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泥塑创作--人物动态造型》案例分析
中山市第一中学 喻小平
【案例背景】:
自从国家实施新课改以来,高中美术课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内容趋向于专业化,深度化,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美术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雕塑》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走进了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课堂。而由于雕塑对教学环境的特殊要求,在高中教学中开设得并不理想,一是作为雕塑专业的教师非常稀缺,大多数教师对于雕塑的教学仅限于鉴赏阶段,二是学校缺乏雕塑课程开设的条件。
本人执教的《泥塑创作--人物动态造型》一课,是基于我市开展美术调教课活动而准备的一堂雕塑课。我在一中担任雕塑模块的教学,刚好具备雕塑模块开设的条件,虽然我不是雕塑专业出身的教师,但艺术有一定的相通性。基于这样一个契机,选择这样一个课程内容,就是要将雕塑课程开设进一步深化,由传统的以欣赏为主的雕塑教学转化为学生为主,动手实践为主的活动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雕塑的立体造型特点,培养他们的创作情趣,提高学生对雕塑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案例主题】:
以学生动手练习和创作为主的雕塑模块课程,人物雕塑将不可避免的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虽然进行人物雕塑学习有相当大的困难,比如人物结构关系复杂,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普通学生来讲,大家都会觉得难度很大。但我认为进行雕塑教学,如果绕过人物的主题,而进行其他一些相对简单对象,比如一些学校教师进行的动物、卡通人物、浮雕,又或是进行陶艺制作,这种避重就轻的方式,终究难以让学生体会真正的雕塑艺术,难以感受人物雕塑的空间深度感,而让雕塑教学体验大大折扣,从而失去了核心所在。当然我不是反对以上的教学内容,而是我觉得人物雕塑,尤其是圆雕头像和全身像是重要内容,需要给学生体会的机会。从其他一些学校开展的雕塑情况看,尤其是全身人物雕塑课程开展得相当少,加上我选择的教材内容,全身人物雕塑是本章节的重点。所以我选择了该内容,旨在探求一种适合高中学生的全身人像的教学方式,如何在一节课内将复杂的人物结构化繁为简,让学生能够踊跃参与,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感知人物雕塑的动态造型和空间造型特点。也希望本课能引起进行雕塑教学的老师们一些共鸣!
教材说明:本课选自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雕塑》第6课------《泥塑创作-----追求深度的艺术》。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材分析与处理:
泥塑创作-----追求深度的艺术》一课,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1泥塑需要的材料、工具及用途;2泥塑全身人像的方法和步骤;3泥塑头像的方法和步骤。在2,3部分教材安排了相应的时间内容。从课程内容来看属于典型的雕塑实践活动课程,而全身人像的方法与步骤教学很明显是该课的重点所在。从知识层面来看,在实践过程中,要融入雕塑的三个基本要素:动态造型,空间造型和影像造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造型的含义,并融汇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要完成本内容的教学,并让学生有一定的成果,我认为需要多个课时,基于时间的局限性,在本节课中,我对教材作如下处理: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全身人像上,让学生能在课堂内动手完成全身人像的创作,并把人物动态的表达作为进一步的侧重点,而不是追求逼真写实的创作,因为时间不允许,学生能力也不具备写实。所以我把标题改为《泥塑创作------人物动态造型》,而对于第一部分材料工具的介绍则省略不讲,融入到实际操作练习时适当补充。对于泥塑头像,也留待以后专门学习,因为雕塑头像是一门复杂而专业性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另外,课本中所选择的作品相对传统,而且不够丰富,我加入一些其他表现形式的作品,并融入一定的教学视频,拓宽丰富教学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加强了课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美术课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课程变得多样化,自主化和深度化。雕塑作为一门较为专业的美术课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但绝大多数学生对于雕塑是陌生的,因为在小学和初中都不具备雕塑学习的条件,他们没有任何泥塑的经验,连玩过陶艺的学生都是微乎其微,更不用说对人物进行立体造型了。但雕塑对于选择了该课程的同学又表现出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对雕塑有着较浓厚的新鲜感和兴趣,这是开展该课的优势。同时雕塑有很强的实践性,立体造型相对于绘画来说也具备着一定的优势。高一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在16岁左右,这一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已相对成熟,在该阶段进行泥塑的感知和创作,能再次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创造力,空间思维能力,造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于人物的肢体特征和动态有比较明确的理解,了解动态对于人物造型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全身人物泥塑的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能够创作具有一定动态特点的人物泥塑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评价。
3情感目标:让学生开阔眼界,感受雕塑艺术创作过程的独特魅力;提升概括能力,空间思维想象力;培养学生脑、眼、手的协调能力,感受创作的乐趣,并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学重点:泥塑人物的基本步骤,人物肢体特点,学生参与人物动态的创作实践。
