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乐教”案例分析

发布者:     所属单位:汕头市六都中学     发布时间:2015-05-09    浏览数:0

 

“爱生乐教”案例分析

 “一名好老师是心里永远装着学生。”这句话是我对“爱生乐教”的理解。我想当一个老师把“尊师”放在首位的时候,她的心里装着的是自己,师生是主从关系,“爱生”就显得不自然了;而当他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她心里装着的是学生,师生是平等关系,“爱生”则是必然了。

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生是以学生为本,处理问题时以学生为出发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处处有爱,时刻有心,那么学生也能从中体悟教师的教育之恩,从而学会感恩。况且,这种和谐优良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学,何乐而不为呢?经验告诉我,从“爱生乐教”一路走来,你会收获喜悦与成就。下面我想用的一个案例来阐述我的观点:

案例背景:

现在的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父母、亲人的呵护与疼爱,老师的关心,同学间的互助,很多学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非常注重自我感觉,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是不顾一切的与任何自己觉得不对的人或事作“斗争”,从而引来非议或者误解,这是具有普遍性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还高高在上的话,就很难走近学生了,与之沟通,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尤为重要。

案例概述:

我上课时很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也喜欢用提问的方式来提醒课堂上走神的学生。郑某,女,班学习委员,语文成绩优良,平时表现良好。但是连续好几天,她上课老走神,眼神流露出对我及周围一切的愤懑与鄙视。我发现后,首先是课堂上“提醒”,接着是“提问”,最后是“批评”。当时批评的语气有些重,课堂上,她哭了,顿时我心里也很难受。

案例调查:

   (一)学生查问:很多同学认为她很“冷”很“酷”,自我感觉太好,经常表现出不屑的情绪,极少学生认为她的言行举止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很多人不喜欢她,即使是学习委员,大家也认为她是老师们才会喜欢的人,最近几天她强烈的感觉到自己受到排斥与冷落,她很失落。

   (二)家庭教育:她也是父母宠爱的女儿,家庭条件良好,从小成绩优异,但是其性格比较孤傲,很少朋友。与父母的沟通也随着年龄与心理变化,逐渐减少。

(三)个人经历:(课后我要求她来办公室找我,她和我所谈到的)这段时间,父母因为所经营的店铺出现了经济危机,父母为此吵闹,她不懂得改怎么安抚父母,再者,她从小就和老师的关系不好,虽然成绩算好,但老师们对她的评价不高,老师对她的重视不如他人,曾经跟老师正面冲突过。很少同学和她相处。她内心的不愉悦,因而把情绪带到课堂上来。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了解和分析,她是一个渴望被关爱的孩子,也渴望与人相处,沟通。她性格孤傲但内心还是比较热情的,她内心强烈的渴望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与关注。

转化措施:

(一)批评与谈心。课后,针对她近几天来课堂上的表现。我严厉地把她批评一番,表示很失望。但是她除了哭,没任何言语。之后还让她明白我对她的在意,把平时观察到的她的好的方面给予充分地肯定。一下子,我发现她的认错的态度和情绪好转了很多,她也开始对我敞开心扉,述说她的过去与现在,我俩谈话的氛围由紧转缓。我们的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我发觉她其实是个很可爱的女生,她的内心也是很热情的。

(二)调和与沟通。由于很多同学对她有误解,我抓住机会,用了一节语文课的时间在来了个“交流会”。首先我还是批评了她在课堂上让我失望的行为,她主动地站起来,给我道歉。我也发自内心的对她说“对不起”。之前课堂上,我批评的话语,伤了她的自尊心。因势利导,我告诉同学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同学间应该互相理解,信任,争取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情谊。不可以因为人家的外表好坏,热情与否而去接受或排斥他人。之后,同学们吐露真言,其中包括对李某的印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真的又感动又欣慰。

(三)联系与信任。我和李某之后的交流从没间断,我建议她用个本子写下她想告诉我的事情,她也真的这么做了,常在她的记事本里告诉我她的近况,其中包括学习的、个人的情感、家庭的等方面,她的那些看似随意的文字,我都很认真看待,分享她的快乐,分担她的苦恼。很快地我发现她的性格开朗了许多,也不在是形影单吊了。我心中有股莫名的感动与欣慰,我的孩子成长了。 

我会享受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在我倾注大量心血的同时,也收获着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喜悦,体验着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就感。

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触发点和着力点,爱是可以传递的,在以爱为基础的教学,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学生的信任与感恩等都是彰显教师情感与能力的外在展现。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让我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吧,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评论
发布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