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016-12-28  发布者:吴俭榆  浏览数( -)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内容摘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的思维能力。

关健词民主和谐 发现问题 敢于提问

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的策略更有效,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过程,它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及掌握程度的具体体现,当学生发现并提出一个高质量问题时,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活动,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多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和促进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来,使地理课由“教学课”变为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学习课”;其次课外多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生活,增加自身的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走近老师,才能建立平等地、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宽松、舒适、愉快的教学氛围。

     地理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举一些名人和学生中因善思好问而取得成就和成绩的例子,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榜样,向学生讲明主动提出问题的好处,鼓励学生民主和谐,对敢于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提问的意识和热情,以便在学生中形成“敢于提问”的学风。

二、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愿意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他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事物中的奥秘,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激发,从而在常人熟知的,不易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新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产生一些新问题,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质疑析疑的情境,通过点拨、诱导,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引发认识冲突,诱发问题意识,激发其内驱力,唤起学生思维。

三、改变提问方式,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问”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是地理教师的特权。报载,有个美国教学代表团到上海参观访问,上海市一位优秀教师为他们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堂上,这位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都能一一作出正确回答,在座的中国同行无不盛赞执教教师的水平很高,公开课上得非常成功,但美国客人却不以为然,临别抛下一句话:“既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懂了,那么还要提这些问题干什么?上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 客人的话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只有教师问学生,而没有学生问教师?出现这种情况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师生角色错位。因而,解决学生不会、不敢、不能提问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生来就具备的,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当遵循能力规律的规律。遵循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时候,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而不可违背规律、操之过急,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四、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理论上说,针对地理教材中的每一句话均可提出问题,但如果这样诱导学生提问,其结果对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肯定不理想。因此,我们应当教会学生抓住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循着概念、定义、原理、规律、知识联系、联系实际的思路大胆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现行地理教材虽经千锤百炼,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只要用心思考,很容易发现书本上的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地理教材只是向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学习素材,其中的知识空白点还有很多,要真正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决社会、自然、生活中的问题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地理教材上对许多问题的解释,目前还处于推测、猜测阶段,远没有到“绝对真理”的程度,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把问题和答案变成开放式的,学生就会产生耀眼的思维火花。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提问技巧,学生提出的地理问题,不仅会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而且也能联系社会热点、思维上的疑点,并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思考和提问,但对一些懒动脑筋的学生效果不明显。

主要参考文献

1.《地理教与学》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3.《地理课堂教学》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