教学难点:人物动态与肢体特征相结合,动态表达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教师作品,教学视频
2学具:雕塑泥土,泥塑台,工具刀,支架,铁丝等。
【案例过程】: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说明 |
导 入 新 课 |
创设情境: 视频播放《女娲造人》 通过视频短片迅速让学生进入状态,观察和思考。并引入下一环节-----学生动手做小泥人! |
观看,与教师互动。 |
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投入教学。 |
探 索 新 知 |
活动探究: 即兴制作泥人!邀请一名学生到台前通过投影制作。 展示 教师鼓励并肯定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创造出较好的人物泥塑作品。 采访学生:在刚才捏小泥人的过程中,脑海里想象的是一个什么人物,做了什么动作?觉得有什么最难做的地方吗? 教师引入关键词---“动态”。 |
动手体验 感受童趣 大胆表现 敢于表达
回顾,感知,思考 |
体验是最好的教学,让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熟悉泥土,初步形成感受。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让学生意识到动态对于人物雕塑的重要性。 |
讲 授 新 知 |
概念: 动态:动作变化的状态。人物各肢体因不同的动作,而构成的特定的位置关系。 人物动态的基本姿态:。/]、站、坐、蹲 。 其他动态:运动类、场景类。多种多样,千变万化! 对动态的分析与理解 关键词:关节,动态线, 空间位置。 活动: 教师亲身示范动作让学生观察,理解知识。 由学生推荐男女各一名会跳舞的同学,模仿肢体动作(麦可杰克逊、芭蕾舞),教师从旁指导。 |
学生观察、感受动态的变化。 尝试模仿动作,通过模仿来理解关节、动态线、空间位置三个知识点。
|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动作要领,融会贯通知识点。用学生模仿、体验的方式,让他们理解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学生参与度高,表现积极,除了活跃课堂氛围之外,还能将抽象的知识用游戏的方式化解。 |
创 作 步 骤
|
图片展示: 1确定创作对象(形象) 2初步造型(堆,转动转盘) 教师现场示范---人物雕塑的初步造型步骤. 3逐步深入 4调整 一件完善的泥塑作品需要大量 时间,课堂上要求学生能达到步骤2初步造型的能力。 |
观察、理解、内化的过程,初步了解创作的步骤。 |
用图片演示步骤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泥塑的基本过程。而现场示范,是更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学生能身临其境,零距离感受雕塑创作,这是美术教学的最为有效的表现形式。 |
实 际 应 用
|
课堂创作练习: 以2人为一组,合作完成一尊人物泥塑创作,可以根据下列提供的素材创作,也可以自己想象其他的动作! 评价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
合作探究,实践创作,小组点评 |
通过实际操作,将课堂知识点转化为个人创造能力。评价能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是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
课 堂 小 结 与 课 后 延 伸
|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人物泥塑的创作过程,感受到了人物创作的乐趣,同时也学习了一些人物泥塑的基本方法和对动态把握的要点。许多同学的作品都有模有样,动态把握得比较准确,而且很有想象力。 课后拓展: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一件适合校园的雕塑作品吧! |
跟随老师的小结回顾本课学习的知识,感受自己的收获。 |
拓展、延伸、人文教育,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的文化与生活。 |
【教学效果】: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学生既理解了人物动态的变化特点,又能动手创作较生动的人物动态泥塑作品,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都能较好的达成。在情感目标上,也能感受到学生对于雕塑的进一步热爱,下课后有许多同学都自发地围观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能主动和老师交流,问老师还有没有时间继续做,他想继续把作品做完整些。同学们通过作品的达成,产生了一定的成就感。
从教学氛围来看,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动手创作积极性高。
从学生与听课教师的反映来看,学生在听课与动手的环节都自发地认真和主动,切能和老师积极沟通,发表自己的见解,高中生能这样活跃,证明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尤其是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在15分钟左右创作而成的作品,人物动态较为准确和生动,与课前的小泥人有着显著的区别。听课教师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课堂设计和调控组织得体,效果明显。但有老师提出,该课的教学深度有所不够,这还需要我加大力气去完善。
【案例反思】:
本节课通过精心地准备和多方面的意见综合,以及几次实验,通过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以及个人课后小结,我觉得有以下经验和不足,在此写出来以供大家批评指正。
成功心得:
一、美术课程要以“趣味”为先导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趋向于成熟,课堂表现更为冷静,如何调动他们的热情,这是老师需要用心设计的。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主动参与比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强许多倍。本堂课很明确,我设计的是动手实践创作课程,所以一开始我就让他们动手,先体验一下泥土的感觉,而不是常规的老师讲了怎么做之后再一步一步地做,因为这样有一种新鲜感和尝试与探索的过程。而且我用《女娲造人》充满趣味性的动画导入,能充分抓住每位学生的眼球,且能很好地引入到泥塑的课题中来。
