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于继涛     提交时间:2015-11-27    浏览数:0     

 

“石蛋”,如何形成?

―――地理科组第二课堂活动

     引言:珠海地区,花岗岩广泛分布,根据有关研究数据为整个区域面积80%以上。由此衍生出来的花岗岩地貌,最典型的就是在城市居住区、道路两旁的山顶、山腰和平地上、海岸带上分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这些石头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活动目标:

    根据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程标准给予活动建议为: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根据课程标准活动建议,本学案将珠海花岗岩典型地貌:“石蛋”呈现给同学们,探讨“石蛋”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对地貌的演化形成更深的理解。

活动内容:

在珠海分布了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最常见的就是低山丘陵状花岗岩山地,多由穹窿构造的花岗岩体组成,常具有红色风化壳,在风化壳剥蚀去后,则露出球状石蛋,成馒头状岩丘,形态独特,是花岗岩地貌的主体。同时,在珠海的许多海岛上分布了岩株构造的花岗岩体组成,地势相对高峻,岩石裸露,沿垂直节理、断裂进行强烈的风化、侵蚀,以及流水切割,形成奇崎深壑。

在珠海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常常看到突兀裸露的巨石。这些巨石线条流畅,圆润灵秀,活像一个个“石蛋”镶嵌于山体之上。这些造型各异、外表浑圆的石蛋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课堂导入了学生特别熟悉这些石头,很快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学生在整节课中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使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堂状态。

在接下来的“外力作用”教学内容的学习中,通过案例,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就会发现原来这些石头的形状会改变的:从有菱角到圆滑,从大的石头到小石头,甚至最后形成一粒粒的白沙。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外力作用也是如此的强大。这样就可以探究到底是什么外力因素促使了石头的这样改变呢?

提出问题:

1、   “石蛋”的形成与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球状风化过程是什么?受哪些因素影响?

2、   “石蛋”的形成与外力作用四种方式存在什么关系?

3、   如何形象解释“石蛋”?

4、   珠海地质地貌?(特别解释花岗岩地貌?)

5、   花岗岩矿物成分的如何辨认?

6、   你认为“石蛋”有价值吗?还是没有价值,甚至有危害?

活动过程:

(一)发放案例资料:呈现微型景观

(二)根据案例,学生思考案例上的问题

(三)学生讨论、陈述分析结果

(四)身边的案例与课本相结合。

(五)师生总结、概括

活动反思:

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略结论、重思维过程的养成,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通过提供和呈现“石蛋”的形成材料;然后分析和讨论案例,教师根据给出材料和相关的条件(包括课前),提出要求,进行师生互动分析:将案例的内容和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高中地理案例与道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规律。学生经过准备,包括阅读资料、调查访问(课前)、构建图示、分析资料、讨论问题、寻找方法、作出决策,进行发言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和评价:对前一阶段的案例教学进行概括和提升,即时表扬和肯定学生们的成绩,特别要鼓励那些虽有不足或明显错误但富有创意的发言、建议、想象等;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弥补。最后,给学生“布白”: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留一段“悬念”,促使学生拓展视野、调整视角,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从教学效果看,许多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兴趣浓厚,不仅了解了珠海的花岗岩地貌:“石蛋”的形成过程与机理,同时通过一景一析的分析,使学生对外力作用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很快就掌握了,最重要的是学会到了如何去应用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提高了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的意识。

若隐若现的“石蛋”(左图板樟山,右图石景山),大部分已被地表土壤埋没。

 

“叠石”,引人注目的“石蛋”景观。(左图珠海海岸线上的叠石,右图竹仙洞公园)

 

被生命“包裹”的“石蛋”(左图石景山)和形态憨厚的长形“石蛋”(右图三灶金沙滩)

 

散落在海岛上的“石蛋”(左图万山岛)和散落在山中的“石蛋”(右图江门古兜山)

 

位于山顶上形状各异的“石蛋”(左图万山岛,右图三灶)

 

附件

  • “石蛋”,如何形成文档.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