于队列行进中。

9.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①老师介绍老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及代表作。

(幻灯)老约翰·施特劳斯为约翰·施特劳斯之父。一生写过150多首圆舞曲。他与作曲家约瑟夫·兰纳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采用小快板速度、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结构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人们称他为“圆舞曲之父”。《拉德茨基进行曲》是其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作品。

②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一遍。(初听)(听录音)

欣赏时提示学生留意:现场观众的做法(力度的变化与拍掌和应的段落)。

课件展示:

作品:拉德茨基是一位奥地利贵族,曾参加了“卫国战争”,曾任军事总参谋长和骑兵总司令。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但由于这支曲子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较好的剧场效果,人们也就忘记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而单纯从艺术角度喜欢这支曲子。

艺术手法:

复三部曲式写成引子,简短有力,第一部分主题:用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写成,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

第二部分主题比较活泼,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描写拉德茨基骑在马上慢步奔跑、检阅部队既轻松又严肃的形象。

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

③复听

引导学生随着乐曲的旋律和节奏击掌相和,去品味愉悦的心情。

10.课堂小结

《新年音乐会》就欣赏到这儿,多么优美的音乐啊!同学们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的音乐知识,还真正体会到了音乐的美。也知道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世界音乐生活的一件音乐盛事。愿优美动听的音乐永远成为同学们生活中的最好的伙伴。

11.布置作业

收集网络和书籍中有关“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资料,准备在班上举行一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展示会,展示自己喜爱的作品以及指挥家的风采。

     

本课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本”的原则。通过对乐曲反复聆听,感受、品味、评析,发挥学生的思维、联想、想象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授课密度。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从平时所收集的大量资料中选取图片、音响、录像及各种音乐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一改过去音乐课单纯从听觉接受音乐知识的传统教学,突破了“纯理论教学”的旧模式,形成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接受知识信息的教学特点,取得课堂教学容量大、图文并茂、声像逼真的较佳效果。

上好高中音乐课有一定难度,现代的中学生欣赏面很宽,且个性鲜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音乐是他们的好伙伴,有相当同学对某一类型音乐情有独钟,并通过各种方式把它们模仿的有声有色。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满足他们的爱好、愿望,又收住他们的心。把他们引入更为宽广美妙的音乐空间,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课中,通过让学生参与听、唱、动、议、创等一系列的活动,分析与理解音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后,我又寄予了同学们希望,带着一种留恋、思考,同学们离开了音乐教师,但新年音乐会的音乐却永远留在了他们的心里。课后,好多同学主动找我,要求更多听一些新年音乐会的作品,想更深地了解它。

感受也有许多不足。比如:1.本课选用了三种音乐体裁,在教学容量上偏大了一些。这肯定给学生的深入探究及消化、理解带来了困难。因此,有待今后在教学中改进。2.上课形式上有些死板,还不能达到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互为交流的课堂气氛,高中音乐欣赏课应以听为主,但如何让同学们在更轻松的氛围中,感受音乐,是我以后奋斗的目标。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