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吴凌英     提交时间:2015-11-29    浏览数:1     

 

《燕歌行》教案

佛山市第一中学语文科  吴凌英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教学设想:

1.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

2.使用品读法和关键词语替换比较法把握主旨。

3.划块赏析。

4.知人论世,明确背景。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之前我们学习了第六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先复习一下,一起背诵《从军行(其一)》《塞下曲》。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雄浑开阔,李益的《塞下曲》苍凉悲壮,今天我们来学习边塞诗的另一名篇《燕歌行》(ppt

二.解题

乐府旧题,多与边地征戍有关,写思妇“怨旷之辞”。

问:大家课前根据学案进行了预习,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三、整体感知ppt

1、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什么人? 什么景?

事:战争,人:将帅、战士(士卒、征人)、思妇;景:边塞秋景

2、 自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并思考:

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根据学生的分析,划分章节,并概括内容)

四、通过关键词分析赏读诗文:

出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齐读

1.诗人写出了怎样的出征场景?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

破、赐颜色、摐金伐鼓、旌旆逶迤

天子恩赏,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军容浩大,写出了将军率军出征的威武荣耀。

▲汉家、汉将

唐代诗人喜欢以汉代唐。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汉朝比较强盛,所以唐代诗人在描写与敌人作战的时候,经常以汉代唐,以夸耀唐军的威风。还有一个原因,便于讽刺。如白居易的著名诗篇《长恨歌》批评唐玄宗贪恋女色,说汉皇重色思倾国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2.“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古人写诗好炼字,那么我们抓住哪些词来鉴赏这两句?

“飞”“照”,警告了军情危急。

3.“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自读并试着背诵

战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清人宋宗元在《网师园唐诗笺》说高适《燕歌行》中的“沉痛语不堪多读”,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部分,哪里表现“沉痛”?为什么不堪多读?

 “山川萧条极边土”八句,是整首诗的核心部分,高适用白描、对比描绘出的战争画面,揭示了汉军失败的原因,是上文的延伸,也是下文感叹的基础。

首先是战局吃紧。胡人从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个个善骑射。在草原或空旷之地上作战,骑兵机动性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可以声东击西,冲散合围,可以神出鬼没,来去如风。与之相反,中土军队的灵活性就远不如胡人的骑兵,而且精心演练的队列,阵法,在胡人看似没有章法的攻击下,往往只能疲于奔命。中土军队善守,可是塞外辽阔空旷,无险可依。两军的特点,本来就已经决定了汉军长途奔袭身陷塞外的不利地位。那么,统帅三军的将领应当浴血奋战,才会抓住胜利的契机吧?

完全不是这样。“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简直是令人发指的行为,在没有部队不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在“矢交坠兮士争先”的惨烈战争中,当士兵死伤大半时,将领的行帐里居然歌舞升平!这样的战争哪里还有不败之理!

下一句“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这样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战争惨败,曾经“天子非常赐颜色”的将领,看着夕阳下疲惫、惊惧、越来越少的兵士们,知道战败已成定局,这时候会悔恨自己的轻敌吗?但是被围困的士兵们,在面对悄然逼近的死亡时,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埋怨什么了。他们有着更为重要的痛苦,去咀嚼。有着更为诚挚的思念,去惦记。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这段诗写了什么内容?

士兵的思念亲人妻子的痛苦

士兵白天战场上战斗激烈,夜里戒备森严,提心吊胆,睡不安稳

2、这段诗文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与全诗描写战争过程是否背离?有何联系?

       这一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就是写士兵们的思念。“玉箸”比喻妇人的眼泪。夫君远征戍边,一去几年,生死未卜,这样的思念是人之常情。也恰是因为人之常情,想来才会“欲断肠”啊。在士兵们想象中描忆出来的画面里,没有劳燕分飞,没有生离死别,或许还留有几分地可供耕耘、收获;一家老小在火光前围坐,有一搭没一搭的唠着家常,那是多么温暖呵,绝对不会有塞北的苦寒……

可是“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目光看的再远,哪怕比道路的尽头还要遥远,也无法穿过这茫茫绝域,也无法触及万里之外的边庭关塞。如今又被围困在此孤城。不知道生死何期,只见杀气如云。多想在梦里回去呵,但是夜里塞北的寒风呼号,如咽如泣,夹在凄凉的打更声中钻入耳鼓,是没有人可以成眠的啊。

苦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对比。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

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运用了什么手法?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骁勇善战,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恃宠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两者形成古今对比

3、除了此处外,文中还有哪些对比?

出师时的铺张扬厉——战败后的困苦凄凉

士兵的效命死节——汉将的怙宠贪功

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汉将临阵失职、纵情声色

李广——“汉将(古今对比)

这样的层层对比,矛头所指非常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五.主旨概括

此诗的主题是谴责边塞将领沐浴皇恩却恃宠而骄、贪功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诗虽叙写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领。风格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塞外的羌笛悠悠、楼兰的胡茄漫漫,

大漠的孤烟缕缕、蓟门的风沙茫茫 ……

六、边塞诗总结

(一)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1、表达请缨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赞美将士的武艺超群、英勇无畏。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2、揭露军中矛盾,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对士兵辛勤久戍、苦战沙场的同情;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燕歌行》高适

高适《蓟中作》“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3、抒写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抒发缭绕不尽的乡思边愁。

《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

4、描写边塞艰苦的生活和奇异的风光

艰苦:“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黄沙百战穿金甲”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表现民族融合。岑参《白雪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6、边塞送别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岑参《白雪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边塞诗常见意象

        一与战争有关的器物

        如旌旗、金、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羽书、烽火楼等

        二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

        楼兰、阴山、、天山、凉州、长城、玉门关、山海关、单于、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关山月》

        三与边塞有关的景物

        大漠、月、海风、瀚海、孤城、塞草、雪山、归雁

(三)风格——

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婉清丽

小结:边塞诗的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情感。

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吸引着我们,艰苦热烈的军旅生活诱惑着我们,醉卧沙场的豪情壮志激励着我们,这也许就是边塞诗永恒的魅力!

七、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江苏卷)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