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罗晓今     提交时间:2015-11-28    浏览数:0     

 

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作文讲评

透视材料

罗晓今

一、月考2试题:2015-10-10

    在公交车距离车站50米处,一位大妈扛着大包行李向公交司机挥手,示意停车。按规定,公交车不准站外停靠,所以车继续前行。但司机为了能让大妈赶上这最后一趟车,明显放慢了速度。大妈很着急,边喊边艰难地追赶。车进站停稳,司机立刻跳下车,迎着大妈跑去。他帮大妈扶行李上车,安顿她坐好,这时公交车已在车站停了3分钟。大多数乘客报以热烈掌声,也有人对大妈没有提前准备好上车议论纷纷,还有人对司机停车等人耽误大家的时间表示不满。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二、“现实生活型”材料作文题应该如何写?

    请你先阅读下面一篇本次月考作文,你如何评分?理由是什么?

尽职尽责,坚守岗位

(考场作文实录,810字)

①在车站前的一段距离,一个扛着大包行李的大妈艰难地追赶公交车。而公交车司机放慢行驶速度,到站后帮助大妈扶行李上车,并安顿好后继续开车。四季度举动获得了大多数的乘客的赞赏。

②上述的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这位公交车司机的尽职尽责,他帮助大妈的行为举动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讯息:做人做事,需要尽职尽责,坚守岗位。

③下乡四年年仅26岁的年轻村官,在一次爆发的洪涝灾害中,与几名村民徒步向上级传达信息,桥梁被冲毁。他们合力将一颗大树横在河上。当这几个村民安然无恙地过河后,这名年轻的村官在桥上却被洪水冲走。人们在下游找到他,可他魂归西去。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在本应怒放的时候却悄然离开,令人扼腕叹息!他那尽职尽责、坚守岗位的行为值得铭记、值得歌颂!

④日前中国男篮取得亚洲男篮锦标赛冠军。当胜利来临时,男篮们的努力都有了回报。而身为队长的周鹏比赛期间女儿病重,他为了比赛而将这件事一直藏在心底,直到担忧与痛苦无法抑制时他才告诉教练。而教练宫鲁鸣特别允许他回去看望女儿。周鹏在离队20小时之内又迅速归队,在队友们的担忧中,他披上战衣与队友们并肩作战,并拼尽全力,赢得了当天比赛的胜利。许多人都默默地为周鹏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周鹏身为队长肩负重任,在女儿与比赛之间,他既无奈,又无可奈何。但他还是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尽职尽责,坚守岗位。

⑤中国女排日前击败日本、俄罗斯等劲敌,夺得了冠军。登上领奖台,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女排们纷纷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她们欢呼微笑,十分高兴。赛后,女排教练郎平表示“一切归零,里约奥运会再见。”她还表示,在这两年里所付出的努力,一切都得到了回报。众所周知,年龄54岁的郎平曾是上世纪女排的头号主力。如今退役的她成为女排教练,两年的时间,她尽心尽力培养新人,常年的劳动,以及年轻时留下的伤痛疾病,在这个岗位面前都不值一提。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尽职尽责,坚守岗位。

⑥人的一生要面对许多抉择与困难,而我们需要尽职尽责、坚守岗位,才可有所收获。

    2015年全国16套作文题,全部为材料作文题型,具有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特点,重在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注重考查考生的生活阅历和视野,突出检测考生的思辨能力。材料各具特色,大体有“现实生活型材料、寓言故事型材料、哲思语录型材料、文学文化类材料”四种类型。本次月考作文题属于“现实生活型材料”。

    对于“现实生活型材料”如何写的问题,我们给出的策略是:透视材料——即把材料当作思考点,对材料进行分析、对事件或现象表达鲜明的看法、对文字材料背后的事理、原因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对事件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辨……

因此,上文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透视材料,没有把材料当作思考点,没有分析材料,没有表达对该种现象的看法,还停留在话题作文的思维上。话题作文侧重于就材料提炼观点、然后阐释观点,有了观点后往往抛开材料而扣住话题行文——这种写法已经背离了当前的材料作文的要求。本文得分40分。

