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谢泽涛     提交时间:2015-11-28    浏览数:8     

 本文获汕头市2015年度教学设计一等奖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二框题。

2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感受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

1、学习基础:

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运用经济生活的原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这为本框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自己的观察体验,对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这又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信息基础和情感基础,可以成为本课生动的教学活性资源。

2、学习障碍:

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因此,本课深入浅出地创设了三大情境,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同时,促进学生正确情感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收入公平的含义以及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掌握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内容。

3)懂得效率的含义;掌握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在“懒羊羊和喜羊羊的分配”这一情境的分析中,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综合思维和理解能力。

2)结合“电器厂的发展”,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难题,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电器厂的发展”这一情境的探究活动中,了解国家为实现社会公平所落实的措施,从而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对国家和政府的信心。

2)通过对“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探讨,认识到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3)在讨论“陈光标高调行善”的材料中,弘扬奉献精神,倡导友爱互助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教学难点: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

播放视频:广州番禺城管政委拥有22套房已被双规。

说明公平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出本课的主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观看视频,明确本课学习的中心内容。

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现象,引入本课主题。

(新课)

一、收入分配的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情境一:公平,是永恒的愿景

场景①:懒羊羊笑了;

场景②:喜羊羊笑了;

场景③:村长急了。

引导学生评价羊村的前后两种收入分配方式,分析村长担心收入差距悬殊的原因,从而引出收入分配公平是相对的,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通过探究,能准确分析两种分配方式的优缺点,指出村长的忧虑,体会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

 1)根本途径;

 2)一个制度保证;

3)两个合理比重;

4)另一重要举措。

情景二:突破公平难题

场景①:创业致富了;

场景②:电器厂发展了;

场景③:工人抱怨了;

场景④:意外发生了。

呈现电器厂在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使学生领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知识。

结合副板书和教材内容,理解国民收入 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为电器厂提建议的方式,掌握实现收入公平的措施。

注重学生的思维层次性,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2、提高效率的意义

3、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情境三:揭开两难之谜

场景①:方丈的困惑

场景②:方丈的策略

场景③:和尚也现实

场景④:方丈的智慧

结合学生熟知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解决喝水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使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无论是忽略公平还是忽略效率,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通过合作探究,提出解决喝水问题的方案,理解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

培养探究合作精神,增强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谈论:“不患寡而患不均”

引导学生对“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高调行善”进行讨论,掌握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结合已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处理效率与公平的措施。

重视培训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陈光标高调行善

(小结)

课件展示:

《礼运大同篇》

小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分析相关问题。

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已学知识。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设置

材料:

《礼运大同篇》

问题:你如何理解大同世界?在提出这一理念的当时能实现吗?

处理方式:上课作简单评价,学生课后思考,形成书面作业,于下节课进行讲评。

七、板书设计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收入分配的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

 1)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一个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两个合理比重: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4)另一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2、提高效率的意义

3、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三、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八、教学反思

1、以若干个教学情境为主线贯穿知识点,可取亦可行

本课的知识点层层深入,若用多个例子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演绎推理,课堂就变成一个复杂的万花筒,成为材料的堆砌,显得冗繁和呆板。本教学设计创设了三个主要的情境,分别以羊村的发展、电器厂的成长、三个和尚的故事为主线,贯穿三个板块的内容,注重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而且有利于体现知识点的完整性。

2、由师本到生本的发展

如果我们把一节让人回味无穷的课,比作一出好戏的话,教师就应该“守本分”,退居二线,做好“导演”的角色,给予“演员”——学生的,只是几个情境,几个场景,剩下的就由“演员”自己去发挥,“导演”只做适当的引导,不该出手就不出手。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否则就可能剥夺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得探究活动成了教师自导自演的“好戏”。

3、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动态生成,点燃学生思维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会预设探究问题的答案,但有时也会出现考虑不周全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思考的个体,针对同一问题所生成的答案绝非千篇一律,有些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得出的观点是充满闪光点的。教师此时应对学生富有创造力的答案进行积极正面的肯定,进行师生交流,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标准答案。教育应该有容忍多元答案的气度,而不是迷信标准答案。

4、探究活动既要注重归纳推理,也不能忽视演绎推理

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推理,适用于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推理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产生任务感,从获得感性认识后,延续探究事物本质的兴趣。然而教师要注意在探究活动的设计方面,问题的设置不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应做到连贯性和针对性,操作时应层层设问。而如果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由具体到抽象来获得的话,那课堂就显得死板单调。对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演绎推理,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即可。

【课后感想】

夸美纽斯说:“探索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使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学得多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指导下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获得人文情怀的熏陶。这将是我的不懈追求!

附件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