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生的心理特点

发布者:谭永洪     发布时间:2016-02-21    浏览数:0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全体中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但小孩子从踏入小学的那一刻起,他并不是一张白纸,每一个孩子的性格、智力、习惯、家庭背景无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发展。虽然对于小学的知识来说,谈不上困难复杂,但是也有少部分孩子因为这些智力及非智力因素,以及任教教师的素质等问题,在学习上慢慢落后于同班或者同级中的其他孩子,这类孩子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不能达到最低学习标准,学习成绩长期落后,这种情况对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后继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关注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获得较好、较快地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量的案例和观察发现,这部分学习潜能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智力及非智力因素中表现出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心理特点。

1)学习观察的不稳定性,许多潜能生在进行学习观察时,注意力难于集中,容易被情绪所左右,观察时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随兴趣而转移,且观察的具体性差,观察的步骤及条理性比较混乱。

2)情绪容易波动,意志力薄弱,自制能力比较差。潜能生的情绪一般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情绪很不稳定,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一点小挫折情绪就容易变坏,甚至发脾气、放弃学习等。有时候虽然经过教育,能稳定一下情绪,但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一般比较差,良好的学习状态难于持久。

3)抽象逻辑记忆发展相对缓慢,非逻辑记忆占优势。很多潜能生在体育或者模仿动作中能表现的很突出,比如他们一下课就会模仿游戏或者电影进行玩耍,把电影游戏中的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模仿得惟妙惟肖,但就是害怕记忆数学公式,而且记忆效果比较差,速度较慢,容易忘掉。

4)学习动机不强,在学习上表现得比较懒散,很多时候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很多时候即使老师通过各种方法刺激他的学习动机,他也会觉得自己偶然的成功只是一时的好运而已,学习动机的热情难于持续。

这些学习潜能生在每间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学校教师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1)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案例表明,家庭不和谐,经常吵吵闹闹的孩子注意力难于集中,学习观察能力比较差,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另外,一些家庭存在的不良行为比如赌博、酗酒等,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有些家长虽然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教育不当,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使孩子对学习充满恐惧、失去信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只有家庭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全心的投入学习,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爸爸妈妈的耐心教诲,孩子才能在学习的海洋中勇往直前。

2)学校的教育因素,孩子在每个老师中都有一个期望值,无论从哪个年级升上哪个年级,新接手的老师都会先对每个学生做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但同时也使这些潜能生在新老师心目中烙下了一个“差”的印象,使新老师对他们有较低的期望。比如,很多教师会比较耐心地等待“好学生”回答问题,而对那些潜能生则不然,一旦他们不能马上回答问题,教师很少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往往是带着厌烦的口气终止他们的回答,这必然造成后进生的自信心下降。同时,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犯错往往容忍度比较高,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一旦犯错,则严厉批评,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这些潜能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信心。

3)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得不到的成就感的孩子往往会瞒着老师与家长,在周边一些小团体或者网络上寻找成就感,因此,这些潜能生在课余走入了网吧,整天沉迷于游戏,在游戏中寻找成就感,也有一部分加入了一些社会不良的团体,放弃学习,到处游荡,这样做使这部分孩子小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对他们来说有更大的诱惑力,从而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绪,进而导致他们厌学。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