那么,如何透视材料?下面几种常用的方法希望你能学会

1.类比透视——通过类似事件的比较,表达对公交司机的谅解与点赞。

曾经有一位老人因为三辆公交车都不为他靠站,最终拿起一块砖头愤怒地扔向了公交车的后窗。调查后才知,公交车司机很多时候会因为老人不用付钱而拒绝让他们上车。在这个物质横流,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的时候,公交司机肯放慢脚步帮助大妈上车,其行为实在难能可贵。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埋怨他呢!对于三分钟的停靠,我们应多一份谅解,多一份鲜花,多一份鼓励。(《学会谅解》)

2.引用透视——通过引用鲁迅名言并略加创意解说升华了公交司机的品格。

鲁迅说过:“争你们的自由,就是为社会争自由;争你们的人格,就是为世界争人格。”而我却认为:“攒你们自己的美德,便是为社会攒美德。”当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件有美德的事,那么整个社会都充满美德。公交车司机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帮助大妈搭上最后一趟车,并帮大妈抱行李快上车,安顿她坐好。虽然耽误了些许时间,但却做了一件有美德的事,我们应该为他点赞,向他学习,而不是抱怨和非议。让我们多做善事,为社会攒美德。(《让美德停留》)

3.比喻透视——通过比喻挖掘出“等一等”的意义。

等一等,说句矫情的就是,或许能够重新与失联已久的心爱之人相遇,或许能够让自己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重新发现,或许能够不再错过你所珍惜的所有。我们的生活需要等一等:泡面浸在沸腾的水中需要等一等才会变得弹爽有嚼劲,茶需要泡着再等一等喝才会沁发舒人心脾的清新茶香,红酒需要在杯中轻晃一会才能品出真酒香之美;大妈也需要我们等一等,失去这趟车或许她就要走路回家甚至是风餐露宿于街头。等一等,或许能为自己增添一份助之乐。(《等一等》)

三、佳作借鉴:一点两侧重”行文要领

    阅读提示:下面几篇文章在“透视材料”方面做得较好,①划浪线部分均与材料有关(这一点很重要),说明是以材料为思考点进行的阐发;②一般来说,文章前面侧重于分析事件、现象本身,后面侧重于阐发事理的深广度。(“一点两侧重”行文要领,请体会。)

1.传递温暖  高三(19)班  叶真任

公交车司机为了让大妈赶上末班车,放慢了车速,在进站停稳车后,立即跳下车,帮大妈搬行李上车,安顿好她,即使这期间耽误了三分钟,乘客仍报以热烈掌声,虽然也有部分乘客不赞同其做法。在我看来,司机不仅尽责、灵活地完成了其本职工作,还无声地升华了个人的素养,使公交车内空气中传递着温情【引材料、分析事件本身】

杨澜曾道出:“人文不仅是内心对规矩的赞同与遵守,更是人内心最根本的善良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司机帮助扛着大包行李的大妈上车,体现了这个社会所要求的人文素质,正如那句老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好的事情会手把手的传递下去。【引用透视】

也许有人会对司机与大妈耽误了大家时间而有所介怀试想:当在公交车后扛着大包追逐的是你,而眼前的末班车却飞驰而过,只扔下你一人无助地站在街道上,想必那时内心的烦闷与心酸比身体的疲惫更数十倍地折磨人。相反,当司机友善待你,可能你对人、对社会又是另一种不同的看法与态度。在他人遇难时,你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曾经也有人把这份温暖赠予了你,你要把它传递下去。【假设透视】

当今社会所提倡的提高人的素质,不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吗?“人之初,性本善。”在善与恶间,我们会徘徊,会有千丝万缕的念头,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怀和体谅,少一份猜忌与怀疑,则有望“天下大同”,那就少了许多“老人摔跤不敢扶”、“小悦悦事件”等负能量,多了些“托举哥”与“生命最后一刻熄火保全了全车人安全的司机黄志全”等正能量。在这些正能量的感染下,何愁建立不了一个和谐社会?【假设透视】

