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通用技术课堂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非认知调控
周嘉
广东实验中学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着力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着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崭新技术课程。其独有的课程特点,对教师在课堂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操作上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四年来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非认知因素的影响,从动机、情感和性格三方面讲述如何实现对学生的非认知因素调控。
关键词:通用技术,非认知因素,非认知调控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着力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着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崭新技术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更着重于展现学生丰富的学习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普通自然科学学科不同的是,它在“创新”、“实践”方面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完成“理论——设计——制作——理论”的学习过程。而其中的“设计”到“制作”环节,给通用技术教学带来了独有的课程魅力的同时,也对教师在课堂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操作上带来了挑战。
在进行该课题研究之前,我校为了探求一种合理、高效、可操作的实践课程操作模式,不断进行教学实验,变换不同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评价数据反映了有趣的情况:
|
省创新班 |
市重点班A |
市重点班B |
平行A |
平行B |
平行C |
平行D |
平行E |
04届 |
76.3 |
80.2 |
74.5 |
76.8 |
70.1 |
76.2 |
74.2 |
72.4 |
05届 |
85.5 |
79.4 |
83.5 |
74.9 |
75.2 |
74.3 |
83.2 |
80.6 |
06届 |
83.2 |
84.5 |
86.4 |
80.4 |
79.5 |
76.3 |
78.2 |
80.4 |
*由于每年任教班号不同,表中用字母取代班号
上表是04届到06届部分班级学生在必修一模块教学过程中,完成作品总评分数的班级平均分。所有班级的为同一老师任教,而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也没有变动。由招生考试所分配的重点班和普通平行班的评价平均分的情况来看,成绩并不是按公认的能力水平差异(“省重点”优于“市重点”优于“平行班”)成梯度分布。这一状况与其它学科相比有明显不同。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平行班分数要高于市重点班,甚至是省创新班。造成此结果,除课程本身特点外,与学生自身因素也有莫大关系。从数据中可以假定,学生的智力因素对其实践操作的影响并非主要因素,而有其他因素对其操作表现造成影响,这些因素便是通常所说的非认知因素。
1. 理论基础与研究意义
1.1 非认知因素的概念界定
非认知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在认知过程中其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和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广义来讲,非认知因素是所有有利于人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也可称为非智力因素。
“非认知因素”(又称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是在193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在《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首次提出。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非智力因素概念才基本被国际心理学界所接受。改革开放后,我国学界才开始接触了这个新的概念。1983年2月,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刊登于《光明日报》上,从此“非认知因素”及其相关问题才引起我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重视。
在燕国材教授而后所提出的理论体系中,他用一道公式阐明了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A=f(I·N),即学习的成功(A),是由认知因素(I)和非认知因素(N)所共同决定。因此培养学生的非认知因素,也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我们可以在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一项,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非认知因素表现的评价。
在燕国材教授的《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将非认知因素划分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因素,称为其第二层结构。本文结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主要从动机、情感和性格三方面讲述如何实现对学生的非认知因素调控。
1.2 非认知因素的研究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28 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研究。研究表明,这些“神童”长大后,其中一部分人成就很大,另一部分人成绩平平。分析这两部分人的心理特征,结果发现他们在智力因素方面无多大差别,但在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心及进取心等方面,成就很大的那部分人远远超过成绩平平者。显然,是非认知因素造成了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异,优良的非认知因素对前者的成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国,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非认知因素的作用。古人云:“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去做。“能不能”即认知因素,而“为不为”就是非认知因素。当然,对非认知因素开展研究,在我国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林崇德、燕国材等学者则认为,“非认知因素”的提法是科学的,因为“非认知因素”是可以培养和调控的,这就意味着它可以提高、可以发展和可以校正。所以“非认知因素”这一概念具有客观性,用它来概括智力因素之外的因素,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现在,我们可以在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一项,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非认知因素表现的评价。可见,我国教育体系开始注重对于学生的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和提高。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