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高海玲     提交时间:2015-11-30    浏览数:0     

 

 2017届高二上学期龙山中学段考一 语文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基础题、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中国人一直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D.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chú)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1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2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3者乎?而屡其号,此庄生所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4其乐且适也。然常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5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彼者已劳矣,又多忧;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慕之,宜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以难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释:1)颍水:淮河支流,熙宁元年(1068年),欧阳修在颍州买地建房,准备退休定居。

2)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3)逃名:逃避名声

4)喻:形容、表明         5)轩裳圭组:总指官场事务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知名之不可逃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B、吾之乐可道哉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记。《报任安书》

C、此吾之所以志也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D、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5、下列各项都能表现出作者的“得意于五物之乐”的一项是(     )(3分)

①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太山(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③虽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其乐且适也 

④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⑤吾尝用于时矣,而无称焉

A          B           C           D、④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作者简要交代贬谪滁州时自号醉翁,如今又更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反映出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从中年被贬谪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B、第二、三段中,作者的琴、棋、书、酒、金石都从正面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一种高雅情操,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在作者看来,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而且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的祸患。

C、第四段作者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引退的三条理由,第一条,“老而休”,是必然规律;第二条,作者被朝廷任用,如今可以功成身退;第三是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

D、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反映了欧阳修晚年的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薄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常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5分)

                                                                                 

                                                                                 

2)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5分)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