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大气的受热过程截止时间:2013-07-21
  2. 作业要求:

    1.专题三主观题作业题目(以下作业任选一题):

    1)请根据本模块主题,提交自己执教过的一节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文字实录,字数1500-3000字左右。注意文责自负,格式和要求请参考本培训平台提供的范例。
        说明:经辅导教师及专家推荐并最终通过“学员优秀成果”评选的教学设计或课例,由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培训协作组统一颁发证书,并推荐自愿发表于《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高中教师培训优秀成果展示”专栏(国内统一刊号:CN44-0088)
    2)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并简要说说你的收获和建议。字数要求500-800字。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2.评分建议:
    (1)专题三主观题第一题教案写作评分建议:
    作业内容
    评分等级
    得分比值
    教案设计创新。教学活动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科特征。能利用多种手段教学,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符合字数要求
    优秀
    100%
    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有学生参与活动的环节,符合字数要求。
    良好
    80%
    教学目的基本明确,教学设计基本清楚,教学内容无科学性错误,符合字数要求
    及格
    60
    教学目的不具体,教学过程设计不符合三维培养目标或有科学性错误。不符合字数要求。
    不及格
    0%
    (2)专题三主观题第二题评分建议:
    考核内容
    等级
    得分比值
    理论水平高,观点明确,有针对性,语言准确得体。字数符合要求。
    优秀
    100%
    观点明确,有一定针对性,语言比较准确。字数符合要求。
    良好
    80%
    答题内容没有错误。字数符合最低要求。
    及格
    60%
    答题内容属于抄袭,在最低字数要求以下。
    不及格
    0%
    3.作业范例
  3. 发布者:地理 徐颂军

大气的受热过程

刘丽荣已 推荐!

提交者:吴镇喜    提交时间:2013-07-15    浏览数:3     评论数:0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设计

吴镇喜(汕头市,汕头市渔洲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同时,学生能根据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理解各层特征。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本节内容中各个示意图的观察、剖析,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2)通过对地球和月球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习大气保温作用——温室效应的原理,进一步加深对全球气体变暖的理解,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整体;

2)学生能够运用这部分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以及受热过程中的有关现象

难点:大气的保温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他们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并且开始接触的自然地理有很多知识(以本节内容为例)可以很好地解释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一些现象,所以教师有技巧的设问,一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结论,由结论解释现象。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太阳辐射和对流层大气特点等的知识储备,也有了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训练,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考虑到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知,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归纳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给予辅助,以地理图表为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以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法、学法的选择

指导阅读法、读图分析法、质疑探究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步骤

【分析】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然而从前面的内容来看,似乎并不是太阳辐射直接让大气受热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么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做了些什么?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配图说明)

(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并展示几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问题:

1)为什么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      (很高或不太高)

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3)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       

   (温暖或寒冷)?

(老师提问并提示本节课就要解决这些现象)

主要

方式

发生

区域

有无选择性

举例

反射

对流层

白天多云,

气温不太高。

散射

对流层

可见光中蓝紫光最容易被反射。

晴朗的天空

是蔚蓝色的

吸收

对流层

水气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达到地面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极少。

平流层

臭氧吸收紫外线

(二)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应充分利用课本中“太阳辐射示意图”进行分析说明,并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

例如:白天多云,气温不太高与反射作用有关。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与散射作用有关。

2)说明三种作用方式中,反射作用最强,散射作用次之,吸收作用最弱。要强调反射没有选择性,而吸收作用和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

(二)大气地面的保温作用(配图说明)

可顺带提示:根据辐射原理,物体温度愈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愈短,反之愈长。比较而讲,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为长波辐射。

结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率却很高。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问:从大气的作用分析晴天与阴天,哪种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差(日较差)比较大?

链接拓展:对大气削弱作用于保温作用的运用与解析:

(三)古代帝王的祈雨

(四)”玻璃温室”的原理与农业生产

(五)大气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三)关于“大气对面的保温作用”,应特别强调几点:

一要讲清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具有选择性,即大气(主要是对流层)主要吸收红外线。

二要讲清物体辐射的波长与自身的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三要抓住“大气逆辐射”这个关键环节。

 

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理论解释实际例子。

关键是提醒学生仔细读图,分析受热过程,并学会描述过程;

小组思考讨论回答:

晚上晴天比阴天温度低的原因?

小组思考讨论回答

小结归纳:

变式训练:及时巩固和反馈——课堂练习
1
、请在图中填写:太阳辐射、吸收、反射、散射、地面反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图中箭头表示长波辐射的有哪些?

归纳总结,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板书要图文结合,更能体现知识的图形化,知识的空间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此部分知识。

六、自我反思

本节课我十分注意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实例来引入和作为整节课的知识实践链条,培养学生通过地理观测来学习知识,培养学习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氛围活跃而有实效性,受到学生的欢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从练习效果反馈,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还是很理想的,做到了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析生活中的现象。

不足之处是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部分知识内容无法得到充分拓展,让学生欲言又止的问题。需要我今后更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和课时之间关系,同时更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设计过程完整、合理,教学思路清楚;环节紧凑、注重引导;图表丰富。对教学进行较深入反思。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