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时区及时间计算”实验设计
设计人:钟菊芬
【实验目的】
1.理解时区划分的原理,学会区时的换算;
2.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探究态度;
3.内化课本知识,提升地理计算技能。
方案一:
【实验器材】白色硬纸板、透明胶片、直尺、圆规、笔、剪刀、铆钉。
【实验步骤与方法】
1.将白色硬纸板剪成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各划分成24等分,然后,在大圆上标注表示24h的数字,制成时间圆盘,如图一;在小圆上标注24个时区的范围、中央经线、时区序号,制成时区圆盘,如图二。
图一 图二
2.将一透明胶片剪成大圆,画上阴影,再剪成24等分,制成日界线转盘。
3.用铆钉将时间圆盘、时区圆盘和日界线转盘在圆心处固定,即成时区日界线转盘。
4. 转动时间圆盘,可演示当知道某地处于某一时刻时,世界其他地区的区时情况,进行区时换算。
5. 时间圆盘和时区圆盘不动,在180度经线与子夜线(0时经线)之间展开日界线转盘,演示“今天”、“昨天”在地球上的范围。
【实验评价与结果】
区时的计算和日界线是《地球的运动》一节的两大教学难点,通过制作“时区和日界线转盘模型”,化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
该实验能直观反映各个时区的范围及中央经线,便于找出给定地点所属的时区,并进行区时的换算。还能演示“今天”、“昨天”在地球上的范围,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但制作实验模型较费时,在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实验的时间难以。
方案二:
【实验器材】地球仪、白纸、直尺,笔等。
【实验步骤与方法】
1.将地球仪置放于桌面(辅助学生空间想象),在白纸上绘制一个以赤道为横轴,本初子午线为纵轴的垂直经纬网坐标系,如下图;
2.参照教材图1. 20 “时区和国际日界线”,绘制成时区分布图。鉴于纸张尺寸,中间部分时区省略,但是学生绘制此图时,需绘制完整。
3. 分别找出中时区、东八区、西五区的范围(用经度范围表示) 、 、 ,它们的中央经线分别是 、 、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数值都是 度的倍数。
4.观察东十二区、西十二区的范围分别为: 、 ,它们的中央经线是 ,为什么呢?
5.找一找116°E、176°E、73°W分别属于哪一时区 、 、
;有什么简单的数学方法可以计算吗?
6.假设东八区的区时为6时,西五区的区时是 。
7.假设A地(20°E)的地方时为2014年9月10日6时,求B地(100°E)和C地(70°W)的地方时。
a.在以下坐标轴中将相应的已知信息标记出来,未知信息用问号代替;
b.分别算出A、B两地和A、C两地的经度差;
c.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的原则进行计算。
d.算出B地(100°E)的地方时是 2014年9月10日11时20分 ,C地(70°W)的地方时是 2014年9月10日0时 。
8.此时,全球处于2014年9月10日的范围是 70°W向东至180° 。
【实验评价与结果】
通过让学生绘制“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增强感性认识,深刻认识理解时区的划分原理,掌握各个时区的范围及中央经线。并通过演算训练,加快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从而达到消化教学难点的目的。
该实验最大优势是易于操作,有条理实施教学,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