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蓝开秀     提交时间:2015-11-30    浏览数:2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蓝开秀

【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

3)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看音像资料,懂得提取有效信息、锻炼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认识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通过学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启示

【重点难点】

一、重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二、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方法】

方法: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上课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想必在座的各位都生过病,看过医生,请各位同学先回想一下看病的过程。问症状—医生先了解症状;开药方—打针、吃药;看疗效—病好了吗?有没有副作用?今天我们就要用看病的思路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讲授新课:

(过渡)战后,毫无疑问是二战后,我们先来看看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病症呢?

1、二战的破坏,造成战后各国严重的经济困境。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劫难。二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欧洲各国被战争摧毁成一片废墟,面临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

2、仍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过渡)如果你是医生,面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些病症你会开出什么药方?比如说经济政策方面,你要坚持资本主义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还是做出改变?有没有前辈能给你指导,供你学习?

一、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含义:

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发展历程:

1)开始出现:罗斯福新政

2)进一步发展: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30年代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以上两点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

材料一:战后的日本是在严密的政府保护和帮助下开始发展的。通商产业省作为日本产业政策的制定机构,对于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地影响。

材料二:自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工党先后掀起两次举世瞩目的国有化高潮。经过两次国有化浪潮,到1979年,国有企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作用(疗效):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过渡)药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产生积极效果的同时也产生了副作用: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前一阶段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下,各国发展很快。然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也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有制的固有矛盾,再加上中东石油危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

“滞胀”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

材料:

4.纠正:混合经济。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过渡)战后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新变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药方,想必通过前面经济危机的学习,那些因为失业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的工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儿童,应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这些因为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改开什么药去治呢?

二、分配制度—建立“福利国家”

(过渡)二战后,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思想开始流行起来,他们普遍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

(请各位同学阅读课本89页,了解“福利国家”的基本知识)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通过国家干预,实现对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

3.内容:医疗保健服务、 养老、 住房、 失业保险、 教育等

4.特点: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5.评价:

1)积极性(疗效):

促进了社会平等,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2)消极性(副作用):

①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②助长了公民的惰性;

③加重了个人和企业的赋税,降低了社会发展效率。

(过渡)治病过程中药物很重要,但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才是长远之计!随着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变化和升级,第三产业开始兴起,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内的的动力。

材料: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起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三、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兴起

1.概念: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2.影响:

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四、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

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由来:

20世纪90年代初, 美国

3.特点:

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美国自1991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源于此。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课堂总结:

上面我们学习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那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这些新变化?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这样说道:“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主动寻求自我调节的结果。调整的目的是满足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变化的原因一是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二是资产阶级吸取经验教训的结果。这种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附件

  •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