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马远雄     提交时间:2015-11-27    浏览数:0     

 

01、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课    型】音乐欣赏课

【年    级】高中一年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7班;

【授 课 者】紫金县尔崧中学音乐教师——马远雄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基本知识。

2、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欣赏音乐必须具备的音乐基本知识。

3、通过聆听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感受《草原放牧》、《第六交响曲》、《长江之歌》三首作品在音乐要素上所起的作用。

4、学生通过参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欣赏音乐方面的形式、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到课人数,并填写教室日志)

二、新课讲授

【导入】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及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怎样欣赏音乐(播放多媒体)

1、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

2、 要及早搞明白四类主要人声声部的音域,特别要倾听这四个声部合唱时的声音。要研究它们分别在哪些音区最充满有力,在哪些音区是最适宜表现柔和温存的音乐。

3、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的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

4、要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不仅能记住乐曲的旋律,而且要记住它的和声。

5、我们欣赏艺术作品,要具有历史的眼光——要知道当时的生活、思想、当时艺术家的理想的美是什么?

6、要了解作者的时代、作品及时代精神对其观点影响。

7、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

8、要掌握构成音乐的若干要素及音乐语言:(播放多媒体)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快慢的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二)欣赏乐曲

1、欣赏乐曲《草原放牧》(播放多媒体)

聆听乐曲《草原放牧》回答下列问题

①、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感,请说出其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②、通过欣赏使你联想与想象到了什么?

【乐曲简介】

《草原小姐妹》 琵琶协奏曲,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创作于 1973年,1977年中央乐团首演。由刘德海琵琶独奏,管弦乐队协奏,开创了琵琶协奏曲之先河。乐曲描写了196429日,春节前夕,蒙古族少女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姐妹俩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事迹,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乐曲采用民族传统乐曲多段体与西洋奏鸣曲式结合的形式,具有独特的乐曲结构。全曲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草原放牧”,在乐队的引子后,琵琶奏出的呈示主题节奏轻松活跃,旋律明朗欢快,这是取自于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表现了蒙古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丽风光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活泼可爱的形象。

第二部分“与暴风雪搏斗”,乐曲注意发挥管弦乐队的音。向功能,加上琵琶大量运用滑品虚按和六连音等节奏音型,模拟了暴风雪的肆虐。同时,呈示主题作了充分的展衍,以突出主人公不屈不挠与暴风雪搏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在寒夜中前进”,来自于歌曲的旋律富于歌唱性。

第四部分“党的关怀记心间”,旋律更为明朗开阔,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气氛,表现了小姐妹想起了党和领袖的谆谆教导,互相勉励、互相支持,更增添了与风雪寒夜搏斗的信心。

第五部分“千万朵红花遍地开”,呈示主题的再现,犹如绽开的朵朵红花遍开草原,小姐妹的英雄事迹传遍了祖国的大地。

乐曲曾于1978年和1979年两次在美国公演,1981年在法兰克福公演,受到了国内外听众的赞赏。  

【曲作者简介】

吴祖强1927-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原籍江苏常州,生于北京。1947年人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江定仙。1950年随校并人中央音乐学院、1953年赴苏联留学,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学院学习理论作曲,师从梅斯奈尔教授。1958年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教。80年代先后任该院作曲系教授、院长,并兼任中国音协副主席及创作委员会主任和中国文联副主席。并多次担任国际音乐比赛评委。1959年他与杜呜心合作为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鱼美人》创作音乐。1964年又与杜呜心等人合作为舞剧《红色娘子军》创作音乐。成为中国舞剧音乐的代表作.他与刘德海、王燕樵合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创作于1972年,以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相给合、是第一部琵琶协奏曲。此外,他还创作了《弦乐四重奏》、交响音画《在祖国大地上》、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琵琶与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等作品,并作有《曲式与作品分析》等专著。

刘德海:琵琶演奏家。祖籍河北沧县,1937年生于上海。少时爱好广泛,不仅爱好乐器,也好无线电等,中学时开始学二胡、笛子等乐器,参加上海广播电台业余民乐队。1954年随林石城学琵琶,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专攻琵琶,毕业后留校任教。1970年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刘德海的演奏发音纯净,技巧娴熟,流畅,可看出其基本功非常非常扎实,演奏技巧不仅继承了传统手法,还作了许多大胆的创新,更加有力地突出了乐曲表现的主题。艺术处理也有其独特之处,其演奏的文曲细腻动人,武曲则充满激情。

2、欣赏乐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播放多媒体)

聆听乐曲《草原放牧》回答下列问题

①、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感,请说出其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②、通过欣赏使你联想与想象到了什么?

