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厉亚萍     提交时间:2015-11-30    浏览数:0     

如何切实抓好课外阅读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中学生要学好语文,具有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健康个性与健康人格,光靠课内几本薄薄的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为相当多的中学生语文水平低而感到困惑、苦恼。这种状况与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过窄而造成的词汇匮乏、文化与精神贫瘠有密切关系。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多阅读,多积累,多比较,才能培养敏锐的语感,才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都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受时间、阅读习惯、阅读经验等的限制,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要么是雷声大、雨点小;要么是开头轰轰烈烈,后面草草收兵。这样的阅读效果可想而知,最后往往是老师、学生都兴味索然。要知道,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绝不是教师来几次宣传、鼓动就可以奏效的。要让学生真正品尝到阅读的乐趣,收到最佳的阅读效果,还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非得有周密合理的安排、切实可行的措施不行。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抓课外阅读的几点体会:

一、 教师先作充分的铺垫,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每一届新生入学,我都会对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做一个摸底。并为此开展“与书为友”的系列专题讲座,我和学生谈“书的魔力”、“名人与书”、“如何读书”、“读哪些书”,围绕这几个主题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每一个环节我都作了细致周到的案头工作。如围绕“书的魔力”这一主题,我跟学生谈书如何塑造人格、改变命运;围绕“名人与书”这一主题,我跟学生讲董遇、毛泽东、拿破仑、鲁迅、池田大作等名人读书的故事。每一个专题讲座都有详实的事例,深入的分析,并贯以自己的体会,学生听得入神,兴趣也就逐渐产生了。围绕“如何读书”这一主题,我主要从“读书要有选择”,“读书要有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要求学生不读坏书,少读浅易或搞笑的书,慎读信手拈来的书。告诫学生,不要好大喜功,要摒弃浮躁心理,老老实实地读,从细微处读,以平和、宁静的心态去读;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要圈点批注,写心得,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要善于思考、想象,勤于品味、揣摩,敢于质疑提问。只有把阅读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是成功的阅读。

如今小学、初中抓应试教育比高中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老师急功近利,教材中中考不考的都不学,更不用说引导学生去读课外文学书籍了。所以对于没有读课外书习惯的学生,积极的引导相当重要。必须要破除学生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的敬畏感、陌生感、排斥感,教师要想方设法彰显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由于学生的阅读习惯还未养成,阅读经验不足,阅读能力不强,所以在“如何读书”这一环节教师的指导最要全面、细致、深入,这是阅读活动有效展开的保障。

书海浩渺,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终其一生读书,也只能认真读2000本左右的书。”中学生课业负担繁重,面对这些矛盾,学生往往不知从何读起。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展要求列出一些书目推荐给学生。在“读哪些书”这一专题指导中,我按散文、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文学给学生列出了几个系列的书。

散文:龙应台、周国平、傅佩荣、余秋雨、张晓风、鲍鹏山、林清玄、丰子恺、纪伯伦等散文大家的作品

小说戏剧: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以及老舍、茅盾、巴金、钱钟书、沈从文、贾平凹、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海明威、茨威格、川端康成、加西亚·马尔克斯、罗曼·罗兰、巴尔扎克、哈代、肖洛霍夫等人的代表作,还有鲁迅、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像大象的眼泪》《灿烂千阳》《追风筝的人》这样的世界当代畅销小说。

诗歌:唐诗宋词以及歌德、普希金、裴多菲、莱蒙托夫、泰戈尔、艾青、闻一多、徐志摩、舒婷、顾城、海子、梁晓声等诗人的诗作。

传记文学:《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弗洛伊德传》《陀斯妥耶夫斯基传》《狄更斯传》《巴尔扎克传》《拿破仑传》《丘吉尔传》等历史名人传记。还有《斯蒂芬·霍金》《李嘉诚自传》马云传:永不放弃《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等中外当代名人传记。

所推荐的这些书,均为中外古今代表性、经典性、艺术性、思想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目的是在一个比较大的方向引导学生读书时少走弯路,让学生徜徉于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在阅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妙,并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二、 拓宽阅读渠道,适当运用辅读手段,帮助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使年轻一代在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就占据一个精神的制高点”,但要真正占据它,有相当的难度。很多学生对名著读不下去,如何消除学生对名著的敬畏感和陌生感,拉拢学生与名著的距离,减少学生阅读上的障碍,这是教师在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借助先进的现代技术,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源是一条捷径。

配合四大名著等经典名著的重点攻读,我们利用晚自修前的一段较为休闲的时间全年级统一每天放映一集电视片。高一是《三国演义》、《水浒传》,高二是《红楼梦》《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等片,班级也购买了世界文学名著经典电影的碟片,鼓励学生周末借回家去欣赏……尽可能在学生与名著之间架设桥梁。

配合课内诗词教学和课外诗歌阅读,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电视系列片《唐之韵》,使学生对整个唐诗的兴衰演变,对各个阶段各种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配合散文阅读,我在课堂上放映《电视散文欣赏》,让学生在音乐、画面、文字、朗诵的完美结合中,充分领略散文的魅力。

配合研究性阅读,我让学生课余上网大量查阅,利用网上现成的资料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读名著的理解、认识。

精彩的影视名片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名著名作的亲和力和冲击力,保障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课外阅读营造了浓厚氛围。 

要注意的是对这些电教手段的使用不能流于泛滥,不能喧宾夺主,以它来代替文本阅读,不能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要有量和度的把握。如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我们不是全部照搬上去放映,而是选用了其中一些著名的章节。

三、 对课外阅读的督促检查落到实处,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

课外阅读能否坚持有效地展开,与教师能否坚持有效地督促密切相关。

这是一项繁琐,劳神费力的工作。正是因为它要花费教师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对工作压力本来就大的教师来说,可谓是一场挑战。这也是课外阅读最终总难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结合学生和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方式,对阅读效果的检查作一个合理的安排,有序地展开这一工作。我是这样做的:

每周一篇读书笔记(主要是读后感),精批细改与查阅相结合。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又可以具体指导学生的写作。学生从中学会了概括内容要点,学会了揣摩语言、品味情感,学会了评价文章得失。收获大了,阅读的兴趣、信心自然能保持下去。

每月一次读书汇报和读书笔记(主要是摘录)展览课。我先把每次的时间订下来,时间到了,大家就来谈谈自己近期读了哪些书,书中哪些内容对自己有较大的触动。学生有了较多、较深的阅读体验便有了表达交流的欲望,教师要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学生在轻松的交流中,分享读书的乐趣,燃起更大的热情。

每学期一篇研究性阅读论文,可独立完成,也可多人合作。进行结课评比后,张贴宣传表彰。让学生品尝阅读成果,保持深层阅读的兴趣。

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中,体现对名著阅读效果的考查。

必须注意的是所有这些作业的落实必须考虑学生阅读的时间、速度等实际问题,不能把它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信心就会因不胜负荷而丧失。

总之,这些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学生、学校、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切忌各项形式泛滥成灾,贪多不务实,什么故事课、朗诵课、表演课,演讲课一窝蜂而上。对于中学生而言,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实效。尽量少摆花架子,而是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实实在在地进行指导。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