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历史地位:历史(Ⅲ)文化发展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本节课是必修三及本单元的第一课的内容,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时期,诸子百家在各领域所形成的的思想理论,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影响贯通古今中外;
2.开篇点题:本课所讲述的内容是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末清初儒学等教学内容的基础,所以本课还有着非常重要的启下作用;
3.现实性: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4.与其他版本教材对比:人教版思路较为清晰,重点鲜明,不过人教版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的意义阐述比较简单,也未涉及儒、道、法之外的流派,所以在向学生讲述时我将取长补短,综合利用其它版本的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
二、说学情
(一)授课对象: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二(22)班学生
(二)学情分析:
1.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虽然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涉及诸子百家的内容,但对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
2.思维活跃,课堂参与度高,但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未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
鉴于以上原因,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图表归纳法、构建线索法等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法、合作学习图表归纳知识点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知道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通过比较、讨论、探究教学等方法加深理解三家学说的特色及其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同时能够从诸子百家的观点中获取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有益启发。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依据:课标要求学生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传承关系及异同。
依据:学生基础较差,这一难点的解决需要找出一条主线,再从内容出发,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
五、说教学策略
基于本课内容涉及各流派的思想,内容多而散且距今时代久远,学生不易理解和识记,所以本课我采取的是授导型的教学策略,综合运用多媒体辅助、史论结合讲解、小组讨论、问题化学习帮助学生厘清儒家学派几个人物思想的传承关系,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表格归纳、关键词等学习方法达到进一步的识记与运用。
六、说教学过程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40分钟) |
||
过程 |
教学方法 |
时间 |
导入 |
情景设问导入法 |
3分钟 |
专题概析 |
构建线索法 |
5分钟 |
“百家争鸣”的含义及背景 |
图片展示讲解法 |
4分钟 |
“百家争鸣”的表现 |
图表归纳法、关键词法 |
15分钟 |
孔孟荀思想的异同 |
论从史出,梳理线索法 |
5分钟 |
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 |
合作探究 |
5分钟 |
结课 |
首尾呼应法、提炼升华法 |
3分钟 |
(一)导入(3分钟)
采用情景设问导入法:以2004年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带孔子头像礼物这一事件为引子,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校方选择送这样一份礼物?
这样的设疑处理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把思维空间留给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思维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时有人说是为了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有的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也有人说是为了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对这三种人的看法你怎么理解,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这样的继续设疑启发,进一步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利于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心理转变,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上完本课后在回归到这个问题,实现课堂的首尾呼应,同时也检测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34分钟)
1.专题概析(5分钟)
(1)构建线索法:分析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构建线索(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本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发挥其开篇点题和明确主线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把握本单元的知识脉络。
图一:本专题主要内容梳理
图二:儒家思想的发展
2.“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含义及背景(4分钟)
基于百家争鸣的含义教材已经有详细的介绍,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学生在高一阶段已经学过,课本仅用两句话带过,所以在此我简单讲述百家争鸣含义,再采取图片展示讲解法,结合教材,引导同学们“温故知新”,归纳总结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3.孔子及早期儒学、道家、法家、墨家
(1)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关键词法(15分钟)
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散,而使用图表来概括归纳历史问题,既能使所学知识直观化,系统化,又能逐步形成概括、归纳、比较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我采取图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掌握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其中墨家、兵家作为知识点的补充)
图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速过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案(2)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5分钟)
理清儒家学派几个人物思想的传承关系对于学生进一步识记理解非常重要,所以在前面讲述了各个人物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在通过梳理线索法——选择简短而有代表性的语言,把他们串联起来,便于学生把握教材之间的内部联系,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提升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①“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 《礼记·仲尼燕居》
②“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④“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荀子·正名》
⑤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荀子·修身》
图四:孔孟荀思想的异同
(3)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其现实意义(5分钟)
归纳事物的作用与影响,应先从分析其内容入手,先具体分析各项内容的作用,然后从总体上概括其深远影响。因此,基于前面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各家思想不同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图五: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
图六: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4.结课(3分钟)
首尾呼应法和提炼升华法:在课堂结束时解答开头提出的问题, 不仅能使学生上课之初产生的疑惑最终消解,而且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前后联系的感觉。同时借复旦大学送给美国副总统切尼带有孔子头像礼物的事件,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一深层内涵,使学生的对本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图七:对甲、乙、丙三人观点的理解
5.板书(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
图八:板书设计
线索式板书、提纲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综合利用,整体性强,可以把大量的历史知识要素提炼浓缩,形象直观,简明扼要地将各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和影响串联起来,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说课人:王莹珠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