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标准

发布者:戴红霞     所属单位:沙湾县第五中学     发布时间:2016-03-23    浏览数:0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尽管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教学过程的主要调控者和教育成败的主要责任人,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人格品质。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来看,师生之间关系还不太令人满意:学校里师生感情相斥、难以沟通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之间对立冲突的事件常有报道;师生关系平淡与不和谐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为此,作为师生关系主要责任人的教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并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说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指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的观点、看法和态度。它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采取何种态度和采用何种教育方法的出发点和依据,由此也就是影响乃至决定师生关系的性质和内涵。正确的学生观,主要应当包括对学生客观、公正、科学的认识和评价,并将其视为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独特个体;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从积极的方面来评价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允许学生在进步中出现反复;相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等等。
    当代学校中师生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就集中反映在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上,即社会评价标准上。不少教师眼中好学生的标准就是高分、听话、顺眼。然而,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在不断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评价标准,使他们不断扩大着评价个性特征的价值范围和内涵取向。而一些教师一旦从学生身上发现与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符时,就往往运用自己的权威去同化和规范学生,对学生思想、行为打出不可接受的牌子,在师生交往的通道上设置障碍,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疏离、紧张乃至冲突。可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重视学生的需要,真正的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并给予真正的帮助。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学生产生应有的情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所以,正确的学生观是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2.提高教师的素养
    从总体上讲,教师的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尤其是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学生的向师心、尊师情都是由这个基础条件而引发的,特别是对于有一定社会阅历、判断能力的中学生而言尤为如此。所以,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修养、理论修养和品德修养是改善师生关系的途径。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独立需要的增强,他们不需要、反感教师的“管”和教师的“保姆式”情感,他们希望教师能够理解和认可其独立观察、认识社会人生的观点和能力,但是事实上,青少年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关心甚至必要的“管”,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的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就无法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更不能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的情绪或感情上的波动予以排解,甚至是指责和批判。这势必会遭到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引起师生关系的对立。因此,教师必须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加强理论修养和提高实践能力,真正地关心学生,认真地去体会学生的情感和感受,提高教育的“艺术”修养。

    3.经常与学生交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不深入到学生中间,不经常与学生交往就无法产生师生间亲密的情感。师生之间积极情感的发展历程即已说明了这一点。教师加强同学生的交往,既要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正式交往,又要有在此之外的非正式交往,两者结合,互相补充,可以起到加速、深化师生关系的作用。
    尤其是非正式交往,属于师生间的私人交往,这种交往不具有强制性,是师生在思想、情感和志趣一致情况下的自然联系。正常、健康、高尚的私人交往有利于师生感情的沟通和相互了解,能起到正式交往所起不到的独特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和学生的心理交往,多和学生谈心、讨论问题,这样才能沟通思想,了解真实情况。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往不断深化而得来的。

    

   

    4.善于理解学生
    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但是怎样做才算是尊重学生?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学生。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和认同是进一步交往和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教师只有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放弃顾虑和戒备与教师交心。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受中学生欢迎的教师往往是那些最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教师。而为能有效地理解学生,教师就必须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这样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支持与认可,从而也使教师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善于理解学生,师生间经常进行心理互换,是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5.表达师爱
    爱是人与人之间缩短心灵距离、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由中学毕业选择进入师范学校,再由师范学校毕业走上教师岗位,没有人会怀疑教师对自己工作岗位的热爱,正是出于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爱使教师走上了三尺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然而,仅仅有师爱是不够的,它是教育的源泉,却不是教育的全部。真正想要赢得学生的爱,与学生建立亲密的感情就要表达教师的爱,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的爱,令学生明白教师对其所作的事全部出自于对他的关心和热爱。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教师行为的真正意图,也更容易谅解教师工作的欠缺之处。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当代教育理论也把师爱看成了教师职业道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们的老师并不擅长表达自己的爱,有时甚至是用错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严格地要求学生,对于错误采用惩罚的方式纠正,过分地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等。学生体会不到教师对他的关爱,甚至有时会误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而不喜欢那些讨厌自己的人。为此,教师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学会表达出你对学生的爱。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