生活是美好的,这是个信念。社会与人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或许帮与不帮,只是一念之间,而影响却是深刻的,深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若整个社会都是冷冰冰,没有一点爱与思想的,那就真的是行尸走肉了。【揭示本质】

公交车司机黄志全心脏病突发,在生命最后一刻最后一次停稳了车,确保了全车人的安全,使他永远铭记在大连人心中,同时也让更多人关注到公交车司机这份高危、强度大的工作,使乘客与司机之间不再是紧绷的关系。多一份笑容多一份温暖,传递着温情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类比透视】

温暖只在你的举手投足间,不在乎大小,一人传一人,生命不止,温暖不熄。

2.善念,分秒中    高三(2)班  梁晓仪

忙碌的大街上,一位大妈扛着大包行李追赶公交车,由于规定,司机无法立即停车,但明显放慢了速度,等进站后,司机立即下车帮大妈提行李并扶她上车【引材料、概括事件】

整个事件仅发生在短暂的三分钟内,却值得让人咀嚼玩味。老实说,司机大哥的行为真的让人肃然起敬,忍不住要竖起大拇指狂点赞。因为他的热心、负责,不仅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承担了本分以外的责任,更让人看到三分钟背后的文明素养和优秀品质【分析事件本身,表达基本看法】

早在千百年前,古人就构想了“大同社会”,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传诵至今却日渐萎靡。试想,如果那个追赶公交车,大汗淋漓的大妈是你的邻居?你的亲人,或是你妈呢?想必你就不会抱怨这位大妈手脚慢,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说不定你还会主动要求司机减慢车速,甚至停车呢【引用透视、假设透视】

也许,如果我们都能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体谅别人的处境,像司机大哥般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就不会只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令人触目惊心的冷漠事件就不会层出不穷;扶不扶,救不救更不会成为需要斟酌的问题……【类比透视】

当然,司机大哥为了照顾大妈“个人”的利益而耽误了车上乘客的三分钟。这三分钟,或许是对上班族争分夺秒的三分钟;也或许是一场重要会议开始前的倒计时。但是,我却更愿意将这细微的三分钟放大,把它当作对人们的文明素养的考验。试问,有多少人为了几分几秒而冒着生命危险闯红灯,又有多少人只顾自已而过早地关闭了电梯门?【类比透视】

三分钟,对不同人有着不同意义。数十年如一日地在中国支教德国青年卢安克曾说过:“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没错,在这里,司机三分钟停车和乘客的三分钟耐心等待构成了浮躁的工业文明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每个参与其中的人而言,可谓一次素质的提升,增加了对别人的一份体谅和关心【引用透视、揭示三分钟的可贵】

海子说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当中描绘的美好意境,简而言之,就是当你在外拼搏奋斗是,不必担心孩子走失,因为会有好心人指路引领;不必担心老人摔倒,因为会有好心人将他们扶起;不必担心自已手提肩扛得重物,因为会有好心人替你分担……【展望结尾】

3.社会需宽容与理解    高三(1)班  姚嘉敏

    司机进站停车等大妈,多数乘客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有的人却对此感到不满【引材料、有针对性】

    他们不满的原因无外乎是耽误时间,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大妈而言,这是最后一趟车,她或许有急事需要赶上这趟车,等待的人可以听首歌,或者看几页书,那就不存在浪费时间这一说,为什么就不能再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分析事件本身——只针对“不满”而发议论】

    我记得有个小男孩拦下公交,上车后对司机说请等一等,乘客中有些不耐烦的人对小孩儿冷嘲热讽,认为小孩儿在恶作剧浪费他们的时间,甚至破口大骂,催促司机赶快开车。但当最后,小男孩把他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扶上车后,那些人顿时哑口无言。有的时候别人看似无理的举动,或许是无奈之举,我们为什么不能抱着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去体谅别人【类比透视】

