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蔡春霞     提交时间:2015-11-24    浏览数:0     

读、练结合,实用类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实用类文本阅读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所占位置是较为重要的,且它也是高考选考中一项分值较高的板块。然而实用类文本教学的现状却让人担忧,主要是学生不喜欢,教师也相对不重视,都普遍认为实用类文章相较散文、小说的主题更易于把握,这反而使这方面的教学走进死胡同中。

因此,本文尝试以读、练相结合为突破口,初探实用类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字:以练代讲;阅读能力;以读带练;自主性

一、学情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曾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应当从“立人”的高度,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能力作为教学评估中检测学生所学的一项能力指标,执教者其实历来都较为重视,但教学中却不容易操作和评估。因此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重点明确了“理论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等概念,强调了“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从区分文章体裁上强调怎么读,这个教学建议给了我一定的启发,也给走进实用类教学瓶颈的我指明一条出路。

现实的实用类文本教学历来都无法真正地引起学生的重视,甚至连老师在遇到实用类文章时,也往往非常潦草地结合考点而简单带过课本的学习。学校近几年来,在高二订阅选修本教材时也只订“短篇小说”、“现当代散文”等文学类的课本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像“传记”这类实用类的课本没有订阅,也就几乎没花过大篇幅的时间学习,所以学生只在必修本里的单元学习中仓促地学习过实用类文章。可另外与教学相反的现象则是,八成左右的学生在平时的大型考试中都偏爱实用类文体,可因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这方面知识毕竟较为薄弱,课后又不喜欢阅读这类文章,所以即便实用类文章看似简单,但是学生其实在考试中所拿的分值并不高。

纵使有个别学生能够在考试这个板块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根据我自己考后的调查发现,这些个别学生都是语文功底比较扎实的,基于他们本身的阅读能力,我再稍加点拨他们其实还可以拿到更高的分值。

所以我认为实用类文本在教学上还能有不小的突破空间。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试图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尝试以读、练相结合为突破口,初探实用类阅读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思路。

 

二、高中实用类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一)以练代讲,提升学生课堂上的阅读能力

曾祥芹教授说过:“文章阅读和文学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两种精神生产力,是 一个合格读者必须兼备的两种阅读能力。”学校语文教学应当使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本,不能忽视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习得文章阅读和文学阅读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读者,而语文教学才算是真正的落到实处。

 

1、突破教师讲评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作为实用类学习的主要时间,其实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学生有效阅读的时间也基本是停留在课堂上。所以如何让这45分钟的课堂时间成为学生的有效阅读时间,历来考验着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我曾尝试过在必修本的课本学习外,另外选择了以高考考点的角度切入,挑取高考典型题把课堂当作是考场演练,重点在练后的讲评上。从解析文本中考查的点,如2012年广东实用类访谈《寂寞的出学问》考查了“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导?”,这道题重点就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我在讲评时,重在从我把控课堂的角度分析考纲的考查方向,然后告诉学生如何从文章标题对文本进行概括,在每一段中如何筛选重要信息。在我引导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对“问答”外的内容进行分点概括,然后根据题目“三个方面”的提示,再将除第一处“问答”外的内容切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概括出一点答案。

在课后反思时,我沾沾自喜本以为这样切中考点的讲评就是成功的教学方式。因为它能让学生找到准确答案,提升了学生解题的能力。但是在课后布置的实用类文章中,学生还是没法像在课堂上时回答出较为准确的答案。

所以,我后来经过教学反馈,再找个别学生面谈,终于发现问题还是出在我的教学模式上。虽然知道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课堂中教师只是引导者,但是在练习课当中,我还是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真正地进入阅读里,在类似的实用类讲评课中不像散文等文学类作品讲究“体悟”。

正因为如此,我明白了教学中以教师讲评为主的传统模式必然无法使学生真正地走出课堂,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必然无法提升。

 

2、以练代讲,将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实用阅读教学理念往往“以教师的讲为中心”。教师课前备好课,课堂上只要按照课前所预设的内容结合考纲讲评就可以了。课堂上学生是被老师带着去阅读的,学生很难地按照自己本身的阅读速度或是能力有自主性的阅读。所以就产生了我前面所出现的问题,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迁移能力,而阅读的能力也无从提高。