兴趣也需要老师用巧妙的手法,让一件普通的事情变得有趣!在课堂中,也要不时地进行一些趣味活动。比如在对人物动态理解与把握的知识点上,我就请同学大胆表演,通过模仿动作的方式来体会关节、动态线、空间的变化。模仿是人的天性,也是艺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高中生比较成熟,缺乏在众人面前表达的勇气,这刚好是一种锻炼,他们通常会感到羞涩,所以老师先做表率,先在同学面前模仿一个动态,减少他们的紧张心理,也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
趣味除了体现在活动以外,也可以体现在老师的教学语言或者状态上,有的人上课是一板一眼的严肃,有的人则是随机应变,诙谐幽默,我更倾向于后者,我更欣赏活跃的,幽默的课堂。当然这是我的喜好,要达到这种能力,需要不断地修炼。趣味也体现在课堂练习之中,在做人物雕塑的动态时,我就尽量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热爱的人物,而不是陌生的,索然无味的人物动作。比如,鸟叔的舞蹈,麦克杰克逊的舞蹈等。
二、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方热情参与,积极表达,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近,喜欢。教师需要由纯粹地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陪伴者。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
教师如何让学生能够走近你,这是需要用心研究的,不是说我年纪大了,或者我长得本来就严肃,学生惧怕我或者不喜欢我是正常的。多数情况下,学生喜欢一门什么课程,首先是从喜欢这位老师开始的,尤其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当然老师不是说要讨好学生,而是在你的身上有上学生想亲近的地方,比如说说话幽默,或者和学生有共同话题,即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等。
三、激励评价,培养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
成就感,是我们每个人所热爱的一种感觉,学生学习也是如此。打个比方,学生在一开始数学或英语成绩就不好,在以后学习的漫长过程中,很难弥补起来或赶超别人。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一开始他们就遭受了许多挫败感。当老师总是指出他们做错的地方时,心理就会有一种负面情绪和暗示,时间长了,就对自己没有信心了,就会产生惧怕心理。
而作为艺术课,老师更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喜欢。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艺术课不需要那么多的评价,不需要学生考核出绝对的标准答案。所以我们有更大的空间范围来让学生喜欢艺术课。而给予学生成就感,让他们体验成功和感受进步则是老师课堂上要注意的地方。 对学生来说,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哪怕是不真实的表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励。不要传统地认为高中生已经这么大了,不在乎这些虚的表扬,其实不然。比如说学生做了一件作品,看起来比较普通,甚至是没有什么创意。如果我们老师习惯性地说:这里做得不够细,那里缺乏一点什么。学生心里是绝对高兴不起来的!如果你说:恩,做得还不错啊,第一次就能够完整地做出一件作品,而且某某地方还做得有些想法哦!这样的话,学生肯定还愿意做第二件作品!而艺术创作我们不需要给予标准答案式的评价对错,为什么不让他们多一些信心呢?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恩,说的好”“很有想法”“你做得很不错” ……而且我会说“分享”,这样就将老师和同学放在了水平线上,就减少了距离感。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同兴奋剂一般,源源不断注入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
另外,在学生练习的作业上,老师也需要设计,尽可能让他们能产生成就感。比如本课的人物动态创作,学生通过15分钟的练习,完成的人物形态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自己都能看出来做的是什么动作,我觉得这样就够了,他们已经能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第一次泥塑就能做出一件人物,内心是充满喜悦的。而老师在评价时,如果说这里做得还不够准确,那里的头部都还没有做出来,这无疑是给学生泼冷水,所以我们多给学生正面的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尽可能地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不足与困惑之处:
1如何解决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要求与雕塑课程的特殊性的矛盾?
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一堂优质课堂教学有各方面的评价要求,比如教师的引导、知识的传授、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学效果、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板书、学法指导、作业可行性与个性发挥空间等等,而短短的40分钟如何来达到各方面的要求,不亚于导演一台节目。而艺术技能教学,更直观有效的方式是示范演示,学生模仿。这里面有着相当多的矛盾冲突,如雕塑过程的示范,雕塑技巧的示范,这些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往往一个步骤的完成示范就需要一节课,这就和现代教学评价体系相矛盾。所以在课堂内我对教学环节的示范显得相对仓促,这就会影响到学生作品的最终效果。
2在本课的引入教学环节,我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教的情况下尝试了小泥人的制作,这个环节从头到尾花费了9分钟,在时间上占用了整节课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它有利有弊,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但时间占用太长势必影响后面教学的充分性。
3作为非雕塑专业的美术教师,在对动态建构的讲解上我采用的是“移花接木”式的教学,把绘画当中人物动态的知识点挖掘出来,是否会显得不专业?这是我个人教学的一种尝试,不知是否符合雕塑对于人物动态教学的科学性?
以上不足之处与个人疑问,还望专家与同仁给予批评指导!
2013.11.2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