    高圆圆和赵又廷的定情作《搜索》电影,高圆圆饰演了一个身患绝症的女孩儿,刚从医院得到消息出来的她是绝望的,心绪凌乱的她以致于没有发现有一位老人上了车,也没有让座给老人,正是因为她没有让座,引来了全车人的唾骂,和后来的人肉搜索,媒体追踪。最后导致她不是因病而逝,而是忍受不住舆论压力选择自我了结。生活中有许多巧合,造成了很多的无心之失,我们何必那么苛刻地去对待,何必那么“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放宽心态,多点宽容与理解【类比透视】

    举世震惊的“9·11事件发生多年后,某个节目组邀请了当年儿子无辜丧生的美国母亲,和当年参与这个事件策划的人员之一的母亲。在这个节目上,美国母亲拉着另一位母亲的手,对着镜头说:“大众对我儿子的死,对我抱以极大的同情,她的儿子在当年被判了死刑,却没有人可怜她,包括我。但那么多年过去了,当我放下之后,我才发现,她也是一位母亲,一位失去了儿子的母亲,她的儿子确实有罪,但她却是无辜的,我们对她为什么要那么的苛刻?为什么不能对她多一点宽容?” 【类比透视】

    柴静说:“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在这个社会,人们彼此需要着宽容与理解,你收回了你的宽容,让我的宽容难以维系,那这个社会终将会变得冷漠无情【引用透视】

    不管是大妈,小男孩,高圆圆所饰的角色,还是那位恐怖袭击者的母亲。他们都需要宽容与理解,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他们,那时,我们也会渴求别人的宽容与理解。

    社会,唯宽容与理解,才能变得有情有义。

4.无规矩不成方圆   高三(13)班 黄伟丰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即使再小的一个小团体,没有规矩是不可能存在的。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独特的规矩,我们不能轻易逾越的。

有一篇小报道说,一公交车司机因为了让身背行李的大妈能赶上末班车,故意放慢速度进站,并亲自下车帮助大妈搬运行李,此举赢得了大多数乘客的掌声,但也因耽误了车上乘客的宝贵时间,而引起了部分乘客的不满【引材料】

我认为这位公交车司机的做法破坏了规矩,是不可取的。无可否认,他帮助大妈上车是一种有美德的表现,也得到了大多数乘客的赞美。但他这样做的同时也耽误了一车乘客的时间,是违规行为,大多数乘客赞赏不代表全部,如果车上有的乘客因为这件事而耽误了重要事情,那他该找谁说理呢因为一个人而耽误一车人,我不敢评论是否值得,但如果那位大妈可以提前准备上车,司机可以循规蹈矩地工作,事情不是就完美了吗?事实是残酷的,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有了规矩的存在,遵循规矩是基本的准则,有了这准则才能造就一个完美的集体,我们不能轻易去打破规矩,不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原因透视】

大自然的“弱肉强食”,人类社会的“遵纪守法”无不体现规矩的存在。还记得那个故事吗?在蓝天白云下,一个幼小的生灵在沙滩上探出头来,挣脱了细砂的束缚,向着自由的大海拼命爬去,而头顶的天敌正在蓄势待发,那小海龟危在旦夕,一旁的游客见到这一幕便心生怜悯伸手帮助小海龟回归大海,他们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当他们还在沉浸在拯救生灵的喜悦时,成百上千的小海龟们相继破沙而出,争先恐后的奔向大海。这时,天敌们可算饱餐一顿了,一只又一只的小海龟被叼走,这一幕打破了游客们的喜悦,他们现在只能在一旁看着,无能为力。如果知道就下那只小海龟会引发这样一幕的话,他们还会出手吗?人生没有如果,谁也无法为那无可估计的后果承担责任,我们需要规矩,也需要有人去遵守规矩,大自然的法则我们不能干预,同样的,人类社会定下的规矩也不能轻易逾越【类比透视】

无规矩不成方圆。

(罗晓今2015-10-15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