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快乐耳朵”高效历史课

古惠婷 已在 2015-07-12 22:11 推荐!

发布者:刘华英     所属单位: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     发布时间:2015-07-12    浏览数:1

 

                        “快乐耳朵”高效历史课

本人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教学技巧 :“快乐耳朵”能让我的历史课很有效。

那么,什么是“快乐耳朵”?它就是指课堂里短时间内(适时适度地)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情趣盎然的提问、幽默故事、顺口溜、新闻、音乐……其特点是教师不再传统地按照教材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由教师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内容自由组织,毎节课坚持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利用“快乐耳朵”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在愉悦的课堂中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身的观点,不论瑕疵,畅所欲言。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得愉快,并有所收获,而且有利于教师教得轻松,师生关系和谐。所以,“快乐耳朵” 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内容,但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采用提问是实施“快乐耳朵”的主力军

提问是我们教师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适时、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拓思维,增强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呢?为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量体裁衣,做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性,而且做到适时、适度地提问。如当学生困时,我会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在讲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小精灵’,你大概会对一些最平常的现象产生疑问吧。比如电灯给人们照明,可它是怎样发明的呢?电话这个‘顺风耳’怎么会让两地的人尽情交谈呢?”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愉悦了课堂气氛,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又如当学生兴奋时,我会设置拓展性的问题,在讲完美国独立战争后:“你怎样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性质?”这个问题既非不着边际,也不是一览无余,学生须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才能正确作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当尽可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创设一种真实、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觉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我不会提出学生不加思索后就能回答出的问题或直接在课本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也不提出全体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而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和提出问题,确保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与老师的对话中自觉地参与到我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来。

二、幽默故事是实施“快乐耳朵”的催化剂

历史教材主要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等构成,相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会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因此,在上课时,我根据学生喜欢听带有幽默感的故事的特点,适时插入一些幽默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由此可见,幽默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运用幽默,往往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和谐气氛中去理解、接收和记忆新知识”,在笑声中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我插入了一段故事:有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耳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昂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周恩来笑着说:“这不奇怪,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昂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这段幽默故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教学能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下去。

三、顺口溜是实施“快乐耳朵”的有效手段

知识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等都要依靠语言来进行,因此.教学必须讲究语言艺术。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顺口溜是一种语言艺术,老师适当用一些妙语或顺口溜,不仅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如讲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时,我编了一段顺口溜:大秦青连北上天,宁温福广南湛烟(这句顺口溜指的城市是大连、秦皇岛、青岛、连云港、北海、上海、天津,宁波、温州、福州、广州、南通、湛江、烟台)。通过这个顺口溜,学生很快就记住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四、新闻是实施“快乐耳朵”的清新剂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宽泛,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常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体途径及时了解时事新闻,况且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优势,与时代紧密结合。同时,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往往说理多于例证,而且有的概念和结论比较枯燥使学生一时难以吸收,学生也不大感兴趣。因此,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将时政新闻充分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理解课本的难点。如讲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电站时,我结合最近日本发生的“福岛的核危机”事件进行讲述,这不仅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使学生理解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

五、歌曲表演是实施“快乐耳朵”的协调方式

旋律和音调能创造出情感的共鸣,直接打动人心,唤起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心理情绪。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要举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可以从歌词里找,也引入音乐,应用旋律,创设一种氛围,让每一个同学“入戏”。 如学习我国对外开放时我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讲到国家统一问题时我播放了《七子之歌》。通过耳熟能详的歌词,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快乐耳朵”不仅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且对于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相当大的帮助。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准确地运用“快乐耳朵”,这还值得我继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

评论
发布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