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
人教版选修3-4第十二章第4节 波的衍射 |
课时 |
1 |
授课对象 |
高二(1) |
教学 目标 |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 2、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3.知道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 |
||||
教学重难点 |
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
||||
教学 准备 |
水波槽、两块挡板、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CAI课件 |
||||
教学过程 |
|||||
导入 过程 |
大家都熟悉“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原来波遇到狭缝、小孔或较小的障碍物时会产生一种特有的现象,这就是波的衍射。 |
||||
教学步骤(重难点 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
|
波在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波线弯曲,偏离原来的直线方向而绕到障碍物的背后继续转播,这种现象就叫做波的衍射。 大家想一想,你见过的哪些现象是波的衍射现象? 答:在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露出水面的小石头、芦苇的细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 下面我们用水波槽和小挡板来做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 【演示】在水波槽里放一个小挡板,让波源发出的圆形波遇到小挡板,将实验现象用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 现象:水波绕过小挡板继续传播。 将小挡板换成长挡板,重新做实验。 现想:水波不能绕到长挡板的背后传播。 这个现象说明发生衍生的条件与障碍物的大小有关。 下面通过实验研究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演示】在水波槽里放两快小挡板,当中留一狭缝,观察波源发出的水波通过窄缝后怎样传播。 (1)保持水波的波长不变,该变窄缝的宽度(由窄到宽),观察波的传播情况有什么变化。将实验现象用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 观察到的现象: 在窄缝的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水波绕到挡板后面继续传播。(参见课本图10-26甲) 在窄缝的宽度比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波在挡板后面的传播就如同光线沿直线传播一样,在挡板后面留下了“阴影区”。(参见课本图10-26乙) (2)保持窄缝的宽度不变,改变水波的波长(由小到大),将实验现象用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 可以看到:在窄缝不变的情况下,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 将课本图10-27中的甲、乙、丙一起投影在屏幕上,它们是做衍射实验时拍下的照片。甲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3/10,乙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5/10,丙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7/10。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窄缝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时,有明显的衍射现象。 窄缝宽度比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越不明显。 窄缝宽度与波长相比非常大时,水波将直线传播,观察不到衍射现象。 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三)巩固练习 1.光也是一种波,那么光遇到障碍物是否会发生衍射现象? 2.为什么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与光是一种波是否矛盾? 3.我们站在大柱子后面能听到前面人说话的声音,而太阳光照到大柱子上却在后面形成了影,为什么? (四)课件演示,课堂小结。 打开计算机,演示波的衍射教学课件 (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地再现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给学生再次留下清晰直观的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作业 1、已知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现有几种声波:(1)周期为0.05s;(2)频率为104Hz;(3)波长为10m。它们传播时若遇到宽度约为13m的障碍物,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是 ( ) A.(1)和(2) B.(2)和(3) C.(1)和(3) D.都可以 2、下列哪些现象是波的衍射现象? (1) 面对障碍物大喊一声,过一会听见自己的声音。 (2) 将一个音叉敲响,人围绕它走一周,将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 (3) 在障碍物的后面可以听到前面的人说话的声音。 (4) 一人敲一下长钢管的一端,另一人紧贴长钢管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 参考题 1、现在水波槽里只有一个振源在水波槽里想得到两个点波源,你有什么办法? 2、、日常生活中,一般的障碍物(尺寸为1.7cm~17m)都“挡”不住声音,据此你是否能估算一下一般声音的频率范围? |
||||
板书 设计 |
第五节 波的衍射 一、波的衍射: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
|
||||
教学 反思 |
此节内容讲解过程要突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帮助学生从中归纳出结论,不要在理论上进行讨论。因此,不要引导学生探究诸如“为什么会发生衍射?”“为什么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等问题。所以,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并充分利用课本中提供的图片进行讲解。 |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