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镇创新“五项机制”力促教改质效提升

发布者:黄海青     发布时间:2016-03-12    浏览数:0

九江作为儒林之乡,崇文重教之风盛行。以朱九江先生为首的教学名儒,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蝉联公办学校中考十连冠,也印证了九江教育工作的优良传承。近年来,面对新常态,九江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创新“人才培育”、“项目经理”、“干部交流”、“绿色评价”“教研交流”五大机制,逐步构建了“全面、优质、均衡、开放”的教育大格局。

    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提升人才培育能力

一是创建基础教育共同体。以教育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引,以学校之间和学校内部合作共生为重点,以促进所有学校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形成共同合作、共同分享、共同承担的教育共同体发展模式:内部纵向共同体,实现了初中与小学、小学与幼儿园及中小学各年级之间的有效衔接;内部横向共同体,实现了初中内部、小学内部及同一学段学科内部的共享共赢;外部共同体,实现了各中小学与高等院校、职能部门、所在社区的有效对接。通过共同体的打造,有效扩展了该镇教育发展理论、技术、环境的支撑。二是打造“一校一品牌”格局。特色教育,可有效引导人才的个性特长成长,实现人才的百花齐放。该镇在筑牢素质教育基础的同时,致力打造一批特色学校和学校的特色项目,形成了“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建校格局。九江镇初级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全省领先;沙头中心小学“人人会乐器、个个懂艺术”树素质教育新风;海寿小学打造“岛式学校”,大力实施“绿色教育”,成为南海区综合实践样板学校;上东小学斩获“全国谜艺传承突出贡献学校”殊荣;石江小学的儒雅教育、儒林中学的大爱教育……形成并擦亮了九江“科技创新教育、传统体艺教育和爱心德育教育”三块特色教育品牌。

二、探索“项目经理机制”,加大教改执行力度

创新“项目经理机制”,全面保障教改执行力度。一是细化具体项目。该镇将教育工作细化为校园安全保障、硬件设施建设、学前教育发展、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基础教育共同体建设、“绿色评价系统”建设、“一校一品牌”建设等13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1-2名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运行,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推进过程中遇难的问题。二是权利与义务并行。项目经理全权处理所负责项目,可以灵活开展该项目相关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达成预期制订的计划与目标,做到权责一致、灵活用权、高效成事。项目经理每月月初在部门例会上展示工作计划,月底由专人汇总各项目进度,对未完成项目进行跟踪督促至落实。该制度实施以来,各个项目经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能够较好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干事积极性,充分保证了教改中重点项目的进度与质量,大大提高了教改的效率。

    三、推行“干部交流机制”,增强教改内生动力

为活化队伍,激发干事激情,充实后备人才库,实现教师队伍中不同层次群体的均衡发展,该镇率先推行“干部交流机制”。一是聚焦校长队伍交流。一方面,完成30名正副校长镇内交流工作,激活管理经验,推动各校先进教育成果“互换”,实现了1+1>2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镇内校长与东部镇街校长结对交流,“碰撞”管理思维,破解教育“瓶颈”,开拓工作视野,促使校长队伍更趋成熟。二是聚焦中层干部交流。2014年,该镇全面启动中层干部交流机制,计划两年内实现中层干部全员跨校交流,每人交流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交流期间通过师徒结对、跟岗培训,提升和活化中层干部队伍素质,为各学校输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三是聚焦后备干部和骨干教师交流。研究制定后备干部、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计划,以“传帮带”为抓手,促进后备干部与骨干教师的全面交流,推动各学校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力促全镇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

    四、深化“绿色评价机制”,改善教育评价体系

突破传统学生评价机制“唯分数论”的瓶颈,借鉴绿色GDP的先进理念,创新学生绿色综合评价机制。通过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建立B/SBrowser/Server)结构的信息网络技术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包括日常管理评价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家庭教育宣传互动系统等多种功能,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高效客观评价,能够更全面、客观、适时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为学生的行为规范作出有效指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目前,该镇已有14间中小学建立了“学生绿色综合评价系统”。

    五、构建“教研交流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015年,该镇举办首届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教研创新试验周”,期间开展了高效课堂研讨会、干部管理经验交流会、学校特色创建研讨会、绿色评价系统推广使用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并致力打造成为全镇教研交流平台,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形成特色、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全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