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课堂教学中的师德截止时间:2013-07-21
  2. 作业要求:

     1.作业题目:

    撰写一个教育案例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校领导、家校沟通、教育科研等实际工作,描述一个教育事件(问题)发生、发展及其解决的过程与结果,根据所学习的理论作出反思。
    要求:事件真实典型,行文简洁流畅,字数800-1500字。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2.评分建议:
    作业内容
    评分等级
    得分比值
    答题内容原创,理论水平高,观点明确,有教学针对性,语言准确,字数符合要求。
    优秀
    100%
    答题内容原创,有一定理论水平,观点明确,有一定针对性,字数符合要求。
    良好
    80%
    答题内容有一定针对性,没有错误。字数符合最低要求。
    及格
    60%
    答题内容与本作业无关,或发现抄袭。
    不及格
    0%
    3.作业范例

  3. 发布者:通识 闫德明

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提交者:熊健    提交时间:2013-07-22    浏览数:7     评论数:0

 美术师生交往实录

熊健        (广州市,广州市培英中学)   

有一天,在中国画的教学中,我正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文房四宝中的墨,同学们也听得入神。墨的来龙去脉,松烟油烟,墨的特性特点,以及今天的中华墨汁、胡开文墨汁对国画的带来了许多方便,也谈到过去磨的墨可以治病,因为墨里面有珍贵的中药药材,如麝香等。正当我兴致勃勃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讲课,大声地说:“老师,墨不是香的,是臭的,难闻死了!”这突然的声音在课堂中如一声闷雷!学生们望着老师,又望着那位站起来发声的同学,好像在看老师怎么处理这个场景,怎么打发这位顽皮的学生。说心里话,当时说的正有兴致,我也被这突然的声音愣住了。按常理,很想发怒,讽刺挖苦这位学生。但是冷静一想,就从墨的故事开始讲起,引出了中国画中宿墨的含义。我当场拿出宣纸,将生墨与宿墨在宣纸上即兴地画起来,让同学们感悟两种墨,在画面上产生的不同效果。真没想到,这节课影响了这一位顽皮的学生。下课时,他主动找老师说:“老师你好,今天的课留给我的印象非常之深刻,因为从小喜欢画画,书法。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墨到第二天就发臭,今天这个谜终于解开了,我想跟你学画,请老师收下我吧!”我当时余怒未消,根本就不想接受他。后来,当我了解到该生父母已经离异,怜悯之心顿由心生。

辅导策略:通过班主任及其他同学,侧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通过以上的策略,我了解到这位同学小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他的家庭,他便与父亲及祖母生活在一起。祖母担心儿媳会把他带走,经常在他面前提起其母亲的不是。导致在他幼小的心理中,对母亲没有好感。我的第一次辅导发生在美术课下课的时候,我主动留下了该生,与他聊起天来。问起了他为什么想学习美术等问题,这次由于找到了他的兴趣点,师生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

我的第二次辅导,是在不久的一天下午课外活动开始的,他来了我的画室,由此开始了他的美术学习之路。

第三次辅导,是在母亲节快到的时候,其他美术生在设计母亲节贺卡,但是我发现这位同学坐在那里发愣,便主动走近他,让他设计一张贺卡给他的妈妈。一天,他告诉我:“妈妈收到贺卡了,我们还通了电话”。该生在我的帮助教育下,慢慢地与母亲取得了联系。最后,经过了两年刻苦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

体会: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以民主、平等为基础的。如果老师是愿意付出时间深入了解学生的,学生则乐于学习,乐意教师和同学生活在一起,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相对减少。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充分认识教育对象,表扬和批评要公正合理,对于一些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和家庭情况不同的孩子,要尽可能多地倾注心血和关爱,用师爱去感化他们的冷漠的心灵。

案例真实可信,富有真情实感,有针对性。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