从高中课堂上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散文,实用类阅读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较为难。只单纯直接从考点切入的课堂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注意,但功利性太强,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主要从探究课堂模式的革新上,以求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的比较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还是尝试选择了课本以外的练习课。我继续选择了实用类阅读中的访谈,以2014广东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那篇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对罗哲文先生生的访谈节选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过度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先将60名学生分成了6个小组。

在小组分成之后,我再明确分小组的目的及其任务。分小组其实是让学生在答案生成后能够更有目的地交流以及展示答案,使学生能够学会以自主探究、协作的形式完善答案。

而阅读练习的第一步骤是我在不提醒考点的情况下,让学生先自主通过之前的阅读习惯进行略读、精读到生成答案。这个过程主要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本身的阅读习惯及能力暴露出来。第二阶段,则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交流,预测分值。第三阶段就是经过讨论之后给出最佳答案,再由老师评分。

而在我展示答案之后,学生们的校对热情比以往的传统课堂授课时,要活跃许多。我在总结时,同样把时间再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总结各自小组的答案生成的过程。这个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交流阅读的方法。各个小组在进行简单汇总后都能从其他小组的成功上有所收获。

在实用类文本的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整个教学过程也比我预想的要成功。毕竟实用类文本相对于散文、小说的教学来讲较为容易,没有感悟上容易引起的歧义和难度,学生也更能畅所欲言。

反思之前在实用类的教学上相对传统和被动,这些使得学生们的自主性未能很好地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而我在实用类文本教学中也长期停滞不前。

这次以学生的练代替教师的讲,给我的教学生涯上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突破口,让我能够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得他们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二)以读带练,落实学生课外学习的自主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考试的刚性要求,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上则难上加难。

虽然教师在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经典方面上,可谓是不遗余力,但是往往收获较小而落实又难。经调查,学生阅读实用类文本就更少了。

对实用类文本教学而言,其实也是由文本开始,再过渡到学生的自身阅读能力上。那么,应该怎样教会学生去阅读实用类文本呢?
   教师备课过程其实就是解读文本的过程,所以教师自身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亲身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导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的基础上再设置练方面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读而带动练的兴趣。

那么具体要怎样的读才能带动练,从而使实用类阅读教学也能从此走出课堂,进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外学习当中也发挥阅读的自主性呢?

“实用类文本”可以分为科普论文(包括实验报告)、文艺论文、政论、通讯、访谈等。在跟学生明确实用类文本后,学生能够更明晰地选择并推荐一些经典篇目。之前我曾让学生做过推荐阅读,却发现大部分人只知道传记这一体裁为实用类文本,而忽视了其他如政论、通讯等,所以对于实用类文章,学生有着本能的反感,更不用说阅读的兴趣了。

在让学生了解实用类体裁的多样性后,我也展示了一些篇幅较短的实用文,如《文学的怀念——关于陆文夫先生的一点文字》、《文学,回归我们的内心》等篇目。之后在活动课开展前一周,甚至前一个月,我布置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阅读或是图书馆的现有书目,按照之前的各组统筹安排好任务。每个组各自定好2到3本书目后,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阅读的内容及感悟,再由原本的“读”,上升到如果你作为出试卷的人,你会如何设置“练”,最终以出试卷的形式作为成果,分发给各组的学生独立完成“练”的环节。

课堂回报的实际效果显示,领到任务的同学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团队的合作使得学生们能够互相促发进步,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加清楚实用类文本不是想象中那么枯燥,它的选材范围其实也是非常广泛、有趣。

因此,以读带动练这样的实用文本阅读教学模式虽然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是实践证明:通过小组交流及展示,能够以点带面的形式实现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更深刻地学习好实用类文章,教师也能真正地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

 

三、小结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实用类阅读教学为范例,我的课堂其实还未能实现多维度的阅读。在教学中,只完成一部分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其中的欣赏、评价能力在未来的实用类教学中,还需要长期地坚持以讲、练结合为主的突破模式,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外,还要灌输学生课后的阅读也应该做到有方向的阅读。

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依然任重道远。本文尝试以读、练相结合为突破口的教学模式,依然还在探索中。

 

附件

  • 读、练相结,初探实用类阅读教学方法.docx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