【乐曲简介】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大约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b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序奏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虚的重音作为引子,由低音管在低音区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乐器则如叹息般地继续。乐曲自开始就笼罩在一种烦躁不安的阴沉气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题快速而富节奏感地奏出,给人以苦恼、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后乐曲的速度旋即转成行板,第二主题哀愁而美丽,有如暂时抛却苦恼而沉入幻想中一般(片段1)。本乐章的终结部十分柔美、温和,旋律在平静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谜一样的结尾。

第二乐章 温柔的快板,D大调,5/4拍子。自始自终 一贯单纯的色彩,其构想似乎来自俄罗斯民谣。5/4拍子的分配方式为,各小节的前半部分为二拍,后半部分为三拍,形成了不安定而又稍快的音乐,全乐章呈现出昏暗、低迷的状态。主部的主要旋律具有舞蹈般的节奏,却又荡漾着一丝不安的空虚感(片段2)。

第三乐章 甚活泼的快板,G大调,4/4拍子,谐谑曲与进行曲混合而无发展部的奏鸣曲式。这一乐章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人们四处奔忙、积极生活的景象,有人认为这一乐章体现出作者对过去的回忆。本乐章第一主题为谐谑曲式,轻快、活泼,与前两个乐章的主题形成对比(片段3)。 乐章的第二主题很像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族舞蹈音乐——塔兰泰拉舞曲,其主要旋律具有战斗般的感觉,但这一主题在进行曲般的旋律中,并没有明朗、快活的气息,反而呈现出一种悲壮感。这一主题旨在表现人类的苦恼爆发时,所发泄出的反抗力量(片段4)。此部分略经扩展后,再次出现诙谐曲主题而达到高潮。紧接着进行曲主题再现,乐章的终结部便在进行曲主题片断堆积的形态下强烈地结束。

第四乐章 终曲,哀伤的慢板,b小调,3/4拍,自由的三段体。 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一般交响曲的终曲都是最为快速、壮丽的乐章,而本交响曲正相反,充分强调了“悲怆”的主题),悲伤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片段5)。 本乐章在无限凄寂当中结束。这一乐章正如本交响曲的标题,描写人生的哀伤、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怆之美。

【曲作者简介】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被送到法律学校去读书,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然而,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后入彼得堡音乐学院跟安·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以后在梅克夫人资助下,摆脱繁重的教学工作,专心从事创作。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

3、欣赏歌曲《长江之歌》(播放多媒体)

聆听乐曲《草原放牧》回答下列问题

①、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感,请说出其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②、通过欣赏使你联想与想象到了什么?

【乐曲简介】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它流域广阔,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历来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另一个重要发祥地,也享有“母亲河”之誉。1983年中央电视台用半年的时间播放专题片《话说长江》,在这首激昂壮阔的主题曲的伴随下,长江的旖旎风光走进了千家万户,也长时间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这首歌的歌词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丰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道出了她在中华儿女心中的特殊地位。试着学唱这首歌。

这首歌的歌词是经过了全国的征集活动,从五千多份作品中选定的。请你也以同样的题目,为这首曲子填词,并唱给同学听。

【曲作者简介】

王世光,1941年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195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事羅忠鎔、蕭淑嫻、姚錦新、陳培勳、吳式鍇等教授。196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任音樂出版社編輯。1976年至今為中央歌劇院駐院作曲家。1987年獲國家「一級作曲」職稱。198811月起任中央歌劇院院長,1996年中央歌劇院與中央芭蕾舞團合併為「中央歌劇芭蕾舞劇院」,任院長至20005月。

主要作品有:歌劇:《第一百個新娘》(合作,1982年)。同年獲獎,曾分別由香港、新加坡、台灣藝術家在當地演出,《結婚奏鳴曲》(1983年)、《軍民進行曲》(1984年),為冼星海1939年的原作進行整理和改編、《馬可.波羅》(1991年),曾兩度獲政府獎,1998年由中央歌劇院在台北演出。以上歌劇均由中央歌劇院首演。

大型音樂作品:民樂與合唱交響組曲《善緣來住》(1995年)、合唱與民樂套曲《新十牛圖》(1997年)、三重協奏套曲《蕊香漩澓》(為鋼琴、小提琴、大提琴與交響樂隊而作,2000年)。其他音樂作品如合唱曲、管弦樂曲、民族管弦樂曲、及其他器樂曲、歌曲《長江之歌》等若干。

王世光的歌劇已經成為中央歌劇院的保留劇目,也是二十年來中國重要歌劇劇目中的一部份,他的其他作品亦有廣泛的影響。他不但是中國著名的作曲家,還是極具影響力的著名藝術管理專家

三、拓展练习(播放乐曲)

1、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将你想象中最深刻的内容试用“散文”或“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2、展示成果:

由各个组派代表进行表演……。

四、归纳与总结

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五、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寻找有关“西北民歌及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方面的音响、文字资料及图片。下一节课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展示。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