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学探索

发布者:何林蔓     发布时间:2016-01-14     浏览数:0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都为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开拓了广阔背景和重要契机。但是,现实中很多学生把政治课列为众多学科中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也是他们认为实用性最差的科目之一,学生上思想政治课有着“昏昏欲睡”的感觉,很多学生误解政治课远离生活,多说教、枯燥。如何让学生喜欢学政治,真正认识到政治课的价值所在,并强化政治课的实践功能和德育功能,这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的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教学实践探索,我来谈谈关于政治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    做好高一学生初高中学习观念转变和知识衔接。

历届高一开学,在开展高中政治教学之初,我们都应首先注意做好学生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要注意初中与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要帮助学生将初中以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注重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养成的学习目标观念,转向高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通过教材“致同学们”一文,由学生知道的经济现象激发学生理解社会经济生活的意义,具备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能力的求知欲,从而形成学生对未来学习的美好预期,并实现了从初中到高中教学内容和学习观念的转变。

在初高中学习的衔接上,学习方法的正确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初中学习偏重于具体思维,注重榜样、体验感受、实践活动。而高中则注重具体与抽象的统一,强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的养成和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养成。因此,在高一教学的初期,我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意教学模式的应用,渗透预习环节的重要性,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预习——听课——做笔记的具体形式让学生逐步体会高中的学习特点,适应高中的学习方法。由此,我特别重视高一《经济生活》第一课,因为这是经济常识的基本知识,理解经济生活的理论基础,对今后的学习影响重大。在教学初期,我首先帮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将经济生活的基础理论“价值规律”等知识归纳总结,最终形成夯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教学的起始只有扎实的抓好基础,才能构建起能力的“殿堂”。

二、    灵活运用我校教育教学的“三激”模式——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上进。

1、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政治课教学想要实现预期效果,就必须首先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才能进一步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要想创设乐学的情境,就得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经历或问题,灵活运用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各种教法进行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中,我跟学生一起做投资理财小顾问的活动,让学生分别饰演投资者和理财师的角色,我来变换经济形势,投资者提出关于投资的问题,理财师予以分析回答。通过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清楚直观地掌握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等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实践能力。

2、激活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的激发,要引导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关注人生,通过情景教学,更多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会理解、判断、思考、创新。当代中学生思想敏捷活跃,敢于怀疑和否定,但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的思想认识较偏激;同时,我们这个时代信息资源极端丰富,学生会接收到很多社会消极面的东西,有些事情可能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虽然消极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难,但是我们不仅不能回避这些现实问题,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明辨是非,扬善抑恶。例如,在讲“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中,我们会涉及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实质问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贪婪和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的种种无奈让学生议论纷纷,由此,我借助辩论会的形式,提出——正方:经济全球化是福音,是鲜花。反方:经济全球化是祸水,是陷阱。有学生们来辩论,发表不同观点意见,同时我并没有马上下结论、作判断,而是以平等的身份谈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并从正反两方面给学生提供详实的材料,用事实去教育学生,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通过教学中的生生交流、师生沟通,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事实面前感悟真理,达到共识,提高认识,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提高其可信度。
    3、激励上进

在讨论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自信、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相互帮助、乐学向上的教学环境,并与学生认真交换看法,及时沟通,恰当运用理解、信任、支持,并可以有意识地把学习后的有用结果告诉学生,用学科知识的效果去激励他们,让学生在学习时得到喜悦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喜有所得的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激励学生不断上进,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启迪,觉悟不断得到提高,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树立正确消费观”一课中,首先由学生提出情景问题,创设情景。有的同学提出能不能调查我们自己的消费状况?有的同学说要调查自己身边盲目攀比的现象?有的同学说身边的浪费很严重,要对学生的浪费现象调查?等等。下一步,成立课题小组,由学生各抒己见,经过质疑、合作探究,确定较完善的情境问题。第三步,通过社会实践,体验成功:针对情境问题由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问卷、采访、记录、分析、判断、综合,形成自己真实的体验,并把正确的消费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三、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是我校办学的亮点,同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政治教学实效性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考虑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实现教学目标要求,首先就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相互信任、理解、和谐的良好环境。这就要求师生之间通过合作探究活动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构建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和谐师生关系。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没有单纯地对学生提出新学期学习的种种要求,条条框框会导致师生关系的僵化,不利于今后的合作探究。我向学生提了一系列的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关联的问题,其中有与经济生活相联系的,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会遍布全球;与政治生活相联系的:为什么台湾同胞生气时要说你太“陈水”——欠“扁”;与文化生活相联系的: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笑话——一幢各民族杂居的大厦失火了,犹太人首先背出钱袋,法国人立即抢救情人,中国人则奋不顾身地寻觅自己的老母亲……在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之后,我也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营造宽松、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将师生关系拉近,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从而慢慢去培养他们自己的解题思路以及独立探究的意识。

四、    让政治课学习回归生活。

《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政治课要增强实效性、体现生活应用价值,关键是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体现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抓住“生活”主题,让生活融入思想政治课堂,发挥政治知识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实践功能,有意识地让学生用教材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实际的目的,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例如,在“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我设计了一场现场招聘会,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应聘者和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通过招聘会的经历使他们体会到目前竞争的激烈、就业形势的严峻。再通过互相交流,树立自主、竞争、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的正确择业观念。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政治,用政治的思想思考生活。在教学中,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在合作中分享、成长,实现我们“学政治,爱生活”的美好目标。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