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周菁菁     提交时间:2015-11-25    浏览数:0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以《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堂教学为例

在现代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问题导学”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导学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问题导学”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弊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拟通过《喜看稻菽千重浪》一课的问题导学实施过程,分享我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依据文本特点设置问题——以“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大意”为例。

问题导学,首先突出“问题回归文本”。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要求。《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通讯较长,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大意对于整体把握这篇通讯的脉络,领会袁隆平的高尚品格有重要作用。根据文本特点,我精心设置了课前问题,如下: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考点属于C类分析综合能力层级,看起来难度并不大,可实际上学生的答案反映存在的问题很多。

同学答案一:

1.袁隆平通过反复实践,不畏向权威挑战,证明了自己。

2.袁隆平在实践的基础上,认为杂交水稻会成功。

3.遭遇人民质疑,袁隆平坚持事实,说服他人,强烈反对违背科学原则做事。

同学答案二:

1.经过观察和研究,袁隆平发现只要探索出“天然杂交水稻”生长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

2.袁隆平创新地提出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并用其他品种的花粉与其杂交,从而产出生产的杂交种子。

3.对于某文章对杂交水稻的贬斥,袁隆平平和接受,实事求是地解释问题。

4.袁隆平引领杂交水稻的培育与研发。

以上两个答案是从学生答案中挑选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围绕这两个答案,用多媒体投影出来,同学们进行了讨论,认识到自己或多或少存在这些问题。答案一的第2点和答案二的第1点,没有概括袁隆平做了什么事,而是他的想法和信念,主观臆断性强,而且答案二的第1点用了很肯定的说法,过于绝对。答案一的第1点袁隆平用什么证明了自己,挑战了权威,关键的地方反而没有概括出来,主次颠倒了。答案一的第3点也没有提到人民质疑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个关键对象。答案二的第3点不合原文,袁隆平不是平和接受,而是进行了批判。答案二的第4点大而化之,不是具体的事件,而是笼统的总结。这些问题在学生的答案里是普遍存在的,很典型,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自己筛选信息存在的问题。

正所谓有破才有立。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还要能予以改正,并完善自己的答案。经过四人分组3分钟讨论,他们总结出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大意的一些方法:

1.事件筛选和概括时注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篇通讯以时间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袁隆平取得一个个阶段性的成果,时间是关键因素,要特别注意。因为是概括,起因、经过可以酌情减少甚至省略。但事件的结果一定要概括清楚,因为这表明袁隆平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成果。

2.筛选信息时,要注意依次筛选,不要遗漏要点。这篇通讯按照时间线索梳理总共有7件事,但大部分同学只能找到34件事。

3.筛选信息时,要找准信息。不能大而化之、笼统地说,比如答案二的第4点。

4.概括信息时,要把握中心,旁枝错节不要牵扯进来。比如上面分析过的答案一的13点。同时,一些细枝末节也不要,比如答案二的第2点,怎样杂交的过程也一一说来,过于累赘,不是关键信息。

5.概括信息时,要注意大部分答案在课文中,尽量引用原文的词句。重要信息一般在段首或段尾,这样既省心省力,答案也尊重、符合原文。比如第二件事“‘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的答案就出自原文。

6.概括信息时不能主观臆断,不要无中生有,要符合、尊重原文。比如前面分析过的答案二的第1点,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答案二的第3点,“平和接受”不合原文,属于无中生有。

讨论过后,同学们认识到了问题,明确了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方法,纷纷表示以后做这一类题目一定不会重蹈覆辙,可以驾轻就熟了。由此可见,问题导学关键在于如何设置问题,而问题的设置要依据文本特点,反复细读斟酌。导学不是空泛的,实践表明,依托于具有教材针对性的问题来实施,效果会很明显。

二、依据学生实际设置问题——以“分析细节描写,规范答题方法”为例。

《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通讯的细节描写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喜看稻菽千重浪》问题导学中,我设置课前问题,如下:

下列语段的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它在这篇人物通讯中有什么作用?文中还有类似的语段文字吗?请具体分析。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

同学们的答案大多泛泛而谈,缺乏规范的答题意识。以下是学生的两个典型答案:

学生答案一:

通过环境、动作、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活现起来,更容易交代事情经过,表现人物的精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答案二:

通过细节描写突出袁隆平的亲力亲为,为了科学研究不惜辛苦的品质,感染和打动读者。

用多媒体展示以上两个答案,师生一起分析。师生会发现,答案一对细节描写的作用—— “更容易交代事情经过,表现人物的精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套话空泛无用。答案二对细节描写没有进行具体的挖掘和描述。

之后,先明确细节描写的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情态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动物描写、静物描写,场面描写包括情节描写、事件的细节描写。这篇通讯的描写主要是人物细节描写。

再引导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技巧:

人物细节=细节内容+独特形象+表现主题

句式:通过描写……等细节,……地刻画出一个……形象,突出……(主题思想)

答题范例展示:这两句话,用真实的时间、地点和一系列细微的动作,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袁隆平这位农业科学家、泥腿子院士深入实践、不辞劳苦的独特形象,从而有力地突出了实践出真知的中心。

经过这样明确的分析和引导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样的题目只要遵循一定的答题模式,做起来并不难。

接下来在课堂上学生就跃跃欲试,答案精彩规范了。以下是两位同学的答案:

细节描写片断: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同学答案一:

这几句话,通过袁隆平的神态(屏气静神)、行动(伸出、抚摸)、心情(激动)三个细节,细致入微地刻画出袁隆平投入工作、敬业忘我的形象,从而有力地突出了实践出真知的中心。

细节描写片段:

196475——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同学答案二:

这几句话,通过袁隆平的目光(突然停留)、行动(马上标记)、心情(欣喜异常)三个细节,形象而具体地刻画了袁隆平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具有创新品质的优秀科学家,突出了创新精神才能创造奇迹的中心。

由此可见,在问题导学实施中,我们在设置问题时,还需结合学生实际,密切关注学情。实践表明,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往往高于或低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势必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而关注学生实际,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缺陷、能力临界和思维冲突等方面,只有这些方面的问题,才具有较高的质量。

《喜看稻菽千重浪》这堂问题导学课,是在预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等环节中逐步展开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老师则适度地进行方法指导。问题导学促使让我更关注文本,关注学情,能根据文本和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了教学的针对性、高效性、实效性,促进了教学相长。

导学的方式很多,笔者以为“问题导学”因其能扣紧文本,关注学情,并且侧重于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拓展,因而具有很强的课堂操作性。随着实践内容的丰富,问题导学一定会创造出更有效的课堂。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