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外辅导浅谈

发布者:龙先中     发布时间:2016-07-21     浏览数:0

 

小学科学课外辅导浅谈

关于科学课外辅导,我还谈不上有什么好的经验,只是将这几年来我的认识和做法向各位汇报一下。

一、让对科学有兴趣、让有科学探索毅力的学生加入到科技组来。

小学科技小组,是将来科技人才的摇篮,是为那些从小就有志于科学、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学生而建立的一个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科学素质和科学实践能力的特殊阵地。接纳的应该是一些好的苗子。

记得是2004年我第一次辅导科技小组学生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科技小组成员中,有较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对科技活动根本就没兴趣!

我问:没兴趣怎么跑到科技兴趣小组来了?

答:其它组不肯要我。我就只好报科技组了。

看来,科技组倒成了一些纪律差、不爱学习的学生的避难所了!反过来思考就是:真正的科技苗子没来科技组!或者说,对科学研究的认识,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的培养本来应该在科学课堂上就开始了,但我们的科学课堂没有做到。

这下让我静下来思考了:必须搞好科学课堂教学,才能把好苗子引到科技组来。我们用一年时间去实现“规范科学实验课、让学生爱上科学课”的课堂改革目标。

到了第二年,来报名参加科技组的学生很多,而且大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几位科技辅导教师开心地、精心地挑选了30位在科学课上表现突出的学生,真正成立了我们学校真正的科技小组。

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们学校的科技实践活动——“用有机肥与用化肥种植小白菜的比较”就在十多位科技组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不,还一举获得了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大赛的一等奖并选送参加了省赛。

二、有针对性地对学校科技组进行按项目分组。

我们学校的科技组又分开为发明组、科幻画组、科研与实践组,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辅导。(我呢主要是负责发明组的辅导工作。所以,今天的汇报主要是一些共性的辅导情况。举的例子也会以科技小发明为主。)大家可以看得出,这是结合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针对性分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这几方面的科学研究活动,已经较为全面。而且,平时这样的分项目辅导活动,已经是在完成一件件的参赛作品,在每年的青少年科技大赛来临时,我们只需要作一些挑选选和整理工作,比较主动。

在南海区第四届詹天佑杯中获得一等奖、佛山市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的“轮式开瓶器”就是我校麦嘉文同学在科技组的平时作品之一。同期获南海区二等奖的“好习惯中国象棋盘”同样是学生的平时作品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科学眼光。

在科学课上,学生学习了一些科学知识,进行了一些科学探究。在科技小组里面,我们会让学生们得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锻炼。那么,是不是这样,学生们就有了科学意识和科学眼光呢?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必须去用科学,必须去对照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必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科学意识、养成用科学眼光看世界的习惯。

在我们发明小组里,除了每周一节课的科技辅导之外,有三道题目贯穿着科技组学生生活的每一天。题目是这样的:

1、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科学事例?

2、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不科学的事例?

3、你用了什么科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什么难题?

我们来看一看学生的一些答案:

旗杆顶上有一个定滑轮,起到了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我们往下用力拉绳子,国旗就往上升起来了。(很明显,这是一位旗手的发现。)

我和奶奶补衣服,针线老是穿不进去,我觉得,缝衣针的穿线设计不科学。(这是一位勤俭、爱思考的女学生。她的功劳非常大。)

我家的水龙头坏了要修理,总开关却生锈了关不了。我在水龙头旋扭上绑了一条铁条,双手用力,关上了!在这里,我用了轮轴的省力道理。

这三道题目,每两周要检查一次,学生们能够完成这些题目,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有了科学意识,有了科学眼光,有了科学思考。

学生们有了科学意识,有了科学眼光,从科学课外辅导这方面来讲,有什么意义呢?

——有利于我们多方位地选择科研课题。

——这是我要讲的第四点。

四、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选择。

2007年,我和麦嘉文同学带着“轮式开瓶器”参加佛山市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时候,有一位认识的老师问我:“龙老师,你怎么找了一个女孩子来参赛啊?开瓶器好像更适合男同学吧?”我说:“不是找来的呀!这课题是这位女同学选的,是她设计出来的呀!”

在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上,辅导老师可能会有一些已定的课题,也可能定得不错。从社会意义的高度上来讲,老师的认识要比学生来得深。但是,我们应该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1、老师的选题是否一定能让学生感兴趣?

2、老师的选题是不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3、对于社会生活中各领域的所见所事所用,老师一个人与几十位学生相比,谁多?

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的选题可能会比较简单、比较小,但是却非常多,而且都是他们喜欢的课题。作为辅导老师,我觉得,只要把学生眼光引向社会,注意科学研究的社会意义。那么,让学生来参与课题选择,是一举多得的做法。

在南海区第五届詹天佑杯科技大赛中,我们学校叶嘉文同学的“扣线式缝衣针”和黄丽萍同学的“里换式服装”双双获得一等奖,“扣线式缝衣针”更是进而获得了广东省第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

——这两个课题都是学生自己去选择和确定的。

其中黄丽萍同学是因为有一次在天冷时帮弟弟换衣服害得弟弟感冒被妈妈骂过后想到的“先穿上外面再换下里面”的里换服装;而叶嘉文同学是因为帮奶奶穿针线很难而想到要改变缝衣针的针眼构造,完成了“扣线式缝衣针”这一课题。我既没有被妈妈骂过,也没有帮奶奶穿过针线,所以我没想到这些课题。也就是说,学生的一些经历,可能是老师没有的。

——从这一点上讲,学生自己的选题真的是有更